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部】三(砒霜):是非曲直待评说

【金石部】三(砒霜):是非曲直待评说

00:00
13:59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今天我们接着谈谈《本草纲目》金石部中的灵丹妙药。


1

我们常说“灵丹妙药”,最初指的就是炼丹的丹药。


谈到炼丹,我们自然还会想到《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太上老君就是道教推崇的鼻祖老子的化身。


大家可能听说过《世说新语》中《东床快婿》的故事吧。讲的是东晋的太傅郗鉴希望和丞相王导攀亲。他希望从王家弟子中挑个女婿。他先派了个使者先去私下访一访。使者回来报告说,王家的子弟不少,都在东厢房,一个个都是帅哥,但都文绉绉的样子,缺点儿阳刚之气。只有一人与众不同,躺在床上,坦胸露腹。郗鉴听后,说:“有点意思,这位一定是个人物、大概是心胸豁达的公子吧。干脆,就是他了!”


被选定的这位女婿,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那一年,王羲之刚满20岁。从此就有了“东床快婿”的称谓。


其实,并不是王羲之潇洒、不拘小节,而是他服用了当时在文人雅士中非常最流行的“五石散”。有点像鼻烟传入我国后,在明清两代上层社会里十分盛行,很时髦,吸鼻烟儿是身份的象征。?


五石散服后,觉得很High,燥热难当,宽衣解带,以驱散身上的热气。


五石散,又叫寒石散,相传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发明,其中有五种主要成分,分别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和赤石脂等。这些药的药性极热,本是治疗伤寒的药,后来被滥用了。


这种服用丹药之风,一直流行到明代,因迷信并服用丹药,导致明代有六个皇帝服丹夭亡。


读《本草纲目》,我们能感受到,当年一些方士,胡吹乱侃,说炼丹可以长生不老,对此,李时珍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李时珍说:“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


乱服丹药虽说不好,但我们不可否认矿物药的功效。李时珍也在积极吸收炼丹术的具体技术成果。


大家都熟悉的东晋的医药学家、道家的葛洪,他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记载了青蒿治疟疾,在他的另外一篇名著《抱朴子》(内篇)中就记载了炼丹实验。 


我到过葛洪炼丹的广东罗浮山,罗浮山是一块风水宝地。苏轼当年曾被发配此地,他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罗浮山有葛洪的洗药池,现在又修复了八卦炼丹炉。相传当年葛洪就是在这里,从朱砂中烧炼出为水银的。


他还炼出了(一价的氯化亚汞,就是)轻粉,(还制出了二价的氯化汞,这是)白降丹(的主要成分,以及氧化汞的)红升丹,这些在后来,都发展成了特效的外科用药。请记住,是外科用药。


2

说完丹药,我们再来看看石膏。


石膏,大家熟悉了,很多艺术雕像都是石膏为原料的,李时珍的石膏像就更多了。骨折后,复原固定,打石膏,用的就是熟石膏。


从专业的角度解释,生石膏是水合硫酸钙,生石膏粉、经过加热失去了部分结晶水之后,就成为了熟石膏。当熟石膏与水相遇,又可变为具有粘性的固体。在固定的模具中可以制成艺术品。


石膏还是一味清热的良药,非常常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条名方“白虎汤”,可以清热生津jin,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就是以石膏为主药的。


道家有四神,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白虎为西方的金神,西方清凉,此方可清热。石膏又是白色的,可联想到白虎,大家记住了吧。


但药用的时候,究竟是用软石膏还是用硬石膏为好呢?一千多年来人们吵来吵去。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出面了,他从临床的角度加以认证,说《白虎汤》中应当是软石膏好。


李时珍赞同了朱丹溪的说法,并给出了两种石膏的分辨方法:


石膏有软、硬二种。


软石膏,是可以入药的,而且还可以制作豆腐(点豆腐)。软石膏外观是一层层的。看上去好似压扁的米糕形。我们现在清楚了它的组成主要是含水硫酸钙。


硬石膏是什么,古人所认为的硬石膏,其实是碳酸钙,就是方解石,一般不入药也不能点豆腐。李时珍形容它:像马的牙齿一样。击之便会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


有人问过我,说总口臭,用什么牙膏都不好使。我告诉他,您别光刷牙,要根治,要清胃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可以。


我们来看一个明末《景岳全书》中的一个方子,玉-女-煎。主要组成就是石膏,能清泄胃火,可与知母、牛膝、熟地、麦冬同用,用于胃火亢盛所导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前面从石膏联想到白虎,这次是状若洁白的玉女观音呀,看中医的方名很美,也很有文化内涵吧。


3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雄黄和雌黄。


雄黄


雌黄


世间万物皆分阴阳,动物分雄、雌,矿物难道也分雄雌吗? 


