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 | 解读】越禁忌,越快乐

【禁果 | 解读】越禁忌,越快乐

00:00
07:11

点击“免费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消息和独家福利!

【更新提醒】每天1集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魏知超。


《禁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爱挑战各种禁忌,挑战禁忌让她觉得很刺激,很有快感。

 

在这里,我想借着主人公的这个小癖好,来聊一聊到底什么是禁忌,以及为什么像主人公这样偷尝禁果、挑战禁忌有时候会给人带来快感?

 

先来说到底什么是禁忌。

 

我觉得主人公在故事里列举出来的两个举动是非常切中禁忌这个概念的要害的。

 

第一个举动:在埃菲尔铁塔上拉便便;第二个举动: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公开宣布我俩今晚要做爱

 

这两个举动有什么共同点?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公开场合大张旗鼓地挑明了一个人们非常不愿意面对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人,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动物。

 

在埃菲尔铁塔上拉便便,这是在公开场合排泄——排泄,纯生理活动,非常地动物。在婚礼上公开谈性爱——性爱,肉体的碰撞,目的是繁衍,也是非常地动物

 

其实不难发现,文明社会里的绝大多数禁忌几乎都是一些把人的动物性掩盖起来的规定。

 

你不能在公开场合放开地说和做吃喝拉撒这类暴露人的动物本能的事情,这些都是禁忌。比如,不准在公开场合打嗝、放屁,不准随地大小便;比如,不准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性爱,等等。禁忌就是这样的一些规定。

 

如果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做一些暴露人的动物本能的事情呢,那也得把它们包装包装,改头换面一下,尽可能伪装成不那么像动物的样子,比如在餐厅吃饭时要遵守各种餐饮礼仪。而大部分餐饮礼仪的目的,说白了其实都是把人吃东西这个行为改头换面,变得不那么像动物吃饲料,比如,吃饭不能bia ji嘴巴,吃面条的时候不能吸溜吸溜地吃。

 

那么,为什么文明社会里要设置类似这样的禁忌呢?

 

这背后的心理根源,其实是《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的故事里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死亡恐惧。我说过,死亡恐惧是人类心智里一道挥之不去的底色。

 

而最能引发死亡恐惧的一种刺激,就是人其实是一种动物这样一个铁一样的事实。

 

人无疑只是一种动物。是动物,那就一定会生老病死,这样的事实让我们感到恐惧。

 

为了缓解这种恐惧,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把人身上那些暴露出动物性的行为举止最大限度地跟日常生活隔离开来,把它们圈进一些很有限的时间和场合里。

 

在某些特定场合里,那些动物性的行为可以适当宣泄一下,在其他场合就必须收敛。比如小两口在房间里,关起门来,可以做爱,但在公共场合,就绝对禁止。在自家沙发上,你可以边挖鼻孔边抠脚,但在办公室里这么干,你就要被文明社会开除会籍。

 

这样一来呢,人在生活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和场合里,都和人是动物这个事实保持了一段距离,也就和死亡恐惧拉开了一点距离。这就是禁忌的作用。

 

说到这里,什么是禁忌这个问题,就说清楚了。当然,禁忌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刚才说的,只是对它的其中一种理解。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当然也可以再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禁忌的其他内涵。

 

我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问题:既然禁忌帮我们掩盖了人是动物这个事实,帮助我们缓解了一点死亡恐惧,那我们应该很乐于遵守禁忌才对啊,可为什么有时候像《禁果》的主人公这样挑战禁忌,反而会有快感呢?

 

主人公的这种小癖好,其实是一种挺普遍的心理,对吧?比如普普通通的一部电影,如果被禁了,成了禁片,人们对它们的评价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很多事物,能随手得到的,你不觉得有什么;一旦被禁止,不让你随便得到了,你就急得百爪挠心,非得到手不可。

 

那为什么有越禁忌,越快乐这种现象呢?

 

这背后涉及的,是人的另外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机制。这个心理机制,叫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和朱丽叶两情相悦,但双方的家庭极力阻挠他俩在一起。结果呢,家里越是拦着,他俩就爱得越深。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什么会爱得那么深呢?

