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06 佛陀讲学目的:远离颠倒梦想

《金刚经》006 佛陀讲学目的:远离颠倒梦想

00:00
20:09



《金刚经》006 佛陀讲学目的:远离颠倒梦想


《金刚经》导读正文: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真正乐于对佛教能够升起信仰的人必须要建立的几个基本的思想基础,就是要迈过几个基本的坎。那么第一,就是对三世说生命观是否认同;第二,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之后,是不是能升起出离的心。


那么对于能够升起出离心的众生,又分两种情形。一种情形就是,他具有着强烈的出离心,对自己现实生命的苦难极度地认同,有一种强烈的要断除自己内心烦恼、走向清静涅槃的心。那么佛陀给这些众生讲了一部法,就叫做小乘佛教的法。


但是,还有第二类众生,他们并不以自己的苦难为苦难,而是观天下的众生的苦难为苦难。他们并不仅仅希求的是自我的解脱,而是希求众生的解脱。而且,把一切众生的解脱当做自己的解脱,把度化一切众生走向解脱当作自己修行解脱的路径。


那么这样一种思想的境界,这样一种心境的生起,佛教给了它一个专有名词,就叫做菩提心。菩提心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我们后续的课程当中,我们还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解读什么是菩提心。


那么一个人不仅生起了出离心,而且还能够生起菩提心,佛陀给这样众生说的法,就叫作大乘佛教的法,大乘佛法。而我们这次课程要学习的《金刚经》,就属于大乘佛法当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


好的,讲到这里,我们做一下总结,其实我把佛陀的教法分成了四个层次:

第一,对于不能够认同三世说生命观的人,你可以把佛陀教法当作知识文化去学习。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你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但是生不起出离心的人,那么,学习佛陀的人天乘的法;


第三,你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又能够生起出离心,但生不起菩提心的人,学习佛陀的小乘教法;


第四,能够认同三世说生命观,能够升得起出离心,同时还能升得起菩提心,佛陀为这样的众生讲了大乘佛教的法。


那么修行人天乘的法,他所获得的果报,就是保证来生能得人天善果,不会堕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修行小乘佛法他所获得的最后的果,就是那种断除了自我内心的烦恼,证得了自我的清净的解脱涅槃境界的那个果,佛教叫作阿罗汉。


大乘佛教修行的结果,就是以众生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以度化一切众生而实现自我解脱的这样的修行,他所获得的最终的果报,就是佛陀,就是成佛。


面对着佛陀教法的这几个层次,每一个学习佛法的人,都应该对照自己现在的精神状态,你能够承受佛陀哪个层次的法?当然,佛陀最终希望众生都能够修行大乘佛法,走向成佛的历程。


好的,下面我们就进入我们这个课程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我们怎么过这条河,特别是在大乘佛法当中,佛陀给出的成佛的道路是什么?这是讲佛教的核心。


那么怎样成佛?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释迦牟尼老人家成佛了,而我们还在生死当中轮转,就是造成我们生死轮转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自以为找到了造成我们生死轮转的原因,把这个原因一解决,你不就走向解脱,走向成佛了嘛!那么这是学习佛法的第一个要点。


佛陀证道了,佛陀成佛了,佛陀老人家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成佛的道路。那么在佛陀看来,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轮回于生死,不能涅槃,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糊涂!糊涂!佛陀他老人家成道了,他老人家自称是 buddha, buddha。


buddha 这个梵文词在汉传佛教的历史上,我们把它翻译成佛或者佛陀,就是我们在汉传佛教的经典当中看到“佛”这个字或者“佛陀”这个词,它对应的梵文都是 buddha。当然buddha 这个词为什么会翻译成“佛”或者“佛陀”,这是另外一个目前还有争议的学术话题,我们姑且不讨论。


那么 buddha 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buddha 这个词就是觉者,觉,“觉悟”的“觉”,觉者。通俗的讲,明白人。释迦牟尼三十几岁坐在菩提树下证道,他宣称自己是觉悟的人,是觉者,那言外之意,在他老人家眼里边,我们这些轮回于生死的凡夫,都是糊涂的,而正是因为我们糊涂,所以我们才轮回于生死。


各位,重要的是,当佛陀老人家说自己是觉者,他认为我们这些轮回于生死的凡夫糊涂,大家要知道,在佛陀的眼里,我们凡夫的糊涂可不是一般的糊涂,而是相当地糊涂。糊涂到什么程度啊?我想作为一个佛教徒,或者爱好佛教的人,大概都读过佛教的一部经,这部经篇幅很小,翻译成汉语只有两百六十多个字,噢,大家知道就是《心经》。


《心经》里有六个字,叫做“远离颠倒梦想”。我们很多佛教徒天天在家里念心经,念到这里:“远离颠倒梦想”,就念过去了,他没有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远离颠倒梦想”?