《本草纲目》引用古书的记录︰雄黄生山之阳,……李时珍又补充说︰生山之阴者,故曰雌黄。


为此,我专门找矿物药专家张志杰教授求证,她告诉我,其实呢,雄黄与雌黄是共生矿物,都是砷的硫化物,雄黄是硫化砷,雌黄是三硫化二砷。


端午节,五毒出洞,蛇、蝎、蜈蚣、蟾蜍、壁虎。这时候要悬挂艾叶、悬挂菖蒲,更主要用雄黄泡酒,用于驱妖辟邪、杀虫解毒。这个酒不是给人喝的,是给蛇喝的。大家还记得《白蛇传》中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原形的故事吧。蛇最怕雄黄酒。


除了可以药用,雄黄、雌黄也是古代常用的矿物颜料,雄黄是橘色的,雌黄是黄色的。有个成语叫“信口雌黄”,说的就是这个雌黄:就被用来比喻没有依据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我们现在有个词,黄色书刊,形容不健康的读物,其实古代的书刊都是黄色的。


古代的造纸技术并不能把纸做到纯白的地步。质量差的纸,叫马粪纸。


质量好的的,还有黄色较深,那是染黄纸。分为硬黄纸和软黄纸用黄蘖汁染成,可以防虫蛀。就是《新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的纸张。


古时写字用的纸,都是黄色的。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可以说雌黄的另外功能就是古代的“涂改液”。


《本草纲目》收载了砒(读二声,皮)石一药,李时珍解释说︰砒,性猛如貔,故名。貔就是貔貅的貔,是传说中凶猛的瑞兽。可以守财,貔貅本来就是有口无肛,有进无出。


因为主产地,惟出信州(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故人呼为信石,有的书上含蓄地又将信字分开写为“人言”二字。


通常人言可畏?指在背后的流言蜚语很伤人。人言作为砒石或砒霜的别名,那可是真的可怕!


刚才我们提到雄黄和雌黄可以加工成砒霜,砒霜便是信石升华精制的三氧化二砷(As2O3),为白色粉末,微溶于热水,其毒性较信石剧烈。


大家都熟悉的《水浒传》,武大郎不就是让潘金莲,灌下了含有砒霜的药而中毒,随即七窍流血,不幸身亡的吗? 


砒霜是药还是毒品,关键看谁来用,何时用,给谁用。


近年来,人类对于砒霜治疗白血病、有了新的发现、应用上也有了新的进展,砒霜这味传统的中药,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有关这段探索发现的历史,也将会被客观地记录、载入史册的。


小结:

无论金玉、石膏,还是雄黄、砒霜,这些矿物均可入药。使得我们的中医药世界更为精彩。


我们常用浓墨重彩来形容一幅壮丽的画卷。敦煌壁画,历经千年、艳丽如初,其中很多绘画颜料都来自天然的矿物,很多也是我们的中药。


下一集,我将会介绍到另外一种矿物,也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虽说不起眼儿,但谁都离不开的中药,那就是——食盐。


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48304648

    诗话本草纲目(104) ——题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200讲—— 砒霜蜜糖 砒石不废有人言, 外施内饮史记多。 或毒或效难分野, 是非曲直待评说。 今者能士开新用, 截断血病斩妖魔。 喜闻故旧威名获, 源头只在苦求索。

    赵中振教授 回复 @听友148304648: 多谢刘斌教授鞭策,真乃画龙点睛之笔!

  • 小白兔的影子

    赵老师可否把“玉—女煎”一方完整告知,谢谢!

    赵中振教授 回复 @小白兔的影子: 玉女煎的组成: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 听友387931364

    原来王羲之嗑药了

  • Crystalzhang29

    听一讲同时看看《本草纲目》!课程内容比《本草纲目》丰富了许多,谢谢赵老师!

  • 小白兔的影子

    不学诗,无以言。赵老师不仅对中医学博大精深,对中国的文化也有非同一般的造诣

  • 309ioa03whqylumt7fmb

    老师讲的真好

  • 百度网友5d6a2ab

    中医很美,真有内涵听老师讲解巜本草纲目》感受古人的智慧,很受用。谢谢老师

  • 志飞0422

    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