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习的
但他后来变成了“我要做”,主动起床去照顾 女儿,而恰恰因为他这么做了,女儿也就立刻不哭了,并且他妻子之后又能 很快重新入睡。我们通过以上情境来引导孩子理解这种逻辑,并让他们告诉 自己:“即使我不想做作业,我也要好好做,因为这对我本人和我将来的发 展都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往往能发现,跟自己说“我要这样 做”,要比跟自己说其他的话更能诱发动力。
在一些对他很重要的事上,你也可以引导他自己找出几个非努力不可的 理由,我们同时还要引领孩子去区分那些“要我做”的事,和真正“我要 做”的事。为了更好地让孩子领会这一点,比尔会请他们想一想那些刚刚为 人父母的大人。他跟孩子讲,当他的女儿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每次她半夜 里哭着醒来,他都想着赶快起来把女儿交给她妈妈喂奶,而自己从没想过要 主动起床,这是“要我做”。
爱好者 “我的孩子只对学习之外的事有动力。”
破坏者 “我家孩子明知有的事情要抓紧办,但好像就是无法调动自己的积极 性,简直就是自毁前程。”
我们发现,孩子的表现往往呈现出两种极端:有些特别完美主义,因 此“被迫”追逐名利,甚至因为压力太大生了病,有些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漠 不关心,或者做一些看上去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 我们还发现,这两种极端的孩子都缺乏控制感,好在有很多方法值得一 试。以下是四种最常见的动机问题,以及我们的建议。
道理都能听明白 实际做起来无从下手啊
山东人在武汉 回复 @幸运草_gqv: 多琢磨琢磨,该怎么下手。自己根本不会的,一听就能操作得好,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