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庄子丨“齐物论”;达到精神自由之境,不要物化与被物化

13-3 庄子丨“齐物论”;达到精神自由之境,不要物化与被物化

00:00
13:11




正文


我们这一堂课分享对《齐物论》的学习和体会。什么是《齐物论》古往今来争议非常多,《齐物论》的内容,包括它讲的故事也非常多。为了给大家说清楚,我就抛开具体的引文,综合起来告诉大家,《齐物论》庄子到底想告诉大家什么,供大家参考。


《齐物论》开篇讲了一个故事,就提出几个概念,叫“天籁、人籁、地籁”。先说人籁,比如说给大家不同的乐器,吹笙、吹笛、吹萨克斯、吹小号等等,任何一个不同的乐器,可以吹出不同的乐曲,这是人籁。人籁就表现为人所能发出的,尤其是通过乐器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称为人籁。那么什么是地籁呢?就是当大风吹来的时候,地上的树枝,各种洞穴、孔窍(原文是众窍,是各种孔穴的意思)等等,在风的面前,它也会表现为不同的声音。


但是,讲到天籁的时候,这里边就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孔窍,不同的洞穴,不同的枝条,当大风吹来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可是,导致所有不同声音背后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好比如说乐器,虽然表现为笛子、唢呐、萨克斯,不同的乐器它表达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可是是不是都是用人的这个气息来吹的?我要告诉大家,大自然为什么出现各种声音?是因为它的状态不一样。比如说有的树洞大,有的树洞小,有的枝条粗,有的枝条细,这种不同的自然界万物,那么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可是所有发出不同声音的背后,那个东西是不是一样的?这就是《齐物论》开篇讲的一个极其深刻的东西,所有不同事物、不同的洞穴、不同的孔窍等等,发出不同声音的背后的东西就是风。风是道,而不同的事物遇到风,显现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事物,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体现道,或者说道在万事万物中间,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显现出来。这是《齐物论》开篇讲的一个极其深刻的东西。


问题是不同的事物,各自的形态不一样,所以它显现真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事物显现真理的不同方式,就带来一个万事万物,表面上千差万别,其背后的那个东西是一,就是道。可是由于万事万物,它显现道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背后又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事物,显现道的这个独特的方式,它既是对道的显现,同时也是对道的遮蔽。


遮蔽的概念,这是整个西方哲学,近现代西方哲学探讨的大问题,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他穷其一生研究一个问题,就是真理是怎么显现的。所以他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几千年以来,就研究这个Being,研究这个世界,研究存在。可是这个存在到底是什么状态,是怎么存在的?海德格尔讲西方哲学的路子走错了。他认为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存在的,要从一个特殊的存在下手,就是人。也就是说,人从生下来到死是怎么活的,这个状态是研究世界是怎么存在的一个捷径,这是海德格尔的一个观点。所以我们在看很多西方哲学和艺术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个观点,艺术是什么?艺术也是真理显现的一种方式,或者说真理是通过艺术在显现。


《齐物论》开始讲的这个故事,我们总结一下。万事万物背后的那个根本的东西,那个是一,那个是道。但是万事万物,它显现道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表现为万事万物,这就是《齐物论》开篇讲的东西。


下边要注意了,怎么才能齐物呢?这里边我们在讲齐物的时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别看万事万物千差万别,但是这形形色色不同事物的背后,那是一,这个词叫以道贯之,都是一。所以《道德经》里面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也是讲背后归根结底的那个东西是道。所以怎么齐物?告诉我们不要纠结于具体事物的那个像,万事万物的不同状态,不要迷惑了我们观察的力量。我们要善于在万事万物背后去体会那个道,这是《齐物论》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齐物论》告诉我们,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眼界、阅历和见识,去看待别的事物。为什么呢?这个道,当它表现为万事万物的时候,每一个事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现道。如果这个事物也以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其它一个事物,一句话以自己的眼界,以自己的格局,以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去看待其它事物的时候,是没办法看到这个事物的真实面貌。那么怎么齐物呢?在《齐物论》里用了四个字,叫“莫若以明”。它表达的是什么?表达的一个人要空掉自己,把曾经在自己成长经历中形成的各种束缚和局限给拿掉,这个时候一片空灵。以自己的空灵,再去看别人的时候,看其它事物的时候,就能够打掉障碍我们观察其它事物的那一道屏障。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客观的观照真实的世界,才能认识一个事物。


