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00:00
12:02

公众号:秋语荷塘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 宋 ] 周紫芝

原文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ní。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译文

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注释

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

 

②屏帏:屏风和帷帐。

 

③调:抚弄乐器。宝瑟:瑟的美称。

 

④金猊(ní):狮形的铜制香炉。猊,狻猊(suān ní),即狮子。

 

⑤西楼:指作者住处。

 

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怀念的对象是一位歌女,因久别相思而为之泪垂。全词写秋夜怀人,环绕着这一主题而生发。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我独自守着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屏风和帷帐。

首句写夜静更阑,孤灯将灭的景象。不说孤灯残烛,而说“一点残红”,这是因为油将尽则焰色暗红,形象更为具体。写灯,则灯畔有人;写残,则灯欲尽而夜已深;注意到“残红欲尽”,则夜深而人尚无眠,可以想见。次句则从感觉凉气满屏帷进一步把“人”写出来了。开头两句是写室内的环境气氛,虽然笔墨简单,写景只有一盏欲尽的孤灯,写情只有感受凉满屏帏的一点苗子,一个寂寞孤栖,满怀愁思的主人公形象至此也便出现了。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上片后两句是说,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上句似乎是笔锋一转,由室内写到室外了。但细加体味,这两句原是一个意,是透露出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的。离愁本是存在、潜伏着的,由于听到了“声声”而触发,而加浓了。这两句的落脚点仍是那听到了“声声”的人,即楼内人,写他的听雨心惊,这还是写的“室内”。

上片由物及人,由景及情,情景交融;由内至外,由外复内,内外相化。视觉、感觉、听觉三者并用,在表现艺术上是富于变化的。

下片主要是抒情。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下片前三句是说,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

过片三句是对昔日欢聚的追忆,由“那时”二字体现。“调宝瑟”是奏乐,“拨金猊”是焚香,“同唱鹧鸪词”是欢歌,三件事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活场景,也是艺术场景。从中交代出男主人公所以为之产生离愁别苦的那人是歌女身份,两人有过恋爱关系。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末两句是说,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词笔转回到现在“风雨西楼夜”,连贯上片。当此之际,许多追昔抚今的感叹都在不言之中了,只补一句,就是“不听清歌也泪垂”!这个泪是因感念昔日曾听清歌而流,如今已无清歌可听,而感旧的痛泪更无可遏止。

这首词述事写情,环绕着“如今风雨西楼夜”展开,也到此为止。而其绵绵不绝之情,犹如雨滴梧桐,回响不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16193rzuk

    说得有点点快哦!

  • 再生缘_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