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史书的记载,刘备比诸葛亮大20岁,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47岁,孔明只有27岁,从三顾茅庐27岁到秋风五丈原54岁,他追随刘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了27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诸葛亮的职务先是军师中郎将,后来一直升到丞相、武乡侯,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
在这样的位置上,孔明先生表现出了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他自己曾经上表给后主说,家里的开销都来自于俸禄,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赏赐的。在成都郊区有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地留给孩子们。除此之外,再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等到孔明先生去世的时候,他留下遗言,要求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的定军山。按照孔明先生的要求,墓穴小得仅能放下一口棺材,没有任何随葬品,穿的也是平常的衣服。
在孔明先生的示范和带动之下,当时蜀汉政权的各级官员都十分清廉。在《诸葛亮集》当中,我们能找到孔明先生说的这么一句话,他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话是这么说的,“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下雨天房子漏了,水流在地上,但问题却出在上边。如果上边的问题不解决,下边的人就没法居住了。
孔明先生借助这个比喻,实际上是在谈治国理政和组织管理的一个基本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下边出的一些问题往往根子在上边,如果上层的问题不解决,漏洞不补,毛病不改,那么下边的老百姓就没法活了,基层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乱作一团。
孔明先生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就发现了,这样的局面怎么造成呢?是因为封建政府的上层贪污腐化,奢侈放纵,这种上层的问题,最后导致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所以,在廉洁自律这件事上,他一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给各层官员都提出了要求。在蜀汉政权廉政建设这项工作上,我们一方面佩服孔明先生的境界和眼光,一方面也景仰他的高风亮节。在《诫子书》里,他提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主张,这是孔明先生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同时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上一次我们说了,淡泊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要。否定基本的需求,否定合理的需要,这都是不对的。那么如果淡泊不是什么都不要,它到底应该是什么呢?你看,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要淡泊名利,要保持淡泊之心,要经得起利益的诱惑,淡泊二字我们平时用的很多,但是很多人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却比较模糊。今天我们来给出一个清晰的理解,实际上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那么这种人生态度的核心是什么呢?
我来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人活着到底为什么?如果不为高官厚禄,不为荣华富贵,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从个体发展角度讲,很简单,人活着为了得到幸福感。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如果没有幸福感,活的也没滋味;粗茶淡饭,平常日子,如果有幸福感,每天也很充实。关于幸福感到底是什么?推荐一个公式。诺贝尔奖获奖大师萨缪尔森先生给出了一个公式,幸福等于效用除以欲望,这个公式又简单又深刻,不过他的用词就比较专业,很多人不太理解什么叫效用。我来把这公式通俗化一下,效用就是你手里已经拥有的,欲望就是你心里还想要的,这样公式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幸福等于什么?幸福等于手里拥有的除以心里想要的。好了,现在大家想一个问题,手里有一个亿幸福吗?不一定。你看网上经常有人说,我要有一个亿我一定幸福,别说一个亿,我要是有1000万我就立刻幸福了。其实这真不一定。手里有一个亿,心里的欲望是10个亿,1÷10=0.1,这叫荣华富贵痛不欲生。只要翻翻历史,大家就能看到,有很多人在荣华富贵那个位置上,每天的生活质量非常低,这样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有很多,而且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有人就很羡慕皇帝,说当皇帝多好,富有四海,吃尽穿绝,金银无数,后宫佳丽几千人,让人羡慕挺好的。但大家翻翻历史,看看封建皇帝,你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封建皇帝绝对是一个高危职业,平均寿命四十岁,往往英年早逝,而且往往都是非正常死亡,尤其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边。真是夫妻反目,兄弟成仇,战友之间动刀子,而且临死之前还得惦记我这孩子是不是我亲生的。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幸福感很低,生活质量并不高。
另外,大家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这么多年就攒了三十万,他可以幸福吗?当然可以的。手里有三十万,但他心里想的是父母安康,家庭和谐、工作稳定,身体倍棒,说点有意义的话,做点有意义的事,平时抽空还能发展一个兴趣爱好,别说30万,有5万就够了。大家就算一下,手里有30万,心里想要五万,30÷5=6,他的幸福指数生活质量是6,前面一个亿除以10亿是0.1,这哥们的生活质量是前面那个人的60倍,这个就是人生的真相,是幸福的真谛。
