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庄子丨“应帝王”;当下社会问题,庄子两千年前就给了答案

13-8 庄子丨“应帝王”;当下社会问题,庄子两千年前就给了答案

00:00
15:49




正文


《应帝王》这一篇集中讨论了庄子的管理学。那么庄子在讲管理学的时候,也是运用一系列的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是想表达他对管理的看法。


我们先看第一个。第一个是通过蒲衣子的话讲了一个道理,他认为管理学,应该是顺从人性之中善良纯美的天性,而不是人为的干涉。就是我们一般的认为管理学,你要干这个,你要干那个,庄子认为,真正最好的管理学,实际上是顺着人的天性,什么天性呢?不是贪财、占便宜,(而)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天命之谓性,是人性里边纯美善良的那个天性。如果是随着这个天性的话,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就是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该怎么做,都知道什么是危险,都知道怎么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个时候,如果任何一个外部的人或者管理者,再强迫老百姓不怎么样或者怎么样,那都是画蛇添足的事情。所以一个人善良纯美的天性找到以后,依照这个去做事的话,应该说整个社会井然有序的状态自然呈现出来,反对人为的干涉,注意这是蒲衣子的话。


那么第二个故事,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有一番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庄子的管理学。狂接舆说管理不是耍个人威风,更不是依靠外在的制度的恐吓。不是说我当领导了你必须听我的,来显示出个人在整个事情中的影响有多大,外在制度的恐吓,是当今社会的通用的做法。近代以来,我们中国人和西方打交道的时候,有一个共性的认识,认为西方提出的法制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制度或者社会治理理念,然后我们向西方学习。应该说在今天这个时代里面,有它的合理性、正当性或者叫必然性。但是从庄子看来,真正的管理,靠的就是要引导每一个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自我约束,就是自律。庄子说,哪个地方有陷阱,小老鼠就会跳着过去,它躲开了。哪个地方有人、有危险,鱼自然就躲开了,连小动物都懂得躲避危险,难道人自己不知道吗?所以不要人为的去通过各种制度,通过彰显个人的作用,来把整个秩序给打乱,其实人自己都有这种能力。但是我这里要告诉大家,这种能力实际上是要人心得到净化以后达到自律的状态。大家想想,如果人人都是自律的,当然这个是假设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再去打卡,其实是一个画蛇添足的事,因为人人都是自律的情况下,如果你再用一些外在制度去约束他,这个时候他会不舒服。当然了我们现实中,人都做不到严格的自律,这个时候外部的制度约束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狂接舆的话,其实就表达了庄子管理学的理想的境界,对人的管理和约束,实际上不是靠外在的东西,而是靠内在的自律。


讲到这里以后,我觉得每一个从事管理的人,也得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真的是靠恐吓、靠制裁、靠打压,才能把这个队伍给管住,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队伍基本上已经快走向死亡的边缘。有些非常很优秀的企业,加班不是说外部让你加班,也不是外部的恐吓,是我发自内心的我愿意去做,这个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一个人对这个企业的理念和使命的高度认同,在这个认同的基础上,他就会产生自律。


下面第三个故事,是天根和无名人一个谈话。无名人,大家一听就知道没有名字,那么他提出真正的管理学应该是什么状态呢?叫“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天下治(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顺物自然也就是你要顺着这个事物的规律。下面“而无容私”,为什么他讲无容私呢?遵循规律去做,这是我们都懂的,因为不遵循规律,谁都会受到惩罚,在规律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特殊。可是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很多人他不懂得顺物自然,不遵循规律,其原因就是有私,有自己想照顾的利益在,就很难去顺物自然,顺应规律。当我们内心里面没有自私了,才能做到顺物自然。比如说一个单位的领导,他怎么才能做好自己的位置呢?如果他有私,想照顾这个亲属那个亲属,我相信他一定做不好管理。那么他要做好管理的话,他得绝对的公正。他没有自己想照顾谁,完全是从企业的发展、事业的发展的角度,该用谁、不该用谁、方向是什么、谁的建议能听谁的建议不能听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顺物自然,这个时候,天下治。


