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川革命烈士尘封的诗文,感知红色生命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我们首先来来听一听革命烈士刘伯坚的绝别诗。
带镣行
刘伯坚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这首绝别诗的意思并不难懂,大致的意思是:我带着沉重的镣铐在反动派的看押下,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大街上,大街上的人向我投来惊恐的目光,但是我的内心却没有丝毫的愧疚;我拖着沉重脚镣走在大街上,脚镣发出铿锵的脆响,满大街的人都惊讶地看着我,但我的内心非常安详;我拖着沉重的脚镣行走在大街上,但我昂首挺胸、气宇轩昂无所畏惧,虽然我如今沦为阶下之囚,但我为的是工农解放的伟大事业,为此感到骄傲。
《带镣行》写的是作者“带着脚镣经过大街”,虽然步履艰难,但诗人神态自如、志气愈轩昂,即使身陷囹圄、生命即将逝去,但也要为工农解放而拼争。我们常常说视死如归、大无畏革命情怀,在这首诗里显得非常真切而直观。
刘伯坚烈士是我们四川平昌人,和小平同志一样,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两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到了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烈士和陈毅元帅一样,继续留在了南方苏区坚持武装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3月,在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的大庾岭率部队突围,结果不幸负伤被捕,3月21日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40岁。
刘伯坚烈士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为刘伯坚碑文题词时,这样写道:“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2009年9月,刘伯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刘伯坚被捕后,广东军阀当时为了“炫耀”所谓胜利,故意押着负伤、戴着脚镣的刘伯坚,在大庾县最繁华的青菜街游街示众。刘伯坚气宇轩昂,使路旁的人们敬佩不已。回到牢中,他写下这首著名的的诗歌《带镣行》。之后,他在狱中给兄嫂的两次通信中写道:“弟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嘱咐家人“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尤其是那句“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反映出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掷地有声,成为激励后人的名句。
到3月21号,也就是在生命即将结束前的一刻,刘伯坚还给妻子加同志的王叔振写了最后一封家书:
叔振同志: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革命事业。
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敬礼
刘伯坚
三月二十于大庚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短短十六个字,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出烈士面对死亡是多么的淡然。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是什么力量让刘伯坚烈士如此看轻死亡,当然是他内心所激荡的信仰和不同于常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刘伯坚至死也不知道,在他写这封信之前,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的妻子已先他一步在闽西长汀游击区光荣牺牲了。刘伯坚、王叔振的三个孩子都在艰难中长大成人,并先后被中央找到,1979年5月,三兄弟终于在北京相聚。
怎么没啥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