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殀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孟子∙尽心章》里面的话,指的是第三等人的修持。第一等人是“尽心知性”,第二等人是“存心养性”,尽心就是能率其本性的人,圣人的境界;降一等级,率性不能,但能时时存其心而一心为善,贤人的境界;再降一等级,一般学者的境界,就是“殀寿不贰,修身以俟”。殀寿不贰其心不能固守一善,所以需要修身以俟天命,大多数人应该都是第三等人,那么该如何修呢?请听张讲师的精彩解读!
1、为何圣人要教导第三等人【立命】?
2、如何才算是【立命】?
《答顾东桥书》
(五)
至于“殀寿不贰”,则与存其心者又有间矣。存其心者虽未能尽其心,固已一心于为善,时有不存,则存之而已。今使之“殀寿不贰”,是犹以殀寿贰其心者也。犹以殀寿贰其心,是其为善之心犹未能一也,存之尚有所未可,而何尽之可云乎?今且使之不以殀寿贰其为善之心,若日死生殀寿皆有定命,吾但一心于为善,修吾之身以俟天命而已,是其平日尚未知有天命也。“事天”虽与天为二,然己真知天命之所在,但惟恭敬奉承之而已耳;若俟之云者,则尚未能真知天命之所在,犹有所俟者也,故曰“所以立命”。“立”者,“创立”之立,如“立德”“立言”“立功”“立名”之类,凡言立者,皆是昔未尝有,而今始建立之谓。孔子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者也。故日:此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今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使初学之士尚未能不贰其心者。而遽责之以圣人生知、安行之事,如捕风捉影,茫然莫知所措其心,几何而不至于“率天下而路”也!今世致知、格物之弊,亦居然可见矣,吾子所谓“务外遗内,博而寡要”者,无乃亦是过欤?此学问最紧要处,于此而差,将无往而不差矣。此鄙人之所以冒天下之非笑,忘其身之陷于罪戮,呶呶其言其不容已者也。
感恩!202103070817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313
无法应用的学问,确实有问题。 阳明先生给了后来明师无穷的勇气和决心啊。
格物——“格”心中之物,致知——“致”心中的良知。
做学问真的不能存有私心,不然误人误己
致敬张讲师
大先生!精彩!
主題:合天,惟一的天命 簡介: 番茄成為番茄,蘋果成為蘋果,猴子成為猴子,豬成為豬,人成為人,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的天命,也是教育的至高和唯一的方向。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在每一個真實感受到的自然天賦的節點,无時無刻的存養內在生生不息的元氣,中氣和正氣,順應內在的一气流行,通達自己內在的浩然充沛,自然身心健康,自然人事,人物,人際關係合於自然有序規律的道理,自然是極好的!
说的太好了
“夭寿不二” 无论什么境况,求道的心不变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Li欣茹: 道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