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论语》第十一篇的第三章: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一章,有很多人把它和第十一篇的第二章合在一起,他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第十二章说到了孔子认为学生们都不来了,然后就想到了德行谁,言语谁,政事谁,文学谁。但是,有一些人把它分开了,我觉得这个分开也有分开的道理。因为这里涉及到了孔子最终对学生的一个评价,而且还有一个评价的标准。
首先,我们要说一个词叫“孔门四科”,这就是孔子评价学生的标准。有哪几个标准呢?第一个是德行,最重要的就是品德高尚的人;第二个是言语,会说话的人。孔子一向反对巧言令色,他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1.3),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说话,都刚毅木讷,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比如孔子,他对待老乡,在老乡面前“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在老乡面前谨慎恭敬,好像不会说话似的。但是,真正到他说话的时候,“其在宗庙朝廷”,在祭祀的时候,在讨论朝廷政事的时候,“便便言,唯谨尔”,一定要慷慨激昂地说话,很谨慎(《论语》10.1)。孔子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这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政事,是能够办理政事的,在当时的很多复杂的政治事务,能够游刃有余的把它办好。文学,是熟悉古典文献的。和我们今天文学的概念不一样,我们今天的文学,核心的考虑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写人的,第二个是写美的。有人说文学是人学,有人说文学是美学,而最早的文学的概念就是会读书,能够把书读明白了就是文学,所以说,文学是熟悉古典文献的,也就是说,孔子学生当中,书读得最好的最明白的是谁呢?是子游,子夏。
孔门四科对后世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世说新语》的编撰,前四个篇章,就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显然是受到了《论语》的影响。孔门十哲,这十个学生,大家到现在,我估计也不陌生。我们现在到中国任何一个孔庙当中去,我们就会看到中间是孔子的塑像,而两边有十个学生,就是孔门十哲。我们挨个儿看一下这十个学生:
第一个是颜渊,这是孔子屡次表扬的道德非常高的非常勤奋的一个学生。闵子骞,前面涉及到闵子骞的一章,这个人坚决地否定,推掉了季氏给他的一个官职,因为季氏跟孔子有一个尖锐政治上的冲突,他当然站在老师这一边,闵子骞还是以孝道著称的(《论语》6.9)。冉伯牛,他是先于孔子去世的。《论语》当中记载了他生病的时候,孔子看他去,“自牖执其手”,从窗外把手伸进去了,就说,哎呀!不行了吧!这是命啊!这种人怎么会生这种病呢!当然,伯牛后来肯定是去世了(《论语》6.10)。仲弓,孔子总表扬他,说这个人是最能够当官的,“雍也可使南面”(《论语》6.1),还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6.6)这些都是对仲弓的表扬。会说话的人有两位,一个是宰我,一个是子贡。子贡会说话,这是在《论语》当中多处体现的,而宰我就是平时上课睡觉的那个学生,被孔子给批评了,他居然排在了子贡的前边。就是说,这个人也很会说话,很聪明,善于思考。在《论语》当中真正的能够和老师(孔子)进行平等地对谈的,引起老师的深刻思考的,我觉得第一个是子路,第二个可能就是宰我。当然,宰我经常遭受孔子的批评,但是孔子还认可他的言语的才能的。能够办理政事的是冉有和子路,冉有在季氏的工作是非常非常好的,后来季氏已经很有钱了,冉有还给他四处搜刮,孔子就很生气了。孔子曾经批评过冉有,说冉有不是我学生,“小子鸣鼓而攻之”,说学生们,你们大张旗鼓地去攻击冉有吧!这是冉有干事儿过了头了,被孔子所不认可了。子路,最开始是在季氏那儿工作,后来到了卫国,卫国内乱,子路死在了卫国。熟悉古典文献的是子游,子夏。
其实,子游、子夏是孔子之后非常优秀的老师,当然包括曾子了。特别是子夏,教了很多学生,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比如春秋三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还有《左传》,其中《公羊传》《谷梁传》的作者公羊高和谷梁赤,这都是子夏的学生。这是看到了儒学的一种传承。(1647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文字转换: 陈妍竹妈妈
文字一校: 王元序
文字二校: 杜玉芹
工作协调: 朱明英
2021.9.16.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