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法华经03 《法华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一、知识点
1.应身佛:
应身佛,佛的三身之一,也称为化身,二乘、凡夫所见身。指佛为了救度一切众生,随应三界六道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现之身,即随缘教化,释迦牟尼佛即是应身佛,又称应化身。
2.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Avalokiteśvara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新译“观自在”“观世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
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曾因唐代避讳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称“观音”。
3.皈依:
皈依,佛教名词。梵文Sarana,是信仰佛教人的入教仪式。
皈依三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大乘义章》卷十中说:“皈依不同,随境说三,所谓皈佛皈法皈僧。依佛为师,故曰皈佛;凭法为药,故称皈法;依僧为友,故名皈僧。”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因为小乘佛教当中,佛陀是都有年龄的,几岁出家,几岁到几岁修行,几岁觉悟,几岁转法人,几岁最后涅槃。小乘佛教当中这个是很清楚的。
2、大乘佛教的佛陀观念非常重要的,也非常有影响的,就是有三声说,也就是佛陀有法生报声、应声,有着三种身体的身。
3、只要一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只要一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就摆脱了各种苦难,所以叫大慈大悲。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妙法莲花经。在前一讲当中,我为您大致介绍了妙法莲花经的繁文本的情况,特别是中国学者对妙法莲花经樊文本的贡献,同时又用最简短的方式为您大致介绍了妙法莲花经的汉译本的情况。那么在今天这一讲里,我想依然用非常简洁的方式为您介绍一下妙法莲花经的主要理论,或者说它的核心思想。
我们分成两个步骤来讲。第一个步骤,先根据佛教十三经中华数据版的其中法华经的一著者王斌先生的研究来为您介绍法华经的主要思想。王斌先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法华经的汉译本,当然也包括对法华经历代著书的研究。以此为基础,王斌先生从四个方面对法华经的重要思想进行了归纳,这是咱们的第一个步骤。
那么第二个步骤什么呢?第二个步骤,我们就根据黄宝生先生以凡翰对于妙法莲花经研究为基础,他所作出的结论为依据,再来为您讲述黄宝生先生所归纳的妙法莲花经的重要事项。这两个步骤之间一定有所重复,有所重叠。但是我想不要紧,对于如此重要的一部佛经来讲,掌握他的核心思想那是至关重要的。好,王斌先生根据对汉译本以及相关著书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妙法莲花经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四点。第一点,妙法莲花经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可以用 8 个字归纳,叫开发显示,会三归一,这是法华军最核心的思想。什么叫开发显示?开就是打开的开发就是权宜之计的权,掌握权力的权,显就是显现的显,实就是实际实在的实。所谓的开发显示,又称开方便门、显真实意。这么一说,听众朋友们基本明白了。因为众生根气不同,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所以他接受佛法也有差别,他接受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佛陀就必须用种种的权宜制剂方便法门。比如用比喻给你打个比喻,你听不懂的话,种种方式来引导众生,把它引入佛法,再指引他走上修行的道路。
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那么分别有什么呢?声纹圆觉佛秤,也叫声纹秤、圆觉秤、佛秤这样的三秤,这种区分就是权宜之计,根据众生的根气傲的区分。然而归根结底,佛法的目的或者佛陀的目的,都是要引导众生,让它能够到达最为究竟的石像之间。因此一佛彻才是佛陀的真意,也就是会三归一,三就是声纹远绝佛秤。但是这三秤都是皈依的,归于什么呢?归于佛秤,最终都是归于秤的。
根据这样的一个思想,在妙法莲花经当中,佛陀当然给好多大菩萨寿祭成佛,但是他也为生文弟子寿祭成佛。换句话说,没有小乘大乘的分别的声纹源诀都是归为小乘的,对吧?大乘佛教在刚开始的时候,跟小乘佛教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然而在妙法莲花镜当中没有它把这个融合起来了,也就是包容的小称,认为它的声纹源觉也能成佛。
