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论语》第十篇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

【论语详解】《论语》第十篇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

00:00
04:51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论语》第篇的第二十二章,二十三章和二十四章。


首先我们看一下第十篇二十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这里的“殡”都是一个意思,是指安葬死人,埋葬死人。朋友去世,没人去埋葬。孔子说:“由我来处理丧葬的事,由我来埋葬这个朋友。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因为人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的对肉体的处理我们中国人是把它埋到地下但是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情况,用我们今天话来说就是死都死不起。为什么?一个人去世之后对进行埋藏得需要一笔金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的朋友去世了,没有人给他安葬,就是没有这笔钱,也没有这些人,那么孔子就说由我来安葬,孔子出钱买土地,买棺椁来做一些安葬的事这里就体现出了孔子对朋友的一种义气,这是一种仗义的行为。


篇的第二十三。“朋友之馈虽车马,不拜。”朋友馈赠礼品,即使像车马这样名贵,而不像祭肉这样重要,孔子也不行礼这里就说明了孔子对祭肉的重视。朱熹认为朋友有通财之,什么叫义” 呢?就是说朋友之间财务可以相互往来的,你的朋友缺钱了,你可以把钱借他当然你没有钱的时候,朋友也可以把钱借给你,这就是义”。所以说朋友馈赠孔子的车和马这样名贵的东西,孔子也不行礼


车马其实对古人来讲是最重要的。在论语当中,子路说过这样的话愿车马衣轻裘朋友敝之而无憾。”(《论语》5·26)是一个特别豪爽的人,他说我希望我的车我的马,我的名贵的衣服和朋友一起来分享,破了旧了我也不遗憾。朋友送给孔子车马的时候,孔子觉得这也没什么,也不行礼。但是当朋友送给孔子祭肉的时候,孔子一定是行礼的,因为祭肉在古人的生活当中是最重要的。祭肉首先是祭祀给神灵的,那么神灵享受之后的东西我们再来享受,就说明了我们有了神的荣光,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对神灵的虔诚的思想,虔诚的行为。


我们下面接着来看第篇的第二十四章,寝不尸,居不客。”“寝”是指睡觉,“尸”在古汉语当中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尸体,第二个意思是古代祭祀当中以小孩来代替祖先或神灵坐在台上这种行为,或者这个小孩就称为必须保持一种端正的姿势,别人在进行祭祀跪拜的时候,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个小孩,而是这个小孩所代替的祖先,或者说神灵。“寝不尸”,孔子睡觉的时候一定不像尸体一样躺着这个“尸”第一个意思就是指人的尸体,去世之后应该把他的尸体放正。孔子睡觉的时候一定是侧卧着,不是躺着,我们现在的科学也证明人睡觉的时候侧卧,这更有利于人的身心的健康,特别是不压迫心脏


居不客”,平日闲居的时候,不像接见客人那样正襟危坐。我们前面讲过一“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7·4)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一定是展的和乐的样子,如果说你家来了一个客人,那你就不能过分地放松了,你一定端端正正坐着古人的坐是一种跪坐,双膝着地,跟我们今天是不一样的那么孔子在的时候说居不客”,就是不像接见客人那样跪坐着在地上,而是很自由坐在地上,和前面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是一个意思。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邢春宇

文字转换:陈妍竹妈妈

文字一校:夏紫轩妈妈

文字二校:滕亚慧

工作协调:朱明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锦瑟细嗅蔷薇

    声音有点小,其它不错

  • 1384291jruu

    2021.9.1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