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中华 | 我把你画成花 会开的一朵花(下)

彩陶·中华 | 我把你画成花 会开的一朵花(下)

00:00
08:58

自然界中常见的花朵也是庙底沟人的挚爱,他们将花朵图案绘制在陶器上,小心翼翼的保留着花冠、花叶和花茎,并用连续、对称的手法使丛丛花束永久的“盛开”在陶器上。这些由圆点、弧线三角等图案组合而成的花朵,以小小的圆点定位,使得繁复的花卉纹虽变化丰富却依然有条不紊了。花卉纹彩陶,也凝结了庙底沟人“计白当黑”的艺术理念,黑彩与留白之间尽显其彩陶魅力,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而这些大量绘制在陶器上的花朵,既有可能是他们的图腾,也有可能是他们崇敬的对象,总之在当时的文化中一定有着崇高的地位。泉护村遗址出土过一件花瓣纹彩陶器盖,表面用黑彩绘制两层三等分的纹饰,使留白形成内层三瓣、外层六瓣的花瓣纹。俯视看下去,整个器盖宛若一朵盛开的花朵。图案布局规整、构思巧妙,是目前发现的同期同类器物中最完整、最精美的一件。


   庙底沟文化还流行一类用圆点、圆盘、弧边三角等图案构成的花卉纹彩陶。这些花卉纹同样采用阴阳纹,也就是留白与绘彩结合的表现方式,以交错、连续的构图表现花冠、茎蔓和花叶。花卉纹彩陶的母题虽然单一,但构图却十分灵活,或简或繁、曲回勾连,呈现出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花卉图案。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以阳纹和阴文混观的方法,将这些抽象的花卉纹归纳为“蔷薇科”和“菊科”两大类。在对庙底沟彩陶纹饰的众多解释中,这种说法影响力最大,也最受学界重视。

但无论是“蔷薇”还是“菊花”花卉纹,都是用留白和绘彩共同表现花卉题材的。因此在欣赏花卉纹彩陶时,需要观者同时兼顾阳纹和阴纹两种纹饰。既看黑彩也要看留白,唯有这样,才能在脑海中组合出真正完整的彩绘花朵。显然,庙底沟彩陶的设计者们,是一群善于观察生活的人群。翱翔在晴空中的飞鸟、丛林中灿烂的花朵、亦或是人与动物的眼睛都会成为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并将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对称、平衡、反复、统一、律动等因素,用点、线、面抽象成各种生动优美的“母题”,并用反复出现的艺术手法,将这种母题给观者的冲击无限放大以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庙底沟人已经非常熟练的掌握了各种艺术技法,让每一件彩陶都有合理的布局、有序的构图和固定的走势,“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整合与分割”……庙底沟人将这些技法运用的炉火纯青。如果说半坡文化的彩陶是写实的艺术手法,庙底沟文化的彩陶则更多追求的是“写意”效果。他们从实物中充分提炼出象征符号,然后通过简化、分解和重组,赋予彩陶图案高度的象征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