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的失败】三:美好愿望的破灭

【威尔逊的失败】三:美好愿望的破灭

00:00
16:18

威尔逊回到巴黎的第一时间,就有充足的证据向他证明,他三个月前创建的一切,在他缺席的一个月间已经遭到暗中破坏,面临瓦解。


福熙元帅几乎已经成功地将国际联盟盟约从和平条约中删除。威尔逊在这一决定性时刻下定决心,绝不后退一步。


3月15日,回到巴黎的第二天,他就通过报刊正式宣布:1月25日的会议决议依旧有效。国际联盟盟约是和平条约的基本条约。


这一澄清首次还击了那些试图不以盟约为基础,而是以旧式秘密合约为基础与德国签署条约的盟国。威尔逊总统现在完全清楚,正是那些曾经郑重其事地发誓要尊重民族自决权的几个大国妄图牟利。


法国要得到德国的萨尔地区和莱茵地区。意大利要得到阜姆和达尔马提亚。罗马尼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想得到属于自己的战利品。


假如威尔逊不加以反驳,巴黎和会将再次以拿破仑、塔列朗和梅特涅的曾经遭到公开谴责的方式,而不是按照他的被巴黎和会郑重通过的原则缔结和约。


激烈的斗争持续了十四天。威尔逊本人不同意法国兼并萨尔地区。因为在他看来,这是破坏民族自决权等众多前提权利的第一个先例。


而意大利认为自己和法国的要求一致,以退出巴黎和会相逼。法国报刊疯狂地跟着煽风点火:布尔什维克主义将从匈牙利开始迅猛蔓延。


协约国也提出论证,宣称布尔什维克主义将很快殃及全世界。就连威尔逊的顾问豪斯上校和罗伯特·蓝辛也开始反对。


甚至连他从前的朋友们也奉劝他鉴于当前的混乱局面趁早缔结和平条约,哪怕牺牲几个理想主义的要求。威尔逊的面前横着一条统一战线,而他背后则是美国政敌和竞选对手们煽动公共舆论的猛烈攻击。


威尔逊时常感到心力交瘁。他向一个朋友坦白,他已寡不敌众并已下定决心,假如他无法实现他的意志,他将退出巴黎和会。


在这场他单独面对众多敌人的战斗正在进行时,威尔逊又遭到了最后一个敌人——来自他身体内部的敌人的袭击。


1919 43日,正当残酷的现实和尚未实现的理想处于决定性的交锋时刻,六十三岁的威尔逊因为流感而无法起身,必须卧床休息。


时间比他滚烫的血液更加猛烈地催逼着病人无法安歇。各种灾难性政治讯息犹如闪电般不时掠过愁云密布的天空。191945日,社会主义在巴伐利亚夺取政权。


苏维埃共和国在慕尼黑成立。奥地利位处布尔什维克的巴伐利亚和布尔什维克的匈牙利之间,陷入饥荒,随时都可能决定加入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列。


反对之声的不断上扬将威尔逊置身于独自一人承担责任的重压之下,众人已经直逼到疲惫不堪的威尔逊的卧榻,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豪斯上校就在他隔壁的房间激烈磋商。


他们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现实尘埃落定。这个代价就是牺牲威尔逊的要求和理想。


所有人的一致诉求是,他的持久和平论必须先搁置一边,因为它阻碍了欧洲得到切实的和平、军事上的和平和利益上的和平。


威尔逊疲惫、困倦,病魔缠身。报刊攻击他,指责他延缓了和平的到来。顾问们的离弃令他愤怒。其他国家的代表纠缠不休。但他仍未动摇信念。他认为他不能食言。


他认为只有达成非军事和平、持久和平和未来和平上的共识,只有当他为唯一能够拯救欧洲的世界秩序鞠躬尽瘁时,他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


刚能起床,他就采取了决定性措施。191947日,他给华盛顿海军部发了一份电报:乔治·华盛顿号最早何时能出发前往布雷斯特港。


大约何时抵达。总统期待该轮船早日起航。当天,全世界就得到这一消息,威尔逊总统命令他的轮船前往欧洲,他有可能乘船返美。


这一消息犹如一声惊雷。整个世界马上清楚地获悉:威尔逊总统将拒绝任何违背国际联盟盟约原则的和平,哪怕只是稍有违背。


他已下定决心,宁可退出巴黎和会,披露真相,也不会做出任何让步。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到了。这一时刻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欧洲命运,世界命运。


假如威尔逊从和会的谈判桌上愤然离去,旧的世界秩序就会崩溃,陷入混乱,尽管混乱中也可能诞生新星。


此刻的欧洲一片焦灼:和会的其他成员国会承担这一责任,还是由威尔逊本人承担责任?决定性的时刻到了。


决定性的时刻到了。这一刻,伍德罗·威尔逊依旧意志坚决。绝不妥协,绝不迁就。不要强制的和平,而要公正的和平。法国人不得兼并萨尔,意大利人也不能兼并阜姆。


不能分裂土耳其,亦不能拿各民族的利益做交易。正义重于强权,理想重于现实,未来重于当下。正义必须一往无前,哪怕世界为之毁灭。


这一刻是威尔逊的伟大时刻,是威尔逊在人类历史中的伟大时刻:假如他能经受住这一刻的考验,他就能成就空前的事业,他的名字就会在那些为数不多的真正的人间同盟的内心永存。


