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论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随园食单》——《所见》

146 论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随园食单》——《所见》

00:00
08:05

你好,我是方舟。欢迎来到《小学应学必背75首古诗词》的学习课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兼诗人郑板桥的题画诗《竹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朝诗人袁枚的古诗《所见》。

 

袁枚生活在清朝乾隆时期,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安稳、太平的年代。他的一生也是顺顺利利,按部就班。先考试,后当官,成为了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美食家。诗人和散文家能理解,这美食家是怎么回事啊?原来他在33岁的时候主动辞职,在南京的清凉山买了个旧园子,叫“随园”。袁枚在这大园子里种花种菜,旁边还有山有水,亭台楼阁,样样不缺。所以就有很多人来这里游玩,他也很欢迎。等人来的多了,他就开始出大招,推出了“袁氏私房菜”。好家伙,袁枚要是生活在现代,肯定是个特别会搞营销的人啊!活生生地把一个旧园子包装成了农家院,而且还出了一本叫《随园食单》的美食集,里面记录了各种菜肴的制作方法。一经推出,供不应求,甚至现在还有出版社在出这本书,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袁枚啊!其实自己本身不会做菜,但是在“吃”这件事儿上,可以说是用尽一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是个标准的“吃货”,爱吃,会吃,吃的讲究,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响当当的美食家咯!另外啊,他的文学成就也是相当高的,袁枚提出的“性灵说”是清朝诗坛最重要的诗歌理论之一,说白了就是“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全看我心情。”就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所见》,下面我们请朗诵艺术家、央视主持人詹泽老师示范朗读这首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简直是幼儿园小孩儿都能不学自通的一首诗。语言简单通俗,除了这个“林樾”,我们要把他理解为:道旁成荫的树,其他的都很简单。这首诗大概讲了这么个故事:小牧童悠然自得的骑着黄牛在树林里转悠,响亮的歌声震动了整个树林。他一心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突然,这个牧童紧紧的闭上嘴巴,小脸儿严肃认真,从牛背上跳了下来。大眼睛紧紧的盯着树上的蝉,忍不住想爬上去捉一只呢。

 

就这么一件小事儿,诗人袁枚就把它生动形象的记录了下来。而且这首诗诠释了袁枚提出的“性灵说”。因为很多古人在写诗的时候爱用典故、比喻,显示出自己的风范和文采。但是袁枚觉得何必拐弯抹角让别人去猜呢?直接一点他不香吗?看见这件小事儿我就简单的把他记录下来,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不在意,我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怎么着吧!

 

袁枚的性灵说虽然推崇直接了当的写诗方式,但你也别小瞧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对牧童动作和神态变化的描写,突出牧童活泼天真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无限情趣。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首诗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吧。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充满了童趣。在朗读的时候语调明快、轻松活泼。这首诗通过短短二十个字,讲述了乡间偶然所见的一件小事,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这种画面感。牧童骑黄牛,语气平缓,娓娓道来,朗读节奏大致为212,歌声振林樾。说歌声特别响亮,所以朗读时音调升高,声音明亮。把小牧童那种天真可爱,悠然自得的模样用声音展现出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忽然”这个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的性格,都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读时,语速加快,读出这种“忽然”的感觉。“闭”和“立”这两个动词用的也特别好,我们都能想象出牧童当时的天真和机智。在朗读的时候,要边想边读,把这个小牧童的神态、动作,当时发生的事儿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把听众带入到你营造的场景中去。给大家一种现场感,有一种“我就在”的感觉。

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吧!赶紧去课程图文里做做我为你准备的试题吧!下节课我们要学的是清朝诗人高鼎的古诗《村居》,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