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01 | 《四十二章经》重要在哪?

四十二章经01 | 《四十二章经》重要在哪?

00:00
16:34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这一讲,已经是咱们原定200集节目的第202讲,从这一讲开始,咱们讲述一部新的佛经,也是佛教十三经所收的最后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由于超出了预定的篇幅,如果为您的收听计划带来一些影响的话,请接受我的歉意。

《四十二章经》排在咱们讲的,中华书局版的佛教十三经,的最后一部。但实际上,这部经却是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汉语佛经。这部经为什么得以收入佛教十三经?赖永海先生就指出,主要是因为,这部经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而且是一部含有较多早期佛教思想的佛经。《四十二章经》主要阐明人生无常等佛教基本教义,和讲述修习佛道,应远离诸欲,也就是各种欲望,弃恶修善,即注重心证,等重要议题,且文字平易简明,可视为修习佛教之入门书。


赖永海先生这个意见,当然是非常对的。不过我在这里想补充一句,这一部中国最早出现的汉语佛教经典,它还有另外一点非常重要,重要在哪里呢?如果我们讲读完了这部经典,听众朋友们可能很可能会同意我的说法。什么说法?尽管在这部经以后有很多篇幅更大,义理更这种深妙,影响更重大,地位更崇高的佛经,被陆陆续续翻译出来。在《四十二章经》之后,那是汗牛充栋,很多佛经被翻译过来,然而,听众朋友一定会发现,佛教传进中国,到现在将近2000年,2000多年或者说,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人,特别是咱们汉族人,信仰佛教,理解佛教的样态,或者说模式,或者说一种基本的范式,依然不出《四十二章经》的范围。


换句话说,《四十二章经》这部最早的汉语佛经,可以说在很深刻的层面上,决定了我们,特别是咱们汉族人,是如何理解佛教的教义,或者说,它的学说的,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是,《四十二章经》,印度传到中国的第一部佛典。当然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佛教史上的首部汉译佛经,而且跟汉明帝所谓的“明帝求法”,也就是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个神人,大家一般理解,神人就是佛陀,所以他就派遣了像张骞、秦景、蔡愔等12个人到大月氏国去求法,并且请来了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这两位法师,这两位法师就来到了当时中国的都城洛阳,住在汉地佛教第一座寺庙,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第一座寺庙,白马寺里,翻译佛经,通常认为,通常,大家记住,通常认为,《四十二章经》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外来的法师翻译的,而到了今天,这两位法师翻译的经典,也只有这部《四十二章经》,或者叫《佛说四十二章经》,还保存着,别的都找不到。


这一部经,实际上是佛的语录。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它很像《论语》,跟《论语》的性质非常接近,这部经的特色,太虚大师曾经非常好的总结为四点,第一,辞最简驯,最简明扼要。第二,义最精富,都是用的,大家注意,它的经义非常的宏富,非常的精妙。三,译最古真,因为它非常古,是第一部,都没有比它古的。四,传最平易,也就是说流传起来最方便。这是太虚大师的一个意见。


前面我一再强调,请各位听众朋友注意,通常的说法,那么比较严谨的,或者说佛教史学界,大家公认的说法是什么呢?我也在这里,为各位听众朋友做一个介绍。


在1938年,大家记住,离开现在已经八、九十年以前,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佛教学者,汤用彤先生,出版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佛教史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我们完全可以说,到今天,不仅没有被替代,而且好像对汤用彤先生在这部书里边建立的框架,建立的系统,做出的一些论断,我们都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更看不到有一部著作,可以全面的超越这部著作。所以这是一部绝对的经典。在这部书里边,汤用彤先生专门论述过《四十二章经》,他的论述非常的严谨和精确。


对于这样一部最古老的汉语佛经来讲,我想多了解一些比较精确的论断,肯定是听众朋友们也非常愿意的。这部经实际上到底是不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译的,还真的不一定。为什么?一直到南北朝时期的梁,对不起,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南朝不是宋、齐、梁、陈,四代吗?在梁的时候,关于《四十二章经》到底是谁翻的?并没有固定的说法,而且在梁的时候,这部经到底是在哪里翻译出来的?是不是在洛阳白马寺翻译出来的?也没有固定的说法。而且在早期,这部经,《四十二章经》,恐怕还没有被冠上“经”的名称,它被称作《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它是被这样来称呼的。


但是汤用彤先生说,这部经和汉明帝。前面我们讲过的,求法有关,汉明帝的时代是公元的一世纪,这是东汉,非常早,汤用彤先生说,我们现在因为记载各方面的资料,其实不完备,所以我们是说不清汉明帝求法,那就是《四十二章经》产生的背景,我们不一定说得清楚,但是汤用彤先生认为,它一定不是向壁虚造的,而且汤先生也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流行,恐怕还会早于汉明,恐怕还会早于汉明帝这个时代,这部经,汤用彤先生首先指出,《四十二章经》出世甚早,它非常古老,在后汉的时候,也就是东汉的时候,已经有了这部经,是没有异议的,这个是没有异议的。这是汤先生的第一个论断。


