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05 佛教是消极的 又是大积极的
《金刚经》导读正文: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一个真正对佛教能够升起信仰的人,他要解决几个基本的思想问题,要迈过几道坎。第一问题,就是你对印度古人的三世说的生命轮回的这种生命观能不能认同。
那么在我们当今中国大陆,很多人确实认同不了。那么对于不能认同生命三世说的人,那么佛教对你来讲是一种知识文化。那么把佛教当做一种知识文化来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毕竟会有一些人能够认同三世说的生命观,那么这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一个坎迈过去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你既然相信了生命轮回的三世说的生命观,那你还想不想轮回?你对生命的苦有没有认同?那么在中国大陆,我们承认,很大一部份人他虽然能够认同三世说的生命观,但是他升不起厌离的心,他不想涅槃,还想再来。那么佛陀给这样的人讲了人天乘的法。
修行人天乘的法就是能够确保着下回再来的时候,你的生命状态不比这回差。那么毕竟会有一些人,他不仅认同了三世说的生命观,而他又能够从心底里升起对现实生命的一种苦的理解,有一种厌离的心:哇,我不想轮回了,我要涅槃!那么大家注意,一方面认同三世说的生命观,同时又能够升起对生命轮回的苦的理解,希求涅槃,这样的心,在佛教里边给了它一个专有的名词,就叫“出离心”。
出,就是“出去”的“出”,离,就是“离开”的“离”,出离心。一个对佛教能够生起真实信仰的人,首先要建立的就是出离心。讲佛教课程,首先要讲的就是出离心。离开了出离心讨论佛法,是没有根基的。
对于一个人,升不起出离心、或出离心升起的不够坚固,那么,佛陀是有法的。所以升起出离心是有修行的方法的。这个在我们后边的课程当中我们会讨论这个话题。
讲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理解了,印度文化,包括佛陀的教法,与我们中国的固有的传统文化,有没有文化差异性?这就印证了我们前边的观点,佛教是基于印度三世说生命观、又基于印度人厌世主义情结而建立的一种趋向解脱、寻求涅槃的文化。
那你看看孔子的著作、老子的著作、墨子的著作,有吗?在儒家、道家、法家那里,有吗?根本没有!所以我们学习一种文化,就是要学习这种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文化差异性。差异是价值!
讲到这儿,有的朋友会惊叹:哇,我今天才知道,原来真正要信仰佛教,必需有一种对生命的苦的认同,奥哟,这佛教的理论太消极了!各位,佛教理论消极不消极?这要看怎么理解这个话题。
最近这么多年来,我讲佛教课,我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说,佛教消极,就是消极。有人说:哇,你说它消极,你还弘扬佛法?你还要在社会当中弘扬一个消极的东西?各位,我说佛教消极,这个词没有贬义,在这里是个中性词。有人说不好理解,你都说佛教消极了,难道还没有贬义吗?各位,我是要表达这样一种文化、情结。
我举个例子,大家想一想,一辆车子能够安全的行驶在道路上,为什么?我想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这部车上要有动力系统,老百姓俗称发动机。
一部车子的好坏首先要决定于发动机的好坏,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啊,我这个车是八个缸的,排气量 5.0 的,可是大家想一想,如果一部车子上只有发动机,再没有别的了,这部车子能开吗?你敢开吗?噢,一部车子之所以能够安全地行驶,一方面它有发动机,同时这部车子上还必须有另外一套系统,对的,制动装置,老百姓叫刹车,而且发动机跟刹车还得匹配,也就是发动机越好的车子,制动装置同时性能必须越好。这样的车子才是安全可开的。
大家想一想,在这部车子上,发动机是让车子跑的越快越好,而刹车是让这部车子停下来的越快越好,这两套装置在这部车子上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因此,我说刹车对发动机是消极的,这应该没有问题。但我说刹车对发动机是消极的,有贬义吗?没有。因为在这部车子上,刹车对发动机的消极性,恰恰是刹车在这部车子上存在的价值。
刹车对发动机不消极,我们还不会要它呢。脚底下踩一个快了,踩另一个更快了,两个油门我要它干啥?一定是踩一个快了,踩一个慢了,这个车子才是安全可开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可以理解。
