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齐桓公,又叫小白,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他辅佐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但是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却抛开成见重用管仲。
他俩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齐桓公为什么会选择原谅一个要杀害自己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
公元前685年的一天,烈日当空,微风不起,空气中弥漫着浮躁的气息。
一行车队正向齐都临淄的方向飞驰,待到了临朐这个地方,这一行人已是人困马乏,于是便下车稍作休息。
车队的领头人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他虽然靠在车旁休息,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不停地扫视四方,显得格外小心。
突然,一辆战车从中年人的正对面飞驰而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支飞箭便从对面的战车上闪电般袭到。
这支箭不偏不倚,正中中年人胸前。
只听中年人一声惨叫,随即仆倒在地。
刺客见刺杀成功,连忙兜转马车,扬长而去……
这个受伤倒地的中年人叫公子小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而这个放冷箭的刺客就是管仲,管夷吾。
此时的管仲对齐桓公痛下杀手,宛若仇敌,但谁又能想到:
原本互为仇敌的二人,后来竟会成为春秋历史上的“最佳拍档”。
齐国,周文王之师姜太公的封国,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东方古国”。
在周成王时期,齐国作为周王室东方的屏障,对抵御外族、安定王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周初年,周成王曾下诏给姜太公:
“东至于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周王室对齐国的授权,使之成了中原诸侯中数一数二的大国。
齐国自姜太公以来,便一直稳定发展,直到齐襄公即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年少即位的齐襄公不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能之辈,还是个乱伦无耻的斯文败类。
他为了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居然在迎宾馆里暗杀了自己的妹夫鲁桓公。
襄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大夫们的极度不满,终于,在国人的怒火下,齐襄公很快便遭到了杀身之祸。
罪魁祸首死了,那么君主之位又该由谁来继承呢?
原来,齐襄公还有两个弟弟,二弟叫公子纠,三弟叫公子小白。
齐襄公在位时期,齐国内部可谓是暗流涌动,他的两个弟弟为了避祸,便纷纷逃到了国外。
管仲辅佐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因为鲁国的军事强大,以后会是一大臂助;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因为莒国距离齐国国都临淄的距离较近,到时候方便回国。
管鲍两人不谋而合,他们都觉得齐襄公干不长,所以早早就为日后回国做好了准备。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齐襄公便被大臣们干掉了。
当襄公的死讯传出之时,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第一时间动身,向齐国临淄进发。此时的国君之位就如同一块肥肉,先到先得。
在二位公子返齐这一事件上,管仲与鲍叔牙两人可谓是斗智斗勇。
管仲为了达到目的,选择了釜底抽薪的招数——半路刺杀公子小白。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管仲驾车而来,一箭射倒公子小白,然后扬长而去。
但让管仲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子小白虽然中了一箭,但却没有死,因为他这一箭正好被公子小白的衣带钩给挡住了。
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所以也就不那么起早贪黑地赶路了。
因为此时的公子纠俨然成了齐国国君之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别人想抢也抢不走,那还着什么急呢?
管仲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但当他和公子纠来到临淄城下时,整个人都傻了眼。
因为,公子小白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齐桓公。
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正式即位,是为“齐桓公”。
正所谓“新君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自然是清除异己。
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那谁是齐桓公的仇人呢?自然是公子纠和管仲了,尤其是管仲这厮,还在半路上射了齐桓公一箭。
一想到这里,齐桓公就气得牙痒痒,他恨不得立刻带领大军攻打鲁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管仲这家伙给杀了。
于是,齐桓公很不客气地向鲁国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鲁庄公迫于压力,只好杀掉公子纠,并将管仲遣送回齐国。
听到管仲被遣返的消息后,齐桓公十分激动,他心中早已打定了“手刃管仲”的主意。
然而,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却坚决反对。
鲍叔牙对齐桓公语重心长地说道:
“如果主公只是想治理好齐国,那有我鲍叔牙就足够了,你就可以杀掉管仲;
但主公若是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就非他管仲这样的大才不可,希望主公能慎重考虑。”
齐桓公一听,心中一动,比起称霸大业,私人的恩怨算什么!我不但不杀他,还要给他官做,给他大大的官做。
当管仲的囚车到达临淄城时,齐桓公亲自来接他入城,全程执礼甚恭。
临淄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后,人人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的国君果然有度量,连管仲这样的仇人都能既往不咎,有这样的国君我们还有啥需要担心的!”
