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喜马拉雅出品的《简读隋唐史》。
作者萧文子,演播苏鹏有态度。
第五集,厉行节俭,勤政爱民。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对掌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来说,锦衣玉食不过是标准配置,佳丽三千酒池肉林,在历史上也并不鲜见。譬如,此前对杨坚心怀猜忌的周宣帝宇文赟一口气立了五个皇后,还有不计其数的后宫佳人,为了自己享乐。宫殿帷帐和金玉珠宝装饰极其的富丽,奢华。每每大开宴席、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会常在目前。
而隋文帝杨坚却是一个另类。他作为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吃穿用度非常节俭,除了朝廷宴会之外,他每餐饮食不过一份肉。宫中衣服器具,也摒弃锦绣金玉,而是使用破旧的衣裳,衣服如果穿破了,他会令工匠修补再用,以至于六宫宫人都穿着洗濯多次的旧衣服。
杨坚的这种过度节俭,绝非是吝啬成癖,而是有着深层次的用意,他曾告诫太子杨勇说:“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因奢华而得长久者。在他的观念中,奢华与节俭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大计。唐朝诗人李商隐咏史中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句,正是引用了杨坚的话。
隋文帝杨坚的俭德,深刻地影响了朝野臣民的生活风气。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相州刺史豆卢通贡献绫纹布入朝,文帝为禁绝奢靡之风。下令将这些华丽的布匹,焚烧于朝堂之上。上有所好,下必随之。在文帝治下的开皇仁寿年间,从朝臣贵族到富商大贾,人们不穿绫罗绸缎,不配金玉之饰。崇尚节俭的习气一经形成,朝廷用度,官员花费,必然会有所减省。客观上减轻了百姓肩上的负担,节俭是个人操守,是私德。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隋文帝杨坚跻身历代仁君之列。真正令他为后人称道的,是史上罕见的勤政爱民。
杨坚立隋之初。便将公家的五千头牛分赐给穷人,还废除了山泽之禁,也就是允许百姓入山打猎,下水捕鱼以增加收入。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下令把军民成丁,年龄由十八岁增至二十一岁.这相当于让百姓们延迟三年服兵役。又减百姓每年必须缴纳的调绢一匹为二丈,还将每年成年男子需承担的一个月的力役缩减为二十天,这在课税和劳役上大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此外,他还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将历朝政府专卖的盐开放给百姓自由采用。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杨坚以宇内无事,再次宽免劳役赋税。规定百姓年满五十岁可免除劳役,缴纳绢布来代替。
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朝廷上奏称库藏皆满,要另辟库房来收纳课税。文帝下诏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将河北,河东当年的田租减去了三分之一。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因为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满。索性免掉了当年全国的征赋,以惠及百姓。
这一系列宽恤民力轻徭薄赋的政策,与国家库银丰满的景象同时出现,也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观。
值得一提的是,文帝的勤政爱民是真正的发自内心,并不是收拢人心的政治表演。他每天上朝听政,到日头西下,仍不知疲倦。乘着车驾出宫巡行时,遇到路人上表,文帝就会停下来亲自询问。有时他还会派人访查地方风俗,以此查知吏治得失和民间疾苦。
有一年,关中闹饥荒。文帝派人访查百姓吃什么过活?有人把访得的豆屑杂糠呈献给他。文帝见后不禁流泪,将这种食物遍示群臣,并深深引咎自责。为此,他撤去了御膳,不食酒肉近一月之久。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文帝以关中大旱,到泰山封禅告祭上天。途中遇到大量的饥民到洛阳讨饭,他下令禁卫军不得驱逐百姓,让饥民和车驾仪仗并行,行到路途艰险处,看见有负担重物的人,还命令左右随从出手相助。
自从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以来。把黎民百姓挂在嘴上的皇帝比比皆是,但真正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是少之又少,这使得隋文帝杨坚格外的出众。有这样节俭,爱民,勤政的仁德做基础,加上正确的为政之道。隋文帝杨坚能造就一番盛世,也就一点儿也不意外了。
感谢您的收听。
欢迎收听下集顺应时势的政治改革。
讲得很好,没有多余的话,能快速的了解这段历史
晚年最大失误是更换太子,导致隋炀帝上位。
隋文帝👍👍👍
杨坚就是因为没杀功臣,隋朝才那么快灭亡
1861146kgzu 回复 @冰魄银针魔幻: 也不怪朱元璋心狠
语言简练,没有太多赘述,不错
厉行节俭,勤政爱民。
成由勤俭败由奢…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知勤俭为何物?
伟大的隋文帝,神往之!感谢主播的精彩讲读
背景音乐太吵了
难得一见的好皇帝。可惜独孤伽罗不让他纳妃子,太素了
冰块Tonya 回复 @Martin122300: 不同意,人家节检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