其实我们人类社会就如同一部车子,我们可以把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看作就是一部车子。在人类社会的这部车子上,有些文化它扮演的是发动机的角色,什么文化扮演发动机的角色呢?就是这些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甚至无限度地满足人类种种欲望的文化。
因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原始的动力就是人的欲望,我们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类的欲望。那么人类文化体系当中,确实有一些文化,是不断地、努力地满足人类种种欲望的文化,比如说科学技术这样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人类文化体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发动机。
但是各位,如果人类文化体系当中,只有发动机,没有刹车,大家想想后果是什么?我们人类几千年来走到今天,虽然人类的历史坎坷,人类历史上经过种种的磨难,但是人类毕竟走到了今天,我们没有翻车。因此你不能想象在我们人类文明体系当中,只有发动机角色的文化,而没有刹车角色的文化。
其实在我们人类文明体系当中,有一些文化,它扮演的就是刹车角色的文化。在这类文化当中,其中最有效的一部刹车之一,就是宗教。不仅仅是佛教,其实其它的宗教也是扮演刹车角色的。
因此大家可以理解,就像我说在一部车子上,刹车对发动机是消极的,那我要说,在人类社会这部车子上,扮演刹车角色的宗教,对扮演发动机角色的主流文化,它的作用是消极的,没有贬义。而且正是宗教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刹车的作用,那么宗教文化在人类文明体系当中的存在才是必要的。
宗教文化的刹车制动作用,这是我们理解宗教文化的一个基点。你不能理解这一点,你就会觉得,在如今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讲宗教?大家一定要知道,科学技术这类文化是发动机的文化,而发动机的文化越发达,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刹车了,而恰恰意味着,必须得有更好的刹车了。就像一辆牛车,刹车不灵,马马虎虎可以走,但一辆跑车,没有一副好的刹车,这个车是不能上路的。
这是我们今天中国所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天,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讲宗教,因为宗教是刹车。人类社会如果只有发动机没有刹车,它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有的人说佛教在现在世界上流传的地区往往都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因此大家持对佛教的批评的态度。其实做这种表达的人,他就是不了解宗教,宗教不是对现实生产力的推波助澜,而恰恰是对人的欲望的制约,是刹车,不是发动机。
当然,佛教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经济发达时期,比如说在唐宋时期,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例,比现在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例还高。可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佛教是很发达的。
我想表达的就是,我们判断一种宗教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我们不能够只是从某一个时段,来看它是不是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或者不发达地区。
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是刹车,是对主流文化的消极,我们要理直气壮的讲,但是这种消极没有贬义。正是宗教的刹车作用,与社会的主流文化相配合,才会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从这意义上讲,宗教、佛教又是积极的,又是大积极的。
好的,课程讲到这里,我们是在讲佛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过什么河的问题。我们前面讲过,把佛教讲明白了,其实只需要把两件事情讲明白了,佛教就讲明白了,这两件事就是过什么河和怎么过这条河?就是过什么河,跟释迦牟尼老人家给出的过河的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讲过什么河的问题,这是我佛教课的序言。那么这两件事,重头戏是第二件事,就是怎么过这条河?当一个人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认同了生命的生死的轮回,同时他又生起了对现世生命轮回的苦的理解,也就是生起了出离心,我讲这是对佛教生起信仰的思想基础。