我们做点总结,人生追求幸福有两条路:第一,在分子上做加法,升官发财,进步提职,位高权重,家财万贯,名满天下,这都是加法;第二条路就是在分母上做减法,节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知足常乐。能做加法叫解决,会做减法叫解脱。把解决和解脱这两件事平衡起来,那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所以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请问什么是淡泊?答: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它的关键点在于解决和解脱之间保持平衡。二十岁的人要保持二十岁的平衡,六十的人有六十岁的平衡,十万收入的人有十万收入的平衡,一千收入的人有一千收入的平衡,科级干部有科级干部的平衡,厅级干部要保持厅级干部的平衡。无论在哪个位置哪个平台上,只要保持了这种解决和解脱的平衡,日子就甜蜜,生活就美好。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那就会毁了生活,毁了自己。所以咱们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什么叫三十而立?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我们要多想解决方案,要把解决作为核心,等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我们就要有解脱的境界,明白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面对各种诱惑启动解脱的模式。
说到这儿,又要补充一句,生活上知足常乐,事业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上要多知足,个人享受要懂得适可而止,保持欲望小一点,幸福感就多一点,这是一种解脱的境界和态度。不过有人说了,我是知足常乐的人,这件工作到这样就行了,这个任务完成这样就得了,这事马马虎虎过去就行了,不用较真,这样对吗?这样当然不对。事业上应该精益求精,它是分子,是解决的问题。在事业上在学习上我们就得多不知足,这样才能积极进取,勇攀高峰。这个就叫“生活上知足常乐,事业上精益求精”,千万不要把它用反了,生活上精益求精,讲吃、讲穿、讲排场,而事业上知足常乐,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这样那可就自己毁了自己。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淡泊其实是一种平衡,是加法和减法的平衡,解决和解脱的平衡。孔明先生在《诫子书》里边一上来就跟儿子强调了淡泊的问题、宁静的问题。我们用现代眼光来看,淡泊就是心态管理问题,宁静就是情绪管理问题,把心态管理和情绪管理这两件事做好了,将来就可以追求远大目标,过上幸福生活。
话说到这儿还不算完。大家想一个问题,三国故事很有意思,曹操临死之前最后一件事——给儿子写封信,刘备临死之前最后一件事——给儿子写封信,孔明临死之前最后一件事——给儿子写封信,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中国古人都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大家想想孔明先生在公元234年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北伐大计,接班人选拔、全军撤退,方方面面的问题等着他去考虑,等着他去解决。但是孔明先生依然要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给儿子写封信,跟他说几句心里话,这说明在孔明先生的心目当中,子女教育这件事是一定要常抓不懈的,一定不能疏忽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要认认真真加以落实。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把一个忙字挂在嘴上,最近工作太忙了,所以没顾上管孩子。大家想想,你再忙你还能有孔明先生忙,他在那么忙的情况下都没有忽略子女教育,我们就更不应该忽略。所以在给总裁班上课的时候,曾经给企业家讲过这样的观点,“一个人这一辈子干什么事都成了,只要有一件事没干成,死的时候就闭不上眼;同理一个人这一辈子干什么事都不成,只要有一件事干成了,死的时候就闭得上眼。那么这件事是哪件事呢?就是子女教育。在子女教育这件事上,我们要失败了,真的是闭不上眼,所以我们给子女教育起个名字,四个字“闭眼工程”,我们大家都应该认认真真搞好闭眼工程,所以每次讲到三国人物的时候,我们都要给几个家长点赞。
第一,佩服乌程侯孙坚,自己是英雄,儿子孙权、孙策个个是英雄。
第二,佩服征西大都督司马懿,自己是好汉,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个个顶得上去、拿得出来。
第三,佩服曹操,你别看曹操心狠手辣,阴险狡诈,但是他从来没耽误子女教育,你看看人家的儿子,要文的有曹植七步成诗,要武的有曹彰横扫北方,搞管理有曹丕知人善任,做奥数有曹冲,啥题都会做。你看这子女教育的多好,有人就说了,诸葛亮的子女怎么样?大家可以翻翻三国志,有记载,诸葛亮的子女也很优秀。孔明先生的儿子诸葛瞻才思敏捷,博闻强记,而且精通书法绘画。后来他担任尚书仆射、军师将军、卫将军的职务,跟辅国大将军董厥一起执掌朝政,统领国事。
公元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带着儿子诸葛尚与邓艾大战于绵竹,最终父子二人双双战死于阵前。当时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只有十几岁,所以我们看看孔明先生的一生,那真是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在孔明先生祖孙三代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赤胆忠心,清正廉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家风家教真的是让人景仰,让人敬佩。
说到这里,《诫子书》前半部分所涉及的心态管理和情绪管理的问题,我们讲完了。实际上《诫子书》的后半部分还涉及到一种管理,这个内容我们要留给下一次再讲了。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历代家书家训,咱们下次接着讲。
幸福等于效用除以欲望,学习了
诗情韵韵 回复 @诗情韵韵: 解决和解脱之间的平衡
讲的太好了,瞬间我的幸福感都提升了
赵玉平老师很伟大,我非常崇拜他。
感恩赵老师,受教了
这么优秀的作品,播放量怎么不多啊?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赵玉平老师讲得太好了,感谢!!!
感谢赵老师的讲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感恩赵老师,句句说的都是宝贝
幸福的秘诀:生活上要知足常乐,事业上要精益求精。
今天再见_kz 回复 @一帆风顺_cvz: 感恩赵老师,给心灵冲冲点,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