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忠解读《逃向上苍》——托尔斯泰深陷三重矛盾

黄志忠解读《逃向上苍》——托尔斯泰深陷三重矛盾

00:00
13:46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演员黄志忠。


刚刚大家听到的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全书当中最特殊的一篇,它是一个剧本,主角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剧情讲的是托尔斯泰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是世袭伯爵,家里条件非常优越,可这样一个大人物,晚景却非常惨淡,他晚年离家出走,死在一个小火车站里。


茨威格是有名的托尔斯泰小迷弟,他有一篇很出名的散文叫《世间最美的坟墓》,写的就是他1928年去苏联拜谒[yè]托尔斯泰墓的所见所感。他还写过一部传记叫《三作家》,其中也包括托尔斯泰。


出于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茨威格在本文中把托尔斯泰写得跟圣人一样。当然托尔斯泰的人格确实非常高尚,不过在我看来,他这个惨淡的人生结局,也算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托尔斯泰深陷三重矛盾之中,每一重,都是他无力解决的。


第一重矛盾,就是他与当时俄国社会之间的矛盾。


托尔斯泰,死于1910年。当时的俄国已经处在“十月革命”的前夜,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已经到了积重难返,奄奄一息的时候了。


很多俄国人都认为,沙皇政府太差劲了,应该用暴力革命推翻他们,要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对沙皇俄国的阴暗面毫不留情的批判,对其种种弊端认识得非常深刻,在改造旧世界方面,跟革命派应该算是有共识的。


但在怎么建设新世界这点上,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虽然他也非常同情民间疾苦,但他的贵族出身和成长环境、受过的教育、思想的深度,这些都让他对暴力革命持有保留态度。


那托尔斯泰是怎么想的呢?托尔斯泰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跟革命派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他主张用劳动和苦难来净化身心,用宗教和道德来自我完善,从而通过内在的改善,来改造世界。


你看他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里有个著名的桥段,被称为“列文割草”。列文,是个贵族青年,非常关心时事,对于怎么改革俄国农奴制的问题,非常困惑,加上当时他还处在情感危机中。


于是有一天他跑到乡下,跟农民一起割牧草。在劳动过程当中,他通过对社会底层日常生活的切身体验,排遣了心里的郁闷。列文把这次割草,看成是有效的治疗。


其实这就是托尔斯泰借他书中的人物,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他主张俄国人,特别是贵族和城市居民,应该放弃安逸生活,通过劳动来解决内心的苦恼,实现不同阶级之间的相互了解。


那对于社会上的坏人坏事呢?对那些邪恶力量的迫害呢?托尔斯泰主张,不要用暴力去反抗。


本文中有一句话说:“暴力不可能建立符合道德的制度,暴力只能不可避免地催生暴力。”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出自托尔斯泰之口,我没有详细考证,但这话是十足的托尔斯泰思想。


托尔斯泰反对暴力,甚至反对用暴力对抗压迫。他的这种思想,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其根源来自于《圣经》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叫“勿抗恶”,就是说,不要用暴力对抗恶,这样可以使人接近天国、接近上帝,茨威格把本篇故事取名为“逃向上苍”,用的也是这个典故,指托尔斯泰采用这种方法逃离尘世,来向上帝、上苍靠近,寻求解脱。


所以,托尔斯泰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反对革命,但从他对暴力的态度来看,很难指望他会公开站在革命这一方。


可是他这套思想是不容于当时俄国社会的主流思潮的,战斗民族,你懂的,好冲动,就想着用暴力革命解决问题。对于托尔斯泰这种提倡靠宗教靠道德来改造社会的主张,并没有人买账。


尤其是思想激进的革命青年,认为他们的这套主张是绝对真理,谁不表态支持就不行。于是就有了书中第一幕的剧情:两个热血小愤青,跑来质问托尔斯为什么不跟他们一起闹革命。


托尔斯泰能怎么说呢?在举国汹汹的年代里,他所反对的暴力情绪已经逐渐成了社会共识,这种社会氛围,让他无处容身、只能逃离。


第二重矛盾,是托尔斯泰和家庭、尤其是和他夫人之间的矛盾。


托尔斯泰既然提倡简朴、放弃贵族身份,但他自己却过着贵族生活,这怎么说得通呢?


其实当时就有不少人拿这个说事,指责托尔斯泰虚伪,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认为托尔斯泰不肯明确支持革命,就是因为放不下他贵族阶级这点既得利益。


这个指责,托尔斯泰还真往心里去了。他倒不是在乎别人怎么看他,而是这种指责让他陷入了一种道德困境,觉得自己言行不一。


于是晚年的托尔斯泰做了一个决定:裸捐。他要放弃他最值钱的财产:作品版权。这样一来,也就引发了托尔斯泰和他夫人之间的矛盾。


托尔斯泰的夫人索菲亚知道他这个决定,当时就炸了,她密切监视着丈夫的一举一动,生怕他把捐出版权的事写进遗嘱。


甚至入夜之后偷偷潜入托尔斯泰的书房,翻看他写的文件。这也就是本文第二幕的重头戏。


固然,托尔斯泰想要裸捐是相当高尚的,但引发的家庭矛盾,托尔斯泰对此就没有责任吗?