第四个故事,讲的阳子居和老聃的对话,这里面他也讲了什么是明王之治。老聃说“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明王之治其实就是庄子认为比较理想的管理的状态,能够化育天下,能够成全天下的人,但是让天下人觉得仿佛不是自己干的,这是需要极高的境界和水平的,也就是说你潜移默化的、不着痕迹的,帮着天下、成全天下,但是天下的人似乎不觉得你存在。这里面有两个东西,第一个这个王,他有极大的智慧,他在按照规律去成全大众的时候他有方法。第二个这个明王他有极高的境界,他绝不标榜自己,不需要别人山呼万岁,歌功颂德。所以“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就讲了一个成全天下、服务天下的人,一点都不标榜自己,老百姓在这个伟大领导人的带领下,过得非常幸福、非常自在。但是仿佛也不是领导人多大的功劳,一切在悄无声息的过程中,把该办的事都办了,这是明王之治。这种境界在什么状态下能够实施呢?都是圣人,伟大的领导人是圣人,内心里边成全万物、好生之德,而且他自己一点都不求名、不求利。而老百姓本身也没那么多欲望,没那么多自私,也没那么多弱点,都在各自的本分上做各自的事,这个状态应该说比较理想。他代表了庄子的理想的管理状态。


第五个,讲的是列子的故事。列子的老师叫壶子,列子一直跟他学。有一天列子遇到一个人叫季咸,这个季咸是什么呢?是个有神通的巫师,而且看相看的很准,这是非常征服人的,在一般的老百姓看来,就这种神通会让人叹为观止,老百姓就崇拜这种。这个时候列子就对自己老师就说了,老师我跟你那么多年,以为你有水平,我今天见了季咸之后,我才知道你那点水平不怎么样。列子这个人也很实在,把自己的老师给损了一下。但是壶子听了以后就笑了,实际上,壶子的水平之高,根本不是那个巫师季咸能够比拟的,可是列子他对这种玩小神通的人很崇拜。壶子就说了,你跟我那么多年,你学了啥呀,就你这点层次,根本没办法跟你讲高水平的东西,所以你也没见过什么高妙的东西,就开始盲目的崇拜,以为这个季咸水平高。他说那这样吧,你不是说他会看相吗?他水平很高吗?你让他来看看我。我告诉大家总共看了四次,壶子就展现了自己四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季咸去看,看完之后出来就给列子说了,赶紧给你老师买棺材准备后事,不行了。你老师生机闭塞,恐怕已经不久于人世了。结果列子当真了,哭哭啼啼见壶子,他说季咸告诉我你快不行了。壶子听了哈哈大笑,他说列子,你好糊涂。季咸第一次来看我的时候,我把我的生机都闭塞了,为什么呢?一个人要切断万缘,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给切断,不接触外缘,这个时候我们禅宗里面讲死一个活一个,把眼耳鼻舌身意后天的东西给切断,内在的生机才能阐发。但是他只是把先天的这种东西给切断之后,呈现给季咸,那季咸一看生机闭塞就知道不久于人世了。这么一说,列子哦原来是这样。壶子说你让他再来一次,我再让他看。来了以后季咸告诉列子,他说你幸亏让我来,你老师因为我得救了,你老师有一点生机从脚后跟开始起来,说你老师能够活下去。结果列子回来告诉老师的是时候,壶子又笑了,他说列子,我告诉你,这一次,我把生发之机展现给他,所以他觉得我有生机,他说你再让他来,这第三次。第三次来的时候,季咸告诉列子,这次你老师有点动动荡荡,不知道到底什么状态,现在我还不敢下结论。这个时候列子回来说,人家季咸说你游游逛逛之间没法下结论。这个时候壶子又笑了,他说我只是把两三个境界展现给他,而且在不同境界之间转换,所以他自然摸不准我的底细了,他说你再让他来。诸位第四次见,季咸大惊失色、仓皇出逃。这个时候列子就追出去了,他说你跑什么?季咸说,我今天见到你老师的状态,那种高妙,遨游于天地之间,我没有一丁点能力来看清楚你老师的深浅。说白了,季咸就像一滴水,而列子的老师壶子像大海一样烟波浩渺,没办法去揣测,所以啥也不敢说,赶紧逃跑。这个时候列子就给他老师说,季咸说这次根本没办法看出你的高低深浅。壶子又笑了,他说这次我把我证悟大道之后,与天地在一起遨游于宇宙之间的那种状态展示给他,这一个季咸,凭他的那种小伎俩,他怎么可能看出这个状态呢?列子,马上给老师磕头,就知道自己真的是被雕虫小技所诱惑,身边这么大一个圣人都不懂得好好学习,给老师忏悔、自责。然后回到家三年帮着老婆去做饭,安安稳稳的,也不谈什么名相了,也不谈什么高妙的理论,连续做了三年,整个身心安住在当下,相当于一个闭关的修行。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大道是什么,而什么是雕虫小技。而大家又得问了,壶子和季咸的故事,和他的管理学什么关系呢?庄子讲的管理学如果想变成现实的话,非得有壶子这种状态才行。庄子的管理学并不是说毫无根据,一个人到了这个状态以后很自然的,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很自然就是明王之治。