其实佛陀老人家讲学四十几年,他老人家讲学四十几年,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凡夫远离颠倒、远离梦想。那他老人家让我们远离颠倒、远离梦想,那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在佛陀老人家眼中,我们这些凡夫此时正在颠倒着,正在梦想着。


所以大家要理解,我们这些凡夫糊涂,我们的糊涂不是一般的糊涂,是颠倒性的糊涂,是梦想性的糊涂。先说“颠倒”,这个译的非常好,什么叫颠倒?把事搞反了叫颠倒。因此大家应该理解,佛陀老人家证道了,成佛了,声称自己是觉者,那也就是,佛陀这位觉者,跟我们这些凡夫对世界的理解正好颠倒了,反了。


各位,学佛难,难在何处啊?我想难首先就体现在一个佛教徒,你敢不敢认同我们凡夫对世界的理解跟佛陀他老人家对世界的理解颠倒了,反了。这件事你敢不敢承当?很多佛教徒学佛很多很多年,在这件事情上不敢承当。


颠倒,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眼前我们这张桌子,你说存在吗?那么对于我们凡夫,我眼前的这张桌子,我看见它了,我摸到它了,当然是存在。这个问题还用讨论吗?可是各位,佛陀他老人家讲学四十几年,他老人家要给我们讲很多重要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道理之一,就是这张桌子根本就不存在啊!

噢,有人说这张桌子不存在,什么是存在的?


那么在今天我们这个表述的层次上我们可以说,这张桌子根本不存在,但是这张桌子不存在,你非要误以为它存在的“误以为的心”暂时马马虎虎算存在,但这张桌子绝对不存在!你敢不敢承当?这是学佛最难的地方之一。


中国公元七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僧人叫惠能,他老人家去世以后,弟子们把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迹、讲学编了本书,这本书就叫做《六祖法宝坛经》。在这部经里边,就记载着说,慧能大师祖籍范阳。范阳在哪里?在河北,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区外围一点,河北省的涿州市。


涿州古称范阳。慧能祖上是河北人,但父亲犯错了,被皇上一头贬于岭南,就是现在广东,就是现在广东云浮市的新兴县。慧能的父亲到了广东娶了他妈,生了慧能。所以慧能生在广东。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出世了,母子相依为命。


我长话短说,二十四岁的时候,惠能离开了广东到了湖北,到了湖北的黄梅县,见到了他的师父,也就是中国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当时弘忍大师七十多岁,惠能二十四岁,惠能在弘忍大师的寺院里边住了八个多月,有一天弘忍大师把弟子、学生们都召集来开会,说生死事大呀!这句话是双关语,一方面讲佛陀的教法解决的是生死问题,这才是大事。


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了,我七十多岁了,哪一天我就要走了,因此师父要选接班人了,要选这个法脉下一代的掌门人了,也就是遴选第六代祖师。所以师父说你们这些弟子追随我学习了这么久,回去每个人给我写一个心得报告,当然不能长篇大论,写四句话就够,四句偈,把你们追随我修行之后,此时此刻所证悟的境界告诉我。


师父说,我看谁悟的最深,谁悟的最透,我就把法传谁,谁就是我们这个法脉的第六代祖师。那么来到这个寺院八个多月的惠能因此说了四句话,这四句话在我们中国其实是家喻户晓的。哪四句呢?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噢,这四句话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大家要知道这四句话的核心是第三句:“本来无一物”,另外三句是这句话的陪衬,所以我们讲这四句偈的时候,应该把重点落到这第三句上。各位,什么是“本来无一物”?我们先撇开宗教不讲,我们就从语言上讲,什么是“本来无一物”?就是压根什么东西都没有。


噢,惠能那一时刻所证悟的境界就是,什么都不存在!而且他这个表达非常准确。他说的是本来无一“物”,注意,他说的是“物”没有,他没说“心”没有。而且他说本来无“一”物,注意,一个都没有!不是桌子没有椅子有,都没有,这话相当彻底啊。


而且是“本来”无一物,什么意思?原本就没有,压根就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不是这张桌子原来有,后来我一修行把这桌子给修没了,不是,它原本就没有!你现在认为它有就是你颠倒,你糊涂,你是凡夫!