而正因为妙法莲花经把这种你要觉悟、要体悟、要正德诸法十项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所以法华经提出了非常有名的十如世这个说。法华经这个是非常有名的,因为从十如世这个说法后来引申出一大套理论,中国佛教的理论一个体系,从石卢氏这个说法,这是王斌先生认为法华经的第一个主要的事项,第二个主要的思想叫开近显远、开近显本的佛陀观。大乘佛教的佛陀观念非常重要的,也非常有影响的,就是有三声说,也就是佛陀有法生报声、应声,有着三种身体的身,这个三生理论,或者说这种佛陀观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个理论的形成过程当中,法华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斌先生认为,法华经当中王必先指的主要是汉译或者著书,虽然没有出现完整的三生的观念,但是他基本提到了。而法华经当中关于世家久远成佛的思想。什么叫世家久远成佛的思想?因为小乘佛教当中,佛陀是都有年龄的,几岁出家,几岁到几岁修行,几岁觉悟,几岁转法人,几岁最后涅槃。小乘佛教当中这个是很清楚的,大乘佛教不是这么说,大乘佛教佛陀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成佛了,这个佛陀观或者说佛陀的生平观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法华经对于佛陀久远成佛的思想又被归纳成开近嫌远,什么意思?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是释迦牟尼佛陀,它的应声、法声、爆声、应声,它的应声的寿命是有限的,比如 80 岁,但是实际上要显示的是释迦牟尼法圣,它数量是非常远的。无量寿开记贤本让你看到的是佛陀的应声以及应声在说法,然后他真正要开始的是释迦牟尼法生所代表的十项的佛理,这个叫开近贤远开计贤本。
那么王斌先生所总结的妙法莲花经的第三个重要思想是菩萨行和一切众生皆当成佛的思想。在法华经当中,菩萨型的观念是表达得非常充分的,在好多品里边都有描述。什么叫菩萨行,听众朋友也经常听到这个词。菩萨行,它是指那些发愿成佛的众生,那这些众人都被称作菩萨,他们为了证得佛果,他们必须精进勇猛去修习。去修习什么呢?去修习自立他的种种法门。比如妙法莲花经,有一品叫常不清菩萨品里边就讲述了一位常不清比丘,当然他也是菩萨了。常不清貔貅,他看见谁都礼拜赞叹,看见示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他看到谁都礼拜赞叹。不管别人对他怎么轻视,对他怎么侮辱,甚至对他怎么谩骂,他都对众生历镜姑姑,并且预言众生皆当成佛,这就是一种为了求得佛果,他修行的一种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忍辱法门,对不对?忍受各种侮辱。
而不仅如此,这个思想因为常不清比丘,他预言众生皆当成佛,那么这个思想就成为后来在中国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思想的源头。这个源头就在妙法莲花经里,所谓一禅题皆能成佛,这个前面我们也讲到过的这样重大的事项,都是可以在妙法莲花经里边找到它的渊源的。王斌先生还认为妙法莲华经的一个重要的事项第四个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在大乘佛教的菩萨信仰当中,有数不清的菩萨,毫无疑问影响最大的就是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特别是在中国佛教,或者我们后来讲汉字佛教当中,或者叫东亚佛教当中,观世音菩萨信仰是影响最大的,而这个影响它的根本的法理上的依据就是发花镜。在法华经当中,对菩萨行当然有很多论述,但是不管怎么样,菩萨行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救度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得到究竟,解脱众生。根气不同。前面我们讲到过,每个人的因缘不同,那么菩萨救度众生的方式当然也随之不同,这个在法华经当中也有论述,然而在观世音菩萨普蒙品当中,这是法华金的重要的一品,这一品重要到什么地步?重要到后来有单行的。有很多朋友也许没有读过妙法莲花经的全本,但是很多朋友应该读过观世音菩萨浦门品,或者简称浦门品,这是妙法莲花经的一品,但是它重要到后来单独行事被抽出来作为一部独立的经典了。而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当中,就叙述了观世音菩萨因为有大威神力,所以能够救度众生,脱于各种苦难众生,只要一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只要一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就摆脱了各种苦难,所以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补上,而这个观念就是来自于法华经,来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而这一品也成为法华经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品。