 

以往,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那就是这两个人天生一对,彼此正好看对眼了呗。

 

但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很有点毁三观的说法。他们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爱得那么深,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家庭的阻挠。如果双方家庭放手让他俩去谈恋爱,那说不定两个小青年一开始干柴烈火,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淡了,再后来吵架分手,那也再正常不过。

 

可是,正当小两口干柴烈火的时候,双方家长跳出来不准他们干柴烈火了。


人们一旦不能顺利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那自然就会变得很沮丧和愤怒,陷入无比焦灼的情绪里。而对于罗密欧和朱丽叶来说呢,这个无比强烈的焦灼感恰好是与谈恋爱这件事同时出现的。于是呢,他们的大脑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以为这个焦灼感是由于爱情导致的。越是不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心里就越焦灼,于是也就越是认定自己狂热地爱着对方。

 

这就是罗密欧和朱丽叶效应,做事时越是被阻挠,就越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对目标的欲望很强烈。

 

这就是为什么,越阻挠,越渴望越禁忌,越快乐

 

《禁果》的主人公自己说,她之所以觉得挑战禁忌很快乐,是因为那些行为非常地纯粹,但在我看来呢,这种快乐其实并不够纯粹,它实际上挺社会的。因为很大程度上,如果没有其他人拦着她偷尝禁果,禁果也就不会那么香甜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类星体剧场

    魏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很多时候,《失乐园》应该也是“禁忌快乐”作用下的一个产物。

    嘿有流星 回复 @类星体剧场: Are you sure?

  • 陋室花满

    个人感觉,普通人遵守秩序,避开一些动物性的行为也不一定是死亡恐惧...秩序的的建立我感觉更倾向于一种人对人的管理行为,添乱的人少了自然每一个人的所谓正常行为就不会受到打扰,而越发达的地方这样的需求也许越多,也许是大家达成了互不打扰的共识以后,就形成了对做出出格行为的人群的排斥氛围,所以更多人受环境影响也会自觉遵守秩序。女主这些所谓纯粹的行为可能是对被秩序束缚的反抗,而其实她的行为也会给旁边的人带来同样的痛苦

  • 繁星曵烛光

    就像家长越不给孩子玩手机孩子就越想玩一样

    姜姜不emo 回复 @繁星曵烛光: 真实了

  • llll天

    自由不能以侵犯道别人的自由为目的。

    我属我爱 回复 @MARKzzz: 道德和法律,法律是底线,道德是标准。 当然,总有那么一波人非要和法律对着干,非不要脸的让人所不耻。

  • 一碟_up

    作者应该是个钢铁直男,这女的在用自己认为吸引人的方式“勾引”他,因为他总是对精神病人感兴趣,所以这女人就用了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如果真的是“纯粹”的人,吃就吃拉就拉,直接去做就好了,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拉也很刺激,有什么必要一定在埃菲尔铁塔上呢,事实上她做不到,只是找个话题罢了,逃单的情节也很像言情小说里的狗血桥段,作者还真的上钩了……

    429g4s00gcra4gtl7eqw 回复 @一碟_up: 你这个怕才是正解,有道理啊

  • lg_5f

    结过婚的都知道,婚礼当天晚上还有精力能滚床单的都是大神。

  • 翩翩MISSLI

    越阻挠越渴望 越禁忌越快乐,对于早恋的孩子的家长会有帮助

    阿星I 回复 @翩翩MISSLI: 那也要看年龄吧

  • 超因素文化

    我觉得这位主人公体现的不是动物性,而是真正的人性,是对洗脑、驯化的反抗,作为社会的话事人也应该想想自己的问题!

  • Lynn_Xu

    不同意是“死亡恐惧” 不同意是“禁忌效应” 也不同意“大多数人都属于“主人公”这种人” 主人公想当动物 我们不拦着 她想疯狂 我们管不着 她想“纯粹”的遭人烦 也随她便 但是引导大家跟她一起像动物一样活着 抱歉 不敢苟同 请走开

    芥末502 回复 @Lynn_Xu: 我觉得她就是没素质还觉得自己特别洒脱特别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集我都了一会儿听不下去跳过了

  • 153091630

    我认为这是低俗,没素质,损人不利己,怎么不去吃大便,怎么不去跳楼喝敌敌畏,还什么纯粹,明明就是下贱,素质低下的表现,自私不顾别人

    凉务 回复 @153091630: 她说的是假想,就是不会被社会条框所束缚的也就是去除素质,道德的,所以说你到不了她那样的思想界,也理解不了她个人的纯粹。是因你在分析她时不会抛弃你因有的思想,更何况刺激和自杀是两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