点击“免费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消息和独家福利!
【更新提醒】每天21:30更新1集有声剧+解读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魏知超。
在《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一系列故事里,有不少所谓的“疯子”在逻辑上都相当地自圆其说。你听着他们的各种高谈阔论,总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对劲,但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破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相比之下呢,今天这位主人公——这位“最后的撒旦”——的观点,在逻辑上的破绽算是挺明显的了。
主人公的观点是,人的本质是邪恶的,如果只从本性出发,那么人类能干出来的,就只有一些卑微、肮脏、下流的勾当。
而人高尚的那一面,是被邪恶激发出来的。用主人公的话来说:“当你面对邪恶的时候你才会正义,当你面对恐惧的时候你才会无畏。”
这样一来呢,“邪恶”就理直气壮地有了存在的价值。
主人公的潜台词其实是:“要不是有我这样的大恶魔,你们才没机会装天使呢!你们在我面前,装什么优越感!”
不过,这一套逻辑在我看来是不自洽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人的本质就是坏透了的,那么无论你怎么激发,人也不应该高尚得起来啊。如果人的本性里并没有“高尚”的“种子”,它又何谈被“激发”呢?
真相应该是:人的本性并不是像主人公认为的那样,是“邪恶”、“卑劣”的,相反,人的本性里本来就有“高尚”的那一面。正因为有这颗“高尚”的种子在,它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被激发出来。
古代的哲学家经常讨论“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这个命题,但在今天,这个辩题其实已经彻底过时了。因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性既不是本恶、也不是本善的,人的本性是很复杂、很多元的。人的本性根本就不是“善”、“恶”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标签就能概括的。
这一点,我们只要好好观察一下婴儿的行为就能感受到。
人出生的时候并不是白纸一张,基因已经在婴儿的大脑里“内置”好了很多“出厂程序”。就像是你买了一个新手机,第一次打开的时候里面就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应用。靠着这些出厂程序,刚出生的小宝宝,会的本事就已经不少。
比如他们有很朴素的数字概念。如果你扔了两个小球到箱子里,然后用魔术手法做了点手脚,揭开箱子的时候让宝宝看到里面居然只剩下一个小球,那宝宝就会一脸惊讶地盯着箱子看很久。因为他知道一加一不可能等于一。
刚出生的宝宝还有很朴素的生物学概念,如果他们看见一只青蛙活蹦乱跳,他们不会觉得特别好奇,但如果它们看见一只纸青蛙像真青蛙一样活蹦乱跳,他们就会特别惊讶。
除了这些之外,在婴儿的脑子里,也有一些很初级的道德概念,这就涉及到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关心的“邪恶还是善良”、“卑劣还是高尚”这个范畴了。
按照主人公的观点,在小宝宝脑子里内置的,应该都是一些很“邪恶”、很“卑劣”的观念。用他的话来说:“只给两个婴儿一杯牛奶,你认为他们会谦让?”
主人公举的这个例子可能没有错,如果资源非有限,那么婴儿求生的本能会被启动,他们的确有可能会为了抢一杯牛奶大打出手。
但是,我们刚才说了,人性是很复杂的。婴儿既有这种自私的、竞争的本能,但同时也有一些可以称之为“高尚”的道德感。
比如说,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同理心”。同理心这个词这几年很火。它的含义有点类似于“恻隐之心”,就是我们能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尤其是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痛苦。
婴儿看到妈妈不开心的时候,会露出很忧愁的神情,他们甚至会去亲近母亲,想要减轻妈妈的痛苦。这意味着婴儿也是有同理心的。
宝宝再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就不光只是看不得妈妈痛苦,他们同样也看不得陌生人的痛苦。
在一个研究里,实验人员假装够不着一支笔,表现得非常着急。这时候,十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很贴心地帮实验人员去拿那支笔。