在本文中,托尔斯泰夫人索菲亚,很容易被读者视为那种爱财、庸俗、自私的女人,其实这对她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索菲亚并非毫无见识的小女人,她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从小在克里姆林宫长大,17岁就嫁给了比他年纪大一倍的托尔斯泰,之后托尔斯泰埋头写作,家业全由索菲亚一手打理。


这可不是洗衣做饭这么简单,而是要管理他的庄园,大量的农奴,这就跟管个企业差不多。


持家之外,索菲亚还替托尔斯泰抄写文稿,因为托尔斯泰的草稿总是改了又改,每张稿纸都涂抹得跟天书似的,除了索菲亚没人能看懂,只能靠她手抄整理。


据他们的子女回忆,光是给他誊写《战争与和平》,索菲亚就手写了上千万字。


除此之外,婚后二十年间,索菲亚给托尔斯泰生了13个孩子,这得对一个女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而托尔斯泰中年以后,思想境界越来越高,只想着,提倡劳动,批判贵族阶级,想要捐出全部家产。这有些逼迫别人跟他一起成为圣人的意味。


托尔斯泰当时功成名就,誉满天下,但谁又知道背后索菲亚的默默付出呢?托尔斯泰为了自己的理想,让家人们都放弃原有的优越生活,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站在索菲亚的角度想想,不同意裸捐,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可是,托尔斯泰倔脾气上来了,闹分居,搞冷战,还动不动就威胁要离家出走,索菲亚跟托尔斯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夫妻之间长期没有交流,形同陌路。


威格为了戏剧效果,突出了索菲亚半夜偷看托尔斯泰的文件这个细节,虽然这事儿属实,但只能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托尔斯泰的离家出走,其实久有打算。


我们再来说说托尔斯泰深陷的第三重矛盾,应该说是他和命运之间的矛盾。


托尔斯泰生在贵族家庭,他所处并且受益于的环境和社会地位,跟他所提倡的、向往的,完全相反,这就像是命运开的玩笑:


他批评财富的罪恶,自己却坐拥巨额资产;他赞美劳动生活,自己却住在贵族豪宅里;他指责土地私有制,自己却在萨马拉草原买下了八千俄亩的庄园。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托尔斯泰陷入精神危机,不断拷问自己:我怎么可以一边宣扬自己的思想,一边却不按自己的思想行事呢?


托尔斯泰既不能融于当时俄国的主流情绪,又不能按照意愿来实现道德上的自我解脱,于是他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


这固然可以理解为逃避,但同样也是一种抗争,既是对索菲亚所代表的世俗价值的抗争,又何尝不是在用这种从容但又决绝的方式,进行对命运的抗争呢? 


人与命运的抗争,是西方文学里一个恒久的母题:英雄被命运支配,终究敌不过宿命,但是他们的抗争、他们的痛苦和赎罪,又体现了不屈的精神,这就是悲剧。


所以,尽管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和死亡,论影响力比不了拜占庭沦陷、滑铁卢战役,或是征服南极点这些大事。


但从西方文化源头一脉相承的悲剧气质,在托尔斯泰这样一个伟大作家的身上重现,或许就是茨威格把托尔斯泰的出走列入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原因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毛毛牛bj

    一个贵族,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写些风花雪夜的故事,过完一生。但是托尔斯泰没有。他怀着一颗悲悯的心,观察社会,同情弱者 ,寻找出路,为自己,也为别人。不仅思,而且行。虽然他思得辛苦,呕心沥血,写出那么多杰出的书。行得那么艰难,最终没有找到一条好的出路。但是,他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群星剧场 回复 @毛毛牛bj: 非常同意

  • 大风起兮云飞扬___

    不能苛求托尔斯泰超越阶级,他已经是贵族中的凤毛麟角了。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作家,写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 o璘_5N

    这个评论写的很中肯!拖尔斯泰确实很伟大,他的妻子,虽不能成全他的伟大,却也实实在在是家庭的功臣。妻子达不到托的境界,但从世俗角度上,守护家人就是她的理想信念。

  • 走了不用送

    托尔斯泰确实是个矛盾又自私的人

  • 高山流水28

    黄志忠老师讲解的比较切合实际,比较全面。

    群星剧场 回复 @高山流水28: 黄老师棒棒

  • 追风筝的小墨

    果然,人一旦成圣,就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了!普罗大众需要的是有烟火味的生活,而圣人需要的是真理大道。

  • 一心尚墨

    含着金钥匙出生,就要保管好金钥匙。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不能算是一种一牺牲。真正的牺牲是龙场顿悟。这评论很明显不是黄志忠写的

  • 舞动奇迹1977

    声音好有磁性

    群星剧场 回复 @舞动奇迹1977: 黄老师优秀

  • 听友236709602

    请问是黄志忠自己写的评论吗?

    渔先生等人 回复 @听友236709602: 很有可能。是演员里面少有低调又读书的。

  • Strafrecht_kw

    一个困惑,说Sophia生长在克里姆林宫,然而俄国首都在彼得堡,不知是不是有问题

    威廉德皇 回复 @Strafrecht_kw: 他们在沙皇时代的俄国的区别就相当于唐朝时洛阳和长安的区别。两座城市可以随时和平取代另一座城市而成为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