公子纠被杀了,而管仲却活了下来,而且活得风生水起。
这让有些人很不爽,他们纷纷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谴责管仲的“苟且偷生,临阵变节”。
对于众人的谴责,管仲只是一笑而过,并不放在心上。
就连齐桓公都认为他是心有所愧、无颜反驳,只有老朋友鲍叔牙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管仲不是为了某个君主而生,也不是为了某一国家而生,他是为天下而生,这样的人又怎会苟且偷生呢?”
鲍叔牙的一番话,不仅打消了齐桓公的顾虑,同时也让齐桓公对管仲刮目相看。
原来,管仲的觉悟这么高啊!
在齐桓公摒弃前嫌、重用管仲的第二天,管仲发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论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物质基础决定精神文明,人民只有吃饱了饭,才会有力气寻求精神享受。
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管子就已经提出这种伟大的思想了。
据史书记载,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次会谈长达三天三夜。
正是这次会谈,彻底折服了齐桓公,让他放心把齐国交给管仲来治理。
齐桓公虽然对管仲的才能很满意,但他却对自己没有信心,于是他弱弱地问:
“对于你的本事,我是放心的,但我这个人缺点很多,不知道能不能治理好国家?”
管仲笑道:
“一个人能坦承自己的缺点,这已经是一个优点了,主公不妨说出自己的缺点,让我为你参详参详。”
齐桓公说:
“我喜欢打猎,一打猎就什么事都顾不得了。”
管仲说道:
“爱打猎是好事啊,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魄,只要你别天天住在猎场里就行了。”
齐桓公接着说:
“我还喜欢喝酒,一天天醉生梦死,不省人事。”
管仲笑道: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只要懂得节制,保重身体就行。”
齐桓公难以置信地接着说:
“我这个人还好色,一见漂亮女人就走不动道。”
管仲漫不经心地答道:
“这算什么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此时的齐桓公瞪大了眼睛,他实在不明白眼前这个人听了自己的三大缺点后,为何还会如此淡定。
最后,齐桓公忍不住问道:
“那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缺点才是致命的呢?”
管仲正色道: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人君一旦优柔寡断,就会坐失良机,一旦思维不敏捷,就会做出许多蠢事。
主公只要不犯这两个大错,其他的错误将微不足道!”
管仲的一席话,给了齐桓公前所未有的信心。
从这时起,齐桓公决定:把国家的所有大权都交付给这个曾经想射杀自己的人。
而他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这一当就是几十年。
从此,你玩你的嗜好,我干我的事业。
在管仲执政的几十年时间内,国家大事大多听命于管仲,齐桓公似乎成了一个专注于吃喝玩乐的局外人。
出于对管仲的信任,齐桓公从不操心国事,只管坐享其成,他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国君。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春秋历史上第一次盟会在齐国的北杏召开了。
这次盟会虽然规模较小、威势不足,但却意义深远,因为齐桓公和管仲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这让饱受欺凌的周天子感觉到了家的温暖,让四方夷狄心惊胆寒,也让天下诸侯自惭形秽。
天下纷纷扰扰多年,无论是亲如郑庄公,还是强如楚成王,他们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而齐桓公则反其道而行。
他将公道放在了心间,将秩序还给了天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上正式宣布: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百年之后,当孔子读到这段历史时,不由得掩卷赞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何其仁也。”
齐桓公用仁德与信义,赢得了周天子的衷心敬爱,也赢得了诸侯们的拥护,成为了世人公认的“霸主”。
其实,我们对于“霸主”一词有着很大的误解。
春秋时期的霸主并非是自封的头衔,而是周天子正式任命的官方合法职务。
想要成为霸主,不仅需要苛刻的条件,更需要承担极大的职责。
国力强大、周王任命、组织盟会都是霸主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尊王、攘夷、救患、分灾、讨罪”更是霸主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
在齐桓公任霸主期间,齐国曾帮助过鲁国平定内乱,曾帮助过邢国、曹国重建家园;
曾北抗夷狄,为燕国开疆百里;曾南伐强楚,为周王室讨回尊严。
维护秩序,主持公道,救亡图存,护我华夏,这16个字始终是齐桓公和管仲的目标。
孔子有言,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
在孔子看来,齐桓公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是实至名归的“春秋第一霸”。
齐桓公豁达随和,却能力有限,管仲经天纬地,但独断专行。
只有管仲,能顺从齐桓公的天性,让他舒舒服服做霸主;
只有齐桓公,能给管仲自由发挥的舞台,让他潇潇洒洒专国政。
齐桓公与管仲二人的无间合作,成了后世君臣合作共赢的必备教科书。
在看
在看
高考作文就管仲,齐恒公,鲍叔牙这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