我举例子,在魏晋南北朝的晋代出了一个事,有一个皇帝(智商可能有问题),当大臣的折子上来,说老百姓都饿死了,没饭吃。这个皇帝看了折子以后,满眼的都是童真,都是惊讶,他说怎么会饿死,老百姓没饭吃难道他们就不会吃肉吗?当时下边的大臣,哭笑不得。大家想想老百姓连吃糠咽菜都没有机会,怎么可能会吃肉呢?可是这个皇帝张口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说这个话呢?为什么这个皇帝对老百姓的认识这么浅薄呢?这就叫当一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的眼界、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去看别人的时候,结论是一定是看不清楚的。


所以年轻人呀,我们和朋友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甚至男孩女孩谈对象的时候,你要学庄子的四个字,莫若以明,以自己一个空灵的心,尽可能如实的观照别人,要抛开自己先入为主的种种偏见、偏执,这个时候才能齐物,才能认识。


所以如何齐物,第一个万事万物,形形色色,表象不同其背后是一,是道。第二个,我们在看不同事物的时候,千万不要拿着自己的成见,和先入为主的很多偏执去看别的事物,而是一片空灵,如实的观照,才能真正去看清楚别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齐物论》有一个故事,叫庄周梦蝶。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千百年来让人都很迷惑,它到底想说什么?这个故事说庄周一次做梦,在梦里面他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在整个大自然里面一上一下遨游自在。可是呢突然醒了,于是庄子怅然若失,他说究竟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现在正做梦变成了庄子。于是这样一个困惑中,《齐物论》结束了。


结束了以后,我要告诉大家,到底是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两千多年一个学术的公案,我今天给大家说说我的理解,某种程度也是揭这个底。《齐物论》背后的第一条,万事万物的表象背后都是道,可是呢有很多人迷恋在、迷失在一个一个具体事物的表象中间,而没有能力,或者没有高度去体会背后的道。那么当庄周,执着于蝴蝶这种具体的物象的时候,不能真正去体会道的时候,他就会有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这样的困惑。其实什么庄周,什么蝴蝶,什么狮子,什么老虎,什么人,所有这些不同的物象的背后,那个东西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或者才是世界的真相,那个是道。当我们真正物化的时候,就是当我们没有能力认识事物背后的道,而被一个一个具体的表象所困惑所迷失的时候,难免就会在不同事物的转换中间,产生困惑。什么困惑?到底是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可是如果从具体的物象中间升华出去,以道来看,什么蝴蝶庄周,没有这些具象的区别,其背后都是道。


所以《齐物论》的背后说,到底是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庄子的结论就是“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也就是说,当你产生这个困惑的时候,你已经迷失在庄周和蝴蝶这个具象中间了。所以这此之谓物化,也就是说自己已经被某一个物相所拘束住了。反过来讲,我们不要被一个一个的物相所拘束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道,这是《齐物论》。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萧苏

    这一集有点没有听懂,庄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思想呢?是因为人这个肉身的局限性,导致思想的局限性吗?所以无论蝶梦庄梦都无法找到答案吗?

    秋思7 回复 @萧苏: 我也没明白

  • 靜心寂寂

    读完老师的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昨天跟学妹讨论的自闭症的话题。在西医看来所有的病患必须定性以后才能展开针对性的治疗,但是也给病患贴上了标签,这种标签会长时间的占据人的记忆,身体好恢复,心里却是留下了阴影。中医来讲是不定性的,身体不适只是提醒你该改变了,好比上工治未病一样。 《孟子》中有句话:“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他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人的精神世界亦然。庄子的齐物论则认为世间万物看起来千差万别,归根结底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其主旨是“听其不齐而自齐”。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我们不要定性于某种论点,只要他符合自然规律,就是有意义的。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

  • 静水深流_rlx

    请问老师在电脑版听您的课程怎么找到您所讲课程文本的详情?

    弘正学堂 回复 @静水深流_rlx: 您好,点击专辑后图片下方有一个更多全部,点击后即可找到文字稿

  • 1896658dcye

    感恩郭老师精深通透的讲解!

  • 1577717drda

    庄周化蝶蝶化周 自古文坛论不休 继承道破其中意 迷失真我相中求 送给敬爱的郭老师

  • 1318959mwrt

    为了获利而讲课

  • 刘敏_pp

    如实观照

  • 听友202999403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了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以自己的认知评价事物(我执)。要以空杯,学习,谦虚的心态看问题。

  • 听友200880921

    感恩郭老师的精彩分享 齐物论重点指出了我们如何悟道。 从表面上看万事万物千差万别,但从根本上来说只是道的不同表现而己,这叫万法归一。只不过是不同的人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根本。 既然世间万物是归一的(符合大道的,那么任何言论从根本上也应归一(符合大道),在根本上应该没有什么不同,这才叫齐物的齐 ,

  • 淨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