这些宝宝想要帮上这个忙,还挺不容易的。他们得摇摇晃晃地绕过房间,爬过两三个垫子才能拿到那支笔。但实验里的大部分宝宝都甘愿克服这些困难,去帮助实验人员。宝宝们还会试图安慰那个难过的实验人员。他们会轻轻拍拍他,甚至会去亲他一口,千方百计想要让对方感觉好一点。
这样的行为,即便是在成年人的道德观里,也绝对算得上是“高尚”的举止啦。
而且,宝宝们不但自己会本能地表现出高尚的行为,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他们也能判断出来行为是对还是错。换句话说,宝宝们有非常朴素的“是非观念”。
在一个实验里,心理学家给6个月大的小宝宝看一个木偶戏。木偶戏里的主人公正在爬一座小山。有一个好木偶一直在帮助他爬上去,还有一个坏木偶一直在搞破坏,不停地把他踢下山去。
接下来,场景一换,小木偶们来到了一个玩耍的场景。这时,之前那个爬山的主人公瞅了瞅好木偶,又瞅了瞅坏木偶,然后选择跟坏木偶愉快地玩耍在了一起。
结果,小宝宝们看到这一幕,就特别惊讶,他们瞪大了眼睛,盯着这一幕看了很久。这说明,即便是那么小的婴儿,他们也已经知道木偶戏里面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所以看到主人公和坏人亲近时,感到无法理解。
所以你看,一些“高尚的”、“善良的”种子,从一出生起,就已经埋在了宝宝们的心里。人的本质里,也许的确有不少所谓“卑劣”的东西,但人的本质里同样也包含了很多“高尚”的东西。
今天这位“最后的撒旦”觉得人性是本恶的,这个观点太过于把人性简单化啦。
撒旦之所以能激发人高尚的那一面,是因为人心中本来就住着天使。
这个什么魏之超啊,解读的是真不合格,作为解读,首先就是要站在客观的立场,而不是一开始就在心底默认了对象有病,所以一开始就说人家上自圆其说,后面又说个人认为,看待这种问题自然是站在高处甚至是人类以外的角度去理解,其次这集主人公也没说人性只有恶,他只是一直强调善恶的相对性,所以这魏之超说了半天并没有说出什么,我现在甚至认为这解读是刻意在引导大众不要走上险路,在我看来这书中许多“疯子”对世界都有很超前的理解,也正因为超前所以难以活好当下。
中国清奇先生 回复 @鸦泣羽: 嗯,主人公说的其实没错,错就错在不该说出来,也有很多人靠近恶,但不像主人公这么聪明,也就靠近的不那么究竟,而主人公看穿了这一切,不仅自己靠近的太究竟,还说出来,这很容易诱导那些本就有点靠近恶的人,更加靠近。
那些说怪解说听的片面的其实有点偏激了。首先这个故事本身他是一个传播负能量的故事,人性本恶这件事嗯……倒不如说这本书有很多故事确实是很负能量的,而喜马拉雅的听众也非常多,所以这种负能量的故事其实是不太好的,所以才会有每个文章下面单独来一个解说的小文章,把故事往正能量的方面引一下,这件事解说确实是应该做的,但这个人性本恶的故事其实逻辑上很危险,比较无懈可击,所以解说才会挑出来一些东西来解说,其实这个故事解说还是比较难得,大家就体谅一下吧。
听友418075706 回复 @听友206171349: 赞同
我第一次来评论,只求你别解读。
白兔666 回复 @何丶遇: 那你就别听呗。还有喜欢听解读的。
文故事里的主角已经说了人的灵魂里有邪恶和正义,邪恶大于正义,面对邪恶会激发正义,麻烦解读先自己仔细读过才好
Thenardier 回复 @东南枝_f0: 善与恶,正与邪都是是相对共生的。
我觉得您理解错了主人翁的想法
囿寻 回复 @松尾财团: 那你能保证你理解的对?
男孩说的明明是先有了善良和邪恶,最后才注入灵魂在其中挣扎,他的意思明明是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恶矣,解说直接说本恶了。
我认为主人翁想表达的不是人没有善的种子而是想说因为有恶魔的存在才对比出善良 就像那句话那样说:世上本无光是因为有了黑暗才有光。主人翁把自己代入了上帝视角以为世人的善皆由他而生,想法过于偏激和执拗
噩梦的使者 回复 @听友191224003: 就好像学生的成绩,如果都是满分,可以说他们都是好学生吗?不可能,只会说他们都一样。因为有优生,才会有差生。有光明才能衬托出黑暗,有正义才会有邪恶。有了对比才有差别。如果世间都是大善人大好人,都是基督教徒,还会有“好坏”一词吗?
我宁愿相信疯子说的
作者的渲染描述希望我们不要偏执的把那些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视为疯子,希望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可以多元化,但魏老师的几番评论,笃定了这些人是疯子,极其讽刺,如果请您来解说的使命是要引导大众所谓正确价值观,那您就是把作者的礼物扔到了垃圾桶,请您解说的人,低估了人类自我调节机制,我们正是因为正视这世界的善恶,才更加坚忍!
主人公并没有说人的本身是邪恶的,他说人生来具有善和恶,他信仰黑暗是为了激发人的善,这解说完全和主人公要表达的是两码事
听友203312044 回复 @高平磊: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