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德振(笔名白仙逸),欢迎来微信关注公众号“自律方法论”,找我和一群自律的小伙伴儿。
第二部分: 做出改变第一步:逃离心理舒适区
1,改变为什么那么难?
改变为什么那么难呢?上一讲,我们有讲到改变的本质是需要创造新的经验,并且不断地强化经验,并最终把这种经验,变成一种习惯。
可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比如,我在此前文章中分享的番茄工作法,我就是深受其益才会分享的。可有些人坚持了几次,觉得坚持25分钟好难啊,简直生不如死,于是就放弃了。
放弃之后,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质疑这个方法本身。改变哪有那么容易啊!一个上小学写作业就开始拖延的人,怎么可能在试了几次番茄工作法之后,就能够很轻松的驾驭?
不是用一个倒计时约束着,你就可以轻而易举改变的。我们的心理机制,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已经适应了原有的旧经验。应对改变,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突破,原有的心理舒适区。
2,心理舒适区:熟悉的应对方式
心理舒适区这个词,你肯定不陌生。很多书很多文章,都在告诉你,一定要走出心理舒适区。可什么是心理舒适区呢?
不是说,我现在在办公室上班,我感觉太安逸了。我要去挑战非舒适区,我决定去工地干体力活,我要挑战我自己!
不是这样的,这里的舒适不是说不干体力活,就是舒适的。这个舒适,是心理上的舒适感。
我有一个朋友,一见面就跟我抱怨工作,领导多么讨厌、同事关系多么复杂、客户多么刁钻刻薄、工作多么辛苦多么累,自己又忙到半夜没吃下午饭,这个周末又不能休假了。
一开始我还给他各种建议,各种对他进行心理安慰。我还不停地给他推荐新的工作,希望他能早点辞职,尽快脱离苦海。他也经常许诺,这个月干完我就辞职,年底我就辞职。可是几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换工作。后来,他再抱怨我也只是呵呵一笑。
或许,这就是他的心理舒适区,或许,他就是有受虐倾向,或许,他身在其中就是痛并快乐着吧。
3,改变应对方式:
可见,心理舒适区,可不是舒适的外部环境。走出舒适区,也不简简单单是走出现有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只有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才能真正走出心理舒适区。
那么,什么是应对方式呢?
简单来说,应对方式分为两层:
一层是:我们行为上的应对方式,
比如面对拖延症,有的人得过且过继续拖延。但有的人,就会选择主动寻求改变,积极寻找方法。
第二层是:内心情绪的应对方式。
比如,被领导批评了,是愤怒发火。还是内疚惭愧。
不同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应对方式是不同 ,每个人的心理舒适区也不不同的。有些人就是敢去北上广,住在地下室里也要励志出人头地。有些人就喜欢在小城市里,有自己的三室一厅,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正是这种既有的心理舒适区,让我们感到内心舒适。所以才让改变变得越发困难。
所以,才会出现你刚首次尝试番茄工作法时,还没坚持5分钟就想碰手机。因为你进入了自己的心理非舒适区。
那我们又该如何挑战自己的非舒适区呢?
大白喜欢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举例,是被《刻意练习》的口吻给熏陶了啊
好
打卡
这声音为啥听着想打哈欠
泰然_nr 回复 @小琳_p5: 是不是老师剪辑的问题不过讲的很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