很多修行佛教的或者说对佛学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必修的一部经典。好,王斌先生基于对汉译本和著书的研究,归纳出来的妙法莲花镜的主要思想,我就为您先介绍到这里。这一讲咱们就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
今天咱们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妙法莲华经》。在前一讲当中,我为您大致介绍了,当然只能是大致介绍,没有办法展开,《妙法莲华经》的梵文文本的情况,特别是中国学者对《妙法莲华经》梵文本的贡献。同时,用最简短的方式为您大致介绍《妙法莲华经》的汉译本的情况。
那么在今天这一讲里,我想依然用非常简洁的方式,为您介绍一下《妙法莲华经》的主要理论,或者说它的核心思想。
我们分成两个步骤来讲,第一个步骤,先根据佛教十三经中华书局版的其中《法华经》的译注者王彬先生的研究,来为您介绍《法华经》的主要思想。王彬先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法华经》的汉译本。当然也包括对《法华经》历代注疏的研究,以此为基础,王彬先生从4个方面对《法华经》的重要思想进行了归纳,这是咱们的第一个步骤。
那么第二个步骤什么呢?第二个步骤,我们就根据黄宝生先生梵汉对勘《妙法莲华经》研究为基础,他所做出的结论为依据,再来为您讲述黄宝生先生所归纳的《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这两个步骤之间一定有所重复,有所重叠,但是我想不要紧,对于如此重要的一部佛经来讲,掌握它的核心思想,那是至关重要的。
王彬先生根据对汉译本以及相关注疏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妙法莲华经》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四点。第一点,《妙法莲华经》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可以用八个字归纳,叫“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这是《法华经》最核心的思想。
什么叫开权显实呢?开就是打开的开,权就是权宜之计,得权、掌握权力的权,显就是显现的显,实就是实际、实在的实。所谓的开权显实,又称开方便门、显真实意。这么一说,听众朋友们基本都明白了,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所以他接受佛法也有差别,他接受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佛陀就必须用种种的权宜之计,方便法门,比如,用比喻,给你打个比喻,你听不懂的话,种种方式,来引导众生,把他引入佛法,指引他走上修行的道路。
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那么分别有什么呢?声闻、缘觉、佛乘。也叫声闻乘、缘觉乘、佛乘,这样的三乘,这种区分。权是权宜之计,根据众生的根器作的区分,然而归根结底,佛法的目的或者佛陀的目的,都是要引导众生,让他能够到达最为究竟的实相之见。因此一佛乘才是佛陀的真意,也就是会三归一,三就是声闻、缘觉、佛乘,但这三乘,都是皈依,皈依什么,归于佛乘,最终都是归于佛乘的。
根据这样的一个思想,在《妙法莲华经》当中,佛陀,当然给好多大菩萨授记成佛,但是他也为声闻弟子,授记成佛,换句话说,没有小乘,大乘的分别。声闻、缘觉都是归为小乘的。那么大乘佛教在刚开始的时候,跟小乘佛教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然而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没有。它把这个融合起来,也就是包容小乘。认为它的声闻,缘觉,也能成佛。而正因为《妙法莲华经》,把这种,你要觉悟,要体悟,要证得诸法实相,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所以《法华经》提出了非常有名的“十如是”这个说法。
《法华经》这个是非常有名的,因为从“十如是”这个说法,后来引申出一大套理论,中国佛教的理论,一个体系,从十如是这个说法,这是王彬先生认为《法华经》的第一个主要的思想,第二个主要的思想叫“开迹显本”,“ 开迹显本”的佛陀观,大乘佛教的佛陀观念,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影响的,就是有三身说,也就是佛陀有法身、报身、应身,有这三种身,身体的身,三身理论,或者说这种佛陀观,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个理论的形成过程当中,《法华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彬先生认为,《法华经》当中,当然,王彬先生指的主要是汉译或者注疏,虽然没有出现完整的三身的观念,但是它基本都提到了。而《法华经》当中,关于释迦久远成佛的思想,什么叫释迦久远成佛的思想呢?因为小乘佛教当中,佛陀是都有年龄的,几岁降生,几岁出家,几岁到几岁修行,几岁觉悟,几岁转,几岁最后涅槃,小乘佛教当中这个是很清楚的,大乘佛教不是这么说,大乘佛教,佛陀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成佛了,这个佛陀观,或者说佛陀的生平观,是完全不一样的。