噢,正是惠能这四句偈,他的境界得到了师父的赏识,后来师父把法传给他,惠能就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惠能得法以后,又从湖北跑回了广东,他在民间隐居了十五年,这会儿出来弘法啦。那么他最初出来弘法的地方就是现在广州市里的光孝寺。


《六祖坛经》记载,当时这个寺院叫法性寺。惠能走进这个寺院的时候,《坛经》记载,正好有两个小僧人正在辩论着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就是寺院的旗子,佛教叫幡子,迎风招展,啪啦啦,啪啦啦,啪啦啦,在那儿飘着,一个小僧人说,这是风在动,一个小僧人说你胡说,这是幡子在动,他说你胡说,这是风动,哎你瞎说,这是幡动。


一个僧人说“风动”,一个僧人说“幡动”,俩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时候,隐居了十五年出来的惠能走过去,说了一句令当场的人们感到非常惊讶的话,“哎哟”,惠能说:“二位,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俩心在动啊!”


各位,这句话,惠能要表达什么法义啊?惠能想表达的法义,就是这一切的外在的物的存在,不过都是我们的心的显现,心外无物!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87885cymt

    中国的文化包容性同化性是世界上别的民族无法比拟的。汉化佛教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传承!

    于晓非_ 回复 @1587885cymt: 我们今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从汉化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传承中剥离出佛教的内容。

  • 金闪闪_c1

    老师,你好,我想问个问题,你讲课这么有感情的人,而又是学佛的学者,这之间矛盾吗?

    于晓非_ 回复 @金闪闪_c1: 学佛就应该没有感情? 这是巨大无比的误解! 学大乘佛法者,就是要具有对苦难的无量众生的无限的悲心,这份悲心是修行者对众生的真情实感!没有这样感情的修行,都是伪修行! 请继续往下听课:四无量心和菩提心的修法。

  • 我喜欢乡下

    于老师,我想先从小乘学起,有其他课程推荐吗?

    于晓非_ 回复 @我喜欢乡下: 以后会有《阿含经》导读课程。

  • 细微之处见卓著

    我听其他老师讲 本来”无一物,是不常有,不是原本就没有,压根就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不知您怎么看?

    于晓非_ 回复 @细微之处见卓著: 把这个课程听完了,就会理解了。

  • 听友300140366

    我已购买_了一年的课程,为什以听不完呢71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300140366: 这个课程购买后没有时间限制。

  • 晓苇_zw

    讲解很接地气,能应对不同生命个体,解开疑惑,感恩于老师!

    听友251791557 回复 @晓苇_zw: 老师好,我在喜马拉雅上购买了金刚经导读的课程,后来又重新下载了喜马拉雅app,在新下载的喜马拉雅上,不显示购买的课程,没法听课怎么办?

  • 1801880vdyi

    试听了一下,果断购买课程

    于晓非_ 回复 @1801880vdyi:

  • 红日旭东

    老师好!颠倒我的理解是一切都是镜中影,如我在镜中看到的自己或他人或景像都是反的。可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实中 桌子不存在?我摸着是实有?难道我父母、儿子不存在?这点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请老师明示。谢谢🙏

    于晓非_ 回复 @红日旭东: 建议同时听喜马拉雅“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三时教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详细且彻底。

  • 喜欢三毛的柠紫

    真空才能妙有,实相和空性都不应执着。个人理解,只住在空里,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

    于晓非_ 回复 @喜欢三毛的柠紫: 能够住在里面的“空”,就不是“空性”;证空性而见实相,不是执着。请继续往下听课。至于“真空妙有”,请听喜马拉雅“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其中有全面解读。

  • 佛子益谦

    于老师您好,听完四重二谛后又回来看风动幡动心动。六祖说心动是在四重二谛的第几重说的?本来无一物,都不动?心外无法是四重二谛中的名言假有?

    于晓非_ 回复 @佛子益谦: 禅宗的教理属于佛陀三时教法,请听喜马拉雅“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