然而紧跟着这一关键时刻的一周中,威尔逊却遭遇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媒体指责他这位和平缔造者,以理论的、神学的顽固不化破坏了和平。


他为了个人的乌托邦而牺牲现实的世界。就连本来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威尔逊身上的德国,也因为巴伐利亚爆发布尔什维克主义造成的慌乱而掉头反对他。


他的同僚豪斯上校和蓝辛恳求他放弃决定。国务秘书图马尔蒂几天前还从华盛顿致电鼓励:唯有总统无畏的举动,欧洲乃至世界才能得救。


可是当总统真正采取无畏的举动时,图马尔蒂却惊恐地再次从同一座城市致电:撤离巴黎和会极不明智,有可能为国内外带来危险……总统应该让那些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去承担中断巴黎和会的责任……此时撤离或被视为逃兵。


绝望,失望。蜂拥而至的反对意见令威尔逊感到迷茫。他环视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身边。和会大厅内的所有人都反对他。就连他自己的参谋部也没有人支持他。


那千百万曾经从远方恳求他挺住,恳求他坚持到底的声音已经消失无踪。威尔逊不得而知,假如他真的像他所威胁的那样拂袖而去,他是否能名流千古。


是否他只有保持信念,将他对未来的理念作为可以不断创新的基石,才能为后世留下毫无瑕疵的遗产。


威尔逊无法预知这些贪得无厌、充满仇恨,缺乏理智的大国口中的,能诞生出什么独创性的力量。他只感到孑然一身,软弱到无法承担中断和会的责任。


于是他渐渐顺从下来,态度不再强硬——他的改变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豪斯上校搭桥,双方做出让步。


边界磋商来回持续了八天,终于在415日,人类历史上暗淡的一天达成了协议。威尔逊心情沉重、良心不安地同意了克里孟梭明显淡化的军事诉求:萨尔并非永久移交法国,而是仅仅十五年归法国所有。


迄今毫不妥协的局面中的第一个妥协就此诞生。第二天,巴黎各报像被施以法术般:昨天还谩骂威尔逊是和平的干扰者、世界的破坏者,今天就将他奉为最有智慧的政治家。


这些赞美像谴责一般焚烧着威尔逊的灵魂。他知道,他或许拯救了和平,暂时的和平,但是以精神上的和解去缔造持久和平,去缔造唯一能拯救世界的和平的良机已经错失,或者这一事业已经前功尽弃。


荒谬战胜了思想,狂热战胜了理智。世界退化到超越时代的理念成为众矢之的的地步。而他这个领袖和旗手,在这个针对他本人的决定性战役中已经彻底失败。


在决定命运的时刻,威尔逊的选择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谁能评说?至少在这一无法挽回的历史性时刻产生了一个影响后来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决定。


而这个决定的过失,我们要以热血和绝望,以我们渺小的不安来偿还。从这一天起,威尔逊的威望、力量,他在那个时代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道德权威渐渐破碎。人只要让步一次,就会不断让步。一次妥协势必导致一连串新的妥协。


欺诈招致欺诈,暴力滋生暴力。威尔逊梦想的和平,是绝对而持久的和平。而现实的和平则依旧是原先不彻底的和平,不完美的产物。


因为这种和平不关照未来,不出于人道精神,并非人类理性的结晶。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机遇,或许是关乎人类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时刻,悲哀地付之东流。


失去神性、令人失望的世界再次陷入混乱混沌。那位归乡的、曾经要为世人带来光明的美国总统,已不再被视为救世主,而只是个疲惫患病,濒临死亡的男人。


欢呼声不再陪伴他,挥舞的旗帜不再迎接他。轮船驶离欧洲海岸时,这个失败的男人转过身去。他拒绝再多看一眼我们命运多舛,千年来渴望和平统一,却从未实现的欧洲。一个人道世界的永恒梦想,消散在远方的雾霭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6316iaag

    如能按威尔逊所愿,纳粹希特勒就不会那么轻易成功了!

  • 大风起兮云飞扬___

    无论主张多么正确,信心多么坚定,但当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背道而驰的时候,就注定失败了。各战胜国的巨头们磨刀霍霍,开始瓜分世界,争夺利益。人单势孤的威尔逊的理想就只能是一个梦想了。

  • 听友247434750

    一人与世界为敌

  • 萌飘啊飘萌

    人只要让步一次就会不断让步。一次妥协势必导致新的妥协。

    听友247434750 回复 @萌飘啊飘萌: 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

  • 不同非凡

    二战后的联合国,不就是威尔逊想法的进一步发展

  • Alex_E_H

    坚持个人信念,值得称颂。但是威尔逊作为美国一国总统,提出的纲领,无权强制他国接受。一战接近尾声,满目疮痍,他让人家短期内放下国仇家恨,高谈国际和平,本身就是不实际的。

    听友64107311 回复 @Alex_E_H: 评弹 陈希安

  • 三亖横

    作为美国,当然还是希望欧洲各国能互相制衡,不一家独大,希望给德国留一条后路继续跟英法博弈呢,只是没想到德三玩儿这么大

  • kuraki_mai

    人只要让步一次,就会不断让步。一次妥协势必导致一连串新的妥协。 欺诈招致欺诈,暴力滋生暴力。

  • 1862794xkfi

    重点是欧洲的和平,欧洲的名族可以自觉。战胜国中国却被割地

  • 大风起兮云飞扬___

    威尔逊无可奈何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中国又一次成为列强屠刀下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