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陈宝国领衔主演的年代醇燃大戏《老酒馆》正在北京卫视、广东卫视、腾讯视频热播,让观众重新领略了老戏骨陈宝国的精彩演技。
陈宝国饰演的陈怀海是剧中的灵魂人物,他身上的那种义气、隐忍、智慧、幽默,被陈宝国演活了。
有网友评价说:陈宝国老师老了,但演技就感觉越来越醇厚了。在他的演绎中,你会忘记他本来是陈宝国,你只会觉得,他就是陈怀海。
从艺40载,百余部影视剧作品,从龙威燕颔的千古帝王到平凡朴实的平民百姓,甚至不入流的地痞无赖,陈宝国都诠释得出神入化。
然而他从不自诩天资过人,每次接到新的角色照例会花上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除了对剧本烂熟于心之外,还要翻阅大量关于人物当时所处的年代环境的背景资料。
为完美还原剧本中陈淮海的形象,开机前的案头工作陈宝国就准备了四五个月,他在心里把角色完整预演了几十遍。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状态,他都做了精细的设计,拍戏时依旧每天做功课,600多场戏大量的台词,在对戏时已经是完全脱稿。
连导演刘江都感叹道:“陈宝国是剧组最用功的,每天晚上都会做功课,头一次见男主角在现场是不用带剧本的,这个太厉害了。”
胡适曾说:“这世上聪明的人很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的只是少数人。”
陈宝国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的演艺圈中站稳脚跟、事业长青,先后获得首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最佳男主角奖等多项大奖,以实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关键就在于他肯用功、用心,成功的背后都是他的笨功夫在做支撑。
演戏如此,其他领域也是这样,“若要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
耍小聪明的人,才会忙着找捷径,梦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鸣惊人,轻轻松松获得成功。
而有的人,懂得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他们愿意沉下心来、舍得下笨功夫。
这种舍得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马云曾给他的下属讲过他喜爱的“荷花定律”:
经过漫长的冬天潜伏,春天荷花张开叶子铺满池塘。夏天,终于荷花开放的时节到了,那是不是荷花会一夜全部绽放呢,不是。
荷花每一天会开放一些,然后第二天加倍开放,假如所有荷花全部绽放用30天,那第几天荷花开放一半?答案是第29天。
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荷花定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
《特别关注》原主编朱玉祥曾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因为傻一点,笨一点。”
这不是说天资不重要,而是心态、坚持、沉淀更重要,更何况“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讲天赋。”
曾在《解放军报》看到“神枪手”周玉明的事迹,让我们领悟了“下够笨功夫,才有真功夫”的真谛。
周玉明来自四川某偏远山村,个头小、胳膊短、体质弱,作为轻机枪射手“先天不足”。他第一次实弹射击时,靶子像是长了脚,躲过了他所有的子弹。
不少人曾劝他放弃当轻机枪射手的念头。
但他想,枪都打不好,哪算一个合格兵?怎么办?一个字:练!
为增加臂力,他每天早、中、晚都要练习抓举20公斤重的哑铃300次;
为增加肺活量,他坚持每天在水中练习憋气;
为练好眼功,他在米粒上用针穿孔,直到能在一粒米上穿3个以上的孔。
苦功夫、笨功夫,坚持到最后就是真功夫。在军分区组织的比武竞赛中,他以10发子弹99环的成绩取得桂冠。
为了再次突破,他又从最原始的“笨办法”开始:他在枪管上吊砖头、立弹壳,逼着自己1小时不动弹;瞪大眼睛盯着秒表5分钟不眨眼,练就了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的“真功夫”。
一个天赋并不好的普通士兵,竟然练就了“神枪手”,确实令人难以理解,而他成功的秘诀并不深奥,就是下笨功夫。
钱钟书先生曾说:“越是聪明的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这里的“笨”并不是愚蠢,而是大智若愚,体现的是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反观当今社会一些有小聪明的年轻人,不愿下笨功夫,不愿意打牢基础,总想绕开弯路走捷径,刚毕业就想干出名堂、步步登高。
他们不知道,“笨”到极点,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的聪明人,20多岁就成名了。
但他常说:“大师都是很笨的人。只有很笨的人才肯下苦功,才会坚持不懈登上顶峰,才会十年磨一剑,一剑号江湖。”
作家唐家三少有次接受采访。
当主持人问到他为什么能够5年蝉联中国作家富豪榜首时,他声音低沉地回答道:“96个月从不停更!”
并补充了一句:“几乎很少有作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唐家三少为了写作不停更,给自己提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要求:
洞房花烛夜,送完客人,爱人休息了,他又继续《生肖守护神》当天的更新;
女儿出生老婆待产那天,他依然更新着《斗罗大陆》;
生日当天发着高烧,他依然坚持更新《天珠变》;
每次作家们一起出去玩,高铁上大家都在聊天,他则拿出电脑开始写作。
他的好友、情感作家陆琪感慨道:“三少不是最有才华的,也不是写得最好的,但他确实是最勤奋的,如同娱乐圈的刘德华。”
我是业余写作爱好者,对此深有体会,也曾走过弯路。
在写作最初,我过于看重灵感,一旦写不出来,就自我安慰暂时没有灵感,等有灵感了再写。然而,有灵感的机会总是太少,所以最初两年我发表的文章很少。
后来,一位编辑告诉我,写作不能仅仅依赖灵感,写作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不停地写,才能越写越好。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听从编辑的话,多读多思考,不管有没有灵感,都逼着自己坐下来写,慢慢地我越写越顺,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多年的写作经历告诉我:下得死功夫,才能写得活文章,唯有日积月累的坚持和沉淀,才能带来喷薄而出的灵感。
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搜尽奇峰打草稿,这说的不仅仅是画画,其他领域也是相通的,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很简单:
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钱穆先生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
学者张自铭评价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
历数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一不印证了钱穆先生的这番话。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的天资一般,他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他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后,他的发展就很顺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
他总结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2017《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并非天赋过人,成为“背诗机”源于22年来反复背诵练习,直到脱口而出;
他还说,终有所成的不是那些貌似多才多艺上蹿下跳的人,而是专心致志惟精惟一的人,“我正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有人问美国“篮球天才”科比为何如此成功,他却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他成功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训练不言自明。
(字数限制,未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舍得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苍海一飞鸿 回复 @榕树下_: 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