那么一旦生起出离心之后,那么生起出离心的人,又分成了两种人。一种人就是对现世生命的苦的那种感受,他极端地厌离!他觉得生命太苦了,我一天都不想在这里生存,说的通俗点,能今天晚上涅槃我都不想明天早晨。对于这种对生命的极度地厌离,想尽早的断除自我的烦恼,走向涅槃。那么佛陀给这些人讲了一部法,这部法我们就把它起名叫小乘佛教的法。
那么还有第二类众生,就是虽然他生起了出离心,他对现世的生命轮回的苦极端的认同,但是他并不急于自己个人走向涅槃,而是当他个人认同了生命的苦,同时他又看到天底下千千万万众生依然也是苦,他认识到所谓我个人的生命的苦的解脱离不开众生的苦的解脱,众生的生命的苦的解脱,才最终能让我个人得到解脱。
因此,他并不急于寻求个人的断除烦恼、走向涅槃,而是要在这个世界上,通过不断的生命轮回的过程当中,修行自己,而且是以帮助其他的众生走向涅槃,以帮助其他的众生摆脱苦难作为自己的修行的解脱的道路。那么对于有这样心境的众生,佛陀给他讲了一部法,就叫做大乘佛教的法。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佛法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学者对佛法的认识永远是误解,涅槃不是永远不来的死,是超越轮回的存在,是一滴水融入大海的回归。生是道的化形,死是形归于道。知识性地理解不是佛法,是要亲身求证的
紫金扎西 回复 @流云_CN: 看到互动通知,又点进来了。“生是道的化形,死是形归于道”,这是一种很好的哲学思想,但不是佛法。很多宗教、哲学、科学观点都有这种表达,唯独佛法不这样表达。佛法不给凡夫境界的存在寻求合理性依据,真实不生虚假。所以在佛教里没有大爆炸创世说,也没有神佛创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教给弟子道生一切,修道以归本的老师,可能是有传承的,但更像是道家的传承,可能会用一些佛法词汇,但其核心思想与佛法无关。王重阳证道诗里也有:电脚余光水面泡。显然是学过金刚经。但其终极目标是长生久视、阳神不死。与佛法看破轮回的虚假,放下对如梦如幻业力显现的执着,当体即空等无关的。
能够听到已是大福报了!珍惜、感恩。
1808143zkrp 回复 @王伟_Nf: 收费199,你给我说大福报。我觉得确实有点贵
涅槃 哎!每次听到这个就…,不认识的字可以查一下
于晓非_ 回复 @oncemore1976: 涅槃 是梵文(俗语形态) Nibbāna 的音译。
讲的真好,能够跳出宗教教义,更鸿观的看待其价值所在…
于晓非_ 回复 @逗逗猪: 感谢支持,请多多分享,让更多人从课程中受益
不知道为什么删了我的评论,我并没有说不敬的话,只是提了两个问题。
于晓非_ 回复 @蛋黄0606: 这里不删评论。如果有评论消失,应该是喜马拉雅后台机器自动对敏 感 词的误删。
请问老师,涅槃,涅磐,正确应该如何发音呢,许多电视剧读niè pán是错误的吗?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505307412: 涅槃是梵文(俗语形态)Nibbāna的音译。
从未听到过如此清晰明了的佛教宗义的解释,实在的佛音。阿弥陀佛🙏🙏🙏
于晓非_ 回复 @年年有余有渔: 感恩您的支持,同时欢迎您将课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另更多人从中收益🙏🙏🙏
三十年来如一梦,感铭先生来引渡。自此尤向个中学,习得内观入正途。晓非老师,您好!如同85年您的普陀之行对于您所产生的影响,1991年我念大三,由党校学员张和杰引荐,与您有过的一面之缘亦对我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向您请教了在读《金刚经》时所产生的疑惑,您向我讲述了皈依的重要性,并向我推荐了您组织的禅定班。不知先生还记得否?2009年我在广济寺皈依;2019年底我接触到葛印卡老师教授的内观课程。由此觉得自己真正走入了学佛的正道坦途。通过修炼参悟,感觉自己确是在趋向于自在与解脱。每思及往事,总是感念先生的指引引渡之恩。在此深表感谢! 末学宏青叩首谨呈
于晓非_ 回复 @inuizvuad48w1aovhupr:
于老师说的很彻底 又易懂,礼敬恩师!
于晓非_ 回复 @圆明雷慧玉: 🙏
听了5集,无限感恩于老师的教授,于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把无上甚深的微妙佛法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即使对佛法无任何修学基础的人也能立刻学懂,智慧无价,期待老师后面的讲授,再次感恩于老师的法布施和艰辛付出
于晓非_ 回复 @喜马拉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