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何为“学、问、思、辨、笃行”之功?

078.何为“学、问、思、辨、笃行”之功?

00:00
18:25

顾东桥第七封信举《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认为学问思辨为知,知在前,然后才有行。这一句对明晰如何才是真正的做学问非常重要,那么王阳明是如何回应的呢?王阳明说“问、思、辨、行”都是为了圆满一个学,而学是在行中才能真正体现,“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问、思、辨”即“学”和“行”,是一体的,而不是把它们分割开来,知行是合一并进,学、问、思、辨、笃行之功,最终穷理于心之良知。


1、真正的【学】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到了学问?

2、与知行合一又是什么关系?


《答顾东桥书》

(七)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此段大略似是而非,盖承沿旧说之弊,不可以不辨也。夫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尔。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是故以求能其事而言谓之学,以求解其惑而言谓之问,以求通其说而言谓之思,以求精其察而言谓之辨,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而已。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今吾子特举学、问、思、辨以穷天下之理,而不及笃行,是专以学、问、思、辨为知,而谓穷理为无行也已;天下岂有不行而学者邪?岂有不行而遂可谓之穷理者邪?明道云:只穷理便尽性至命。故必仁极仁而后谓之能穷仁之理义极义而后谓之能穷义之理。仁极仁则尽仁之性矣,义极义则尽义之性矣。学至于穷理至矣,而尚未措之于行,天下宁有是邪?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则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矣;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则知之合一并进,而不可以分为两节事矣。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

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将何所致其体察乎?吾子所谓气拘物蔽者,拘此蔽此而已。今欲去此之蔽,不知致力于此,而欲以外求,是犹目之不明者,不务服调理以治其目,而徒伥伥然求明于其外;明岂可以自外而得哉?任情恣意之害,亦以不能精察天理于此心之良知而已。此诚毫厘千里之谬者,不容于不辨,吾子毋谓其论之太刻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桃之夭夭_5tu

    学、问、思、辩、行是知行合一并进的五个工夫步骤,交养互发。

    桃之夭夭_5tu 回复 @桃之夭夭_5tu: 知行合一是为了导正到心即理根本上,因为若知行分为两事,就会去先在外求事理,再去行,这样义袭、伪君子就开始萌芽。

  • 金成真jcz

    知和行不能分开,还是不应分开?既然不能分开,那么,就没有分开后如何如何!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313

  • 听友268114955

    心和理是一体的,知和行必须合一,先知后行。

  • KSRay翟雷

    格物在良知!

  • 向日葵向日葵_g9

    受益匪浅

  • 綗綗有神

    格物,以人为本

  • 三渡渡人渡己

    仁 爱人之心,义助人之举!

  • 等风来forrainy

    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 幸福人生王斌哲

    挟天子以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