《法华经》对于佛陀久远成佛的思想,又被归纳成“开迹显本”,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是释迦摩尼,佛陀,他的应身,法身、报身、应身,他的应身的寿命有限的,是比如80岁,但实际上,要显示的是释迦摩尼法身,他寿命是非常远的,无量寿。“开迹显本”,让你看到的是佛陀的应身,以及应身在说法,然后它真正要开示的是,释迦摩尼法身所代表的实相,这个叫“开迹显远”, “开迹显本”。
那么王彬先生所总结的《妙法莲华经》的第三个重要思想是菩萨行和一切众生皆当成佛的思想。在《法华经》当中,菩萨行的观念是表达得非常充分的,在好多品里边都有描述。什么叫菩萨行呢?听众朋友也经常听到这个词,菩萨行,它是指那些发愿成佛的众生,这些众生都被称作菩萨,他们为了证得佛果,他们必须精进勇猛去修习,去休习什么呢?去修习自利利他的种种法门。
比如《妙法莲华经》有一叫常不轻菩萨品,里边就讲述了一位常不轻比丘,当然了他也是菩萨了,常不轻比丘,他看见谁都礼拜赞叹,看见四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这个男居士、女居士,他看到谁都礼拜赞叹,不管别人对他怎么轻视,对他怎么侮辱,甚至对他怎么谩骂,他都对众生礼敬如故,并且预言,众生皆当成佛,这就是一种为了求得佛果,他修行的一种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忍辱法门,对不对?忍受各种侮辱。
而不仅如此,因为常不轻比丘他预言众生皆当成佛,那么这个思想就成为后来在中国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思想的源头。源头就在《妙法莲华经》里,所谓一阐提皆能成佛,后面我们讲过的。对不起,前面我们也讲到过的。这样重大的事项,可以在《妙法莲华经》里面找到它的渊源的。
王彬先生还认为,《妙法莲华经》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第四个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在大乘佛教的菩萨信仰当中,有数不清的菩萨,然而,毫无疑问,影响最大的就是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特别是在中国佛教,或者我们后来讲叫汉地佛教当中,或者叫东亚佛教当中,观世音菩萨信仰是影响最大的,而影响它的根本的,法理上的依据,就是《法华经》。
在《法华经》当中,对菩萨行当然有很多论述,但是不管怎么样,菩萨行的根本宗旨,要救度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得到究竟解脱。众生根器不同,前面我们讲到过,每个人的因缘不同,菩萨救度众生的方式当然也随之不同。在《法华经》当中也有论述。然而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当中,这是《法华经》的重要的一品。这一品重要到什么地步?重要到,后来有单行的,有很多人,朋友,也许没有读过《妙法莲华经》的全本,但是很多朋友应该读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或者简称“普门品”,这是《妙法莲华经》的一品。但是它重要到后来单独行世,被抽出来,作为一部独立的经典。
而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当中,就叙述了观世音菩萨,因为有大威神力,所以能够救度众生,各种苦难众生,只要一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只要一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就摆脱了各种苦难,所以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而这个观念,就来自于《法华经》,来自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而这一品,也成为《法华经》当中,最广为人知的,很多修行佛教的,或者说对佛学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必修的一部经典。
王彬先生基于对汉译本和著书的研究,归纳出来的《妙法莲华经》的主要思想,我就为您先介绍到这里。
这一讲咱们就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感谢王彬先生点拨佛理。 再次感谢钱先生广播梵音。 法华殊胜,令人向往!
感恩您的讲解
听你讲课太费劲了,缴费了还不可以听
钱老师讲课有点啰嗦累赘。一集不到15分钟,切入正题用了快2分钟,还一直强调时间不够,真是令人着急
开权(权益之计)显实,会三(声闻,圆觉,)归一。
喜乐从心 回复 @信义施语: 声闻缘觉菩萨
为什么原来可以一直听,现在听一集多一点就自动停了。求帮肋
1354328wuuw 回复 @1353464kcxn: 收费了
感恩钱教授,感恩王彬先生
听先生的讲课,可以让我在喧嚣中将心宁静下来
感谢钱教授的讲解,太好了,慈航普度,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