最后一个故事,这个太出名了。南方的一个帝,叫倏,北方的领导人叫忽,两个人和中间的领导人叫浑沌,好朋友。倏和忽一起到浑沌那里做客,浑沌特别善良,就用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倏和忽。招待完之后,倏和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混沌脸上没有七窍。于是他就觉得这么好的美食浑沌没办法享受,怎么办?干脆帮帮他。于是他们就开始给浑沌造七孔。你看庄子怎么说的,“七孔造,而浑沌死”(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结果是七个孔造完了,浑沌就死了。这里我提出一个千古迷案,为什么造七孔而浑沌死?他和这个管理学有什么关系呢?


“造七窍,而浑沌死”揭示了中国文化一个最核心的秘密。就是一个人,只要迷恋于眼耳鼻舌身意,迷恋于所谓的认知能力,是没办法领悟大道的。一个人真正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心是宇宙,宇宙是我心”,那种大的智慧开发出来,一定是浑沌这样的,要把眼耳鼻舌身意七窍给关闭。这个关闭并不是不用,是指的一个人内在心性的智慧不要被这七窍所迷惑。那么倏和忽,给他开七窍的过程,就是相当于浑沌丧失了内在的灵灵觉知的那个能力,而迷恋于眼耳鼻舌身意的时候,他先天的这个灵性能力就丧失了,这就表现为浑沌之死。


讲到这里以后,他跟管理学的关系是什么?就是真正的明王之治和庄子所认为的最好的管理学,一定是浑沌这样的境界,他不是靠后天的这些东西,是开发出了内在的智慧之后,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出现明王之治。


我这里也给大家做个总结。应该说庄子讲的管理学,对我们有没有启发?有启发,而且我们认为如果你靠外在的打压、制度约束,管理是很低层次的,但是在今天是没有办法,因为人的层次到不了。但是作为管理学的方向,我们应该从庄子这里吸取智慧。但是,我们读庄子认为他的管理学特别高妙的时候,也得很清醒的看到现实,现实中的人不是浑沌,都是有着眼耳鼻舌身意,贪财好色,有各种弱点的人,在这个时候各种制度、各种约束甚至各种管理,都是必要的。但是从更高的方向讲,人人自律,人人管好自己,这个时候,从管理来讲最有向心力、凝聚力,也最少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0880921

    感恩郭老师的精彩细致的讲解。 统领全篇,作者对“道"作了精细的描述,认为宇宙万物都来源于“道。"根本没有什么分别和不同,一切变化也都来源于自然万物,人为的因素都是表面的,多余存在的。认为整个宇宙是浑然一体的。这才是对道的形象讲解。可见作者的洞察力是多么的深远。智慧之大。 在政治主张方面主张用不治代替治,无为而治。提出′应"该成为“帝王"的人才具有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顺其自然,依照民心而行不言之教的人。 而这正是当代管理学的核心。 《围炉夜话》中有这样一句“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这也体现了管理学重心所在。

  • llx77780217

    老师讲得这堂课我认认真真的听了2遍,以后还要无数次的听,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列子和他老师壶子的故事,这节课讲管理学这个我没有考虑,我只是想到了自己到底在什么状态,跟随郭老师真的能够学到什么,老师静水流深,自己似乎学到了点什么,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偶尔还被雕虫小技所羁绊!还是时常熏习放下自我,从每一天的当下做起!好好领悟大道!认认真真去做!

  • 125667145

    眼耳鼻舌身口意都是增加人们欲望的,就失去了先天的定慧。

  • 靜心寂寂

    《道德经》中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是最高的管理哲学。 掺杂太多人为的东西就会失真,老百姓就会逆反抗拒,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

  • 听友58681270

    事物都有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地方,有无相生,缺一不可,因此,读书和做事不可偏废!

  • 雪晖雪

  • 零风_6m

    小时候,看日本,圣斗士星矢,里面一直讲的,超越六感。 现在终于有点头绪了

  • 亮子老李

    因疏忽而混沌死,七窍毁于欲望。

  • 清荷_3d4

    去欲存净,顺应自然,就能欣赏到天地之美!

  • 清荷_3d4

    祝老师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