而这部经,在汉晋期间,已经被这些佛教界的这些僧人,或者信众,广泛的诵读,并且东汉的时候,已经有人引用《四十二章经》,引用这部经。当然,那个时候可能叫《孝明皇帝四十二章》,还不一定叫“经”。总之,这部经非常古老。


第二,汤先生又指出,《四十二章经》的译本,其实有两个译本,到了刘宋的时候,也就是南朝的宋,第一个朝代的时候,《四十二章经》的两个译本应该还都保存着,一个是汉代翻译的,一个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支谦所翻译的,这两个本子,在古代的记载当中,认为差别不大,但是汉译本非常的质朴,而三国时代吴国的支谦所翻译的文采比较好。


汤先生认为,在刘宋以后,也就是南朝的宋以后,由于汉译本比较质朴,文采稍逊,所以读者日见其少,也许就因此而丧失了。而支谦的译本,因为文章优美而得长存。后来这两个本子可能搞混了。总而言之,《四十二章经》在汉晋之间,有不同的译本,它既然不止一次地再翻过来,那么来源在西方,不是在中途所编造的,或者说编撰的,这当然是可信的。


第三点,汤用彤先生指出,这部经,叠经改篡,经的版本非常多,有10多种,而且文字也多寡不同,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文字并不一定相同的。这部经,经过后人的各种各样的改写,或者说修改,或者说增删,都有可能。他加进去的部分,汤用彤先生认为是唐以后,一些妄人,比较胆大的,比较妄,虚妄的妄,妄人所做的这个事。他根据唐以后流行的这种佛教的风格,把一些后来有的内容加到了《四十二章经》里,而且,这部经也绝不仅仅是整改过一次,当然参与整改的过程的,也不一定就是一个派别,或者一个人,大概有很多人,都参与过整改。


古本《四十二章经》,它非常的平易,里边没有讲到大乘佛教的教义,更加不涉及老庄玄说,老庄,老就是老子,庄就是庄子,没有像没有魏晋南北朝期间非常流行的这种老庄学说,掺杂在里边,现在的本子,明显,也经过魏晋时期的整改,也经过唐以后的整改,整改的情况比较复杂。


第四点,汤用彤先生指出,《四十二章经》的性质,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汤先生是这么说的,《四十二章经》虽不含大乘教义,老庄玄礼,所以其所成朴质平实,原出小乘经典,但取其所言,与汉代流行之道术比较,均可相通。一方面本经诸章互见于巴利文及汉译佛典者极多,这部经里边的讲的内容,在巴利文的佛经当中,或者汉译佛经当中,主要是小乘,我们都还在别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因此,可知其非汉人伪造。一方面诸章如细研之,也就是很细地研究的话,实在在与汉代道术相合。


如果你仔细看,它又跟汉代流行的各种学说很符合,而其相合之故有二,首因人心相同,其所信之理相似,大家人心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相信的道理,经常会相似。次者汉代道术必渐受佛教之影响,致采用其教义,如《太平经清领》也因为佛教的教育和汉代流行的道术,这种黄老之术,中国传统的,它可以辅会,可以相互的辅会,而佛教在汉代已列入道术之林,最早佛教传进来,大家认为它跟黄老学说非常相近,所以把它列在道术之列的。因此这部经,为社会中最流行之经典。


这是汤用彤的论断,对不起,这是汤用彤先生的论断。我也为各位听众朋友做一个介绍。


好,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梦想8838

    第6遍了,每一遍都有新的感悟。感谢有你

  • 赵常出现

    感谢钱教授,听不够,愿经常有您的指导而前行!

  • 伏虎山人

    前二百集实听大约三百集,感觉钱老师在讲经中修行、修身,愿随学老师的学风和处世之道。

  • 缘生故如幻

    感恩钱教授。非常感谢!您辛苦了。受益良多。

  • 冯某人也

    学问不要拘于形式。好好的讲完为要,干嘛非得每期的唠叨一次。

  • 风雅有声

    物超所值。只是要辛苦钱教授了。

  • 鞍山老范

  • 祁军_2u

    感恩钱文忠教授,您辛苦了!受益匪浅。希望听到您更多的讲座。

  • 四十二章经

    第一次看这部佛经,只看了一部分,文字非常质朴;

  • 阿尔法龟

    致敬汤用彤大师!太有学问了! 致敬钱文忠老师!感谢您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