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管理的核心

发刊词:“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管理的核心

00:00
12:59

大家好,我是书享界的创始人邓斌,欢迎大家来到《华为管理之道》系列课程。

 

我是2005年到2016年在华为任职,曾担任华为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高级管理顾问,总共11年。在担任高级管理顾问期间,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接待从全世界各国、各地区来华为深圳总部学习的企业家、访问团队,向他们讲述华为的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分享一些管理经验,前后讲了大概有200多场,人数差不多有3000多人。

 

2016年,我离开华为自己创业,开始对外讲授华为的管理体系,截止到目前,四年的时间里我开设的相关课程大概有100多场,影响人数超过8000人。如果进行自我总结,在过去的这些年,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跟踪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的成长之道;二是观察在这些企业中,获得快速晋升的职场人士的行为模式。这也就是本次课程的由来。

 

记得我刚入职华为时,当时的部门副总裁邢总,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关于任正非早期管理方面的小故事:1995年底邢总进入华为时,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十天速成学管理》。这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书,很薄,还不到一百页。华为的一个中层干部把它翻译成了中文,任正非看后觉得很好,还特地为它写了序。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呢?是因为这个序是任总写于1993年的,当时华为的销售收入只有4个亿,员工也只有400多人,算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公司。在这个阶段的公司通常还没有很多的管理概念,大多数只是在靠着感觉来管理。但大家知道任正非作序写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


他是这么写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千百万人的力量才是强大的。管理几十人、几百人已经很难了,你如果要管理和凝聚几千几万人的力量,那是更加困难,这个东西靠什么?就要靠管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任正非在企业创立早期,就十分注重企业的管理,而且要求华为所有的骨干都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优秀的企业家有很多,但是具备这样管理自觉的企业家却是少之又少。任正非在公司很早的阶段就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并投入很大的力量去丰富企业总体的管理底蕴,因此华为才能发展的如此平稳,并且走得长远。

 

可以说,任正非在管理方面的重视以及长远布局,帮助了早期的华为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从1到多的裂变。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华为向IBM取经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1998年,当时的IBM绝对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巨头企业,年营收高达900多亿美元,而当时的华为年营收不足90亿人民币,两者的差距很明显。而任正非带着高管去参观学习了一圈后,就下定决心要走科学管理之路,于是请IBM的人来教华为如何做管理。


其实当时华为内部反对声音很大,很多人认为IBM太庞大了,华为只是刚起步,学不会,也不好直接套用他们的经验。任正非却严厉地说“现在有多少人有新的想法能超越IBM的请举手,不要怕嘛。当你也能产生900亿美元的产值,我们就应该向你学习,我们就不向IBM学习。


而眼前你没有这个能力,自己学习又不够认真,在没有完全充分理解后就表明一些东西,你那是在出风头。”任正非这席话一锤定音,华为决定学习IBM等西方先进的管理体系。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时间是最公平的,你在哪里用力,哪里就会出成绩。2019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中,华为排在第61位,IBM排在第114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除了上述的成绩之外,华为更值得称道的是,华为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家把三种销售模式,在同一品牌下跑通的企业。这三种销售模式分别是:To大B,To小B和To C。


在华为之前,就算一些老牌的竞争对手,比如爱立信、诺基亚、思科、西门子等,都没敢尝试这样的道路,华为不仅首先做到了,关键是还很成功。而且,华为在经营这三种商业模式的时候,用的是同一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家企业里,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对这些成就,任正非其实并不是十分在意,他曾经掷地有声地说过“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华为不需要历史”,不被“基因论”、“宿命论”绑架,更不会被过去的成就蒙蔽了双眼,始终把客户需求和市场洞察作为未来前进的向导,所以今天的华为才能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在开头的时候,我就提到了自己跟华为的渊源,截止到现在,我已经持续跟踪研究华为的管理模式长达16年,并且得益于业界众多企业对华为管理模式的持续关注,我经常受邀去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和知名大学管理学院讲授《华为管理之道》。在我看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华为管理之道的核心精髓,其实就只有12个字:“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在华为,你可以把12个字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总纲领,其他的精神、思想,都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以客户为中心,解决了企业价值获取的问题;以奋斗者为本,解决了内部价值评估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都是在围绕“价值管理”来展开,其中的逻辑简单明了,我相信,就算我不讲,应该也有很多人已经知道。但可能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简单到我们可以称之为“常识”,所以大家才会忽视它。而任正非却一直都坚信其中的道理,并且坚信这个常识30多年,这也是他管理哲学中的过人之处。

 

正因为如此,我把这次课程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对应的主题思想分别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在讲到“以客户为中心”时,我把它分为三个模块:长期主义、持续变革与危机意识,和学会成为领先者。

 

所谓长期主义,就是企业如何建立正确的长期发展战略,如何坚持这个“主航道”,其基础是“以客户为中心”,这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持续变革与危机意识,旨在提醒各位企业家朋友注重公司内部的改革。任正非危机意识非常强烈,华为重改革,是业内公认的。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华为的文化,思考企业如何自我批判,如何建立自查体系以及如何自我“治疗”,“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这绝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


而学会成为领先者,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如何在“主航道”内乘风破浪,成为行业佼佼者。不管是华为的无人区思想、针尖战略,还是2012实验室,都是大家可以参考借鉴的点。

 

课程的下半部分是“以奋斗者为本”。我也把它分为了三个模块:任正非的领导特点、华为的选人用人、授权与激励。

 

任正非是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没人会质疑这一点,那他到底是如何管理华为的,他又有那些领导特点?华为作为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企业,这样强大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当企业招揽了足够多的人才,如何激活他们,就是一大难题,如何合理地分配权力,也是一大难题。其实,华为也曾被这样的难题困扰,那么华为是如何一步一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大家不要着急,在课程的这一模块中,我将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学习华为的管理体系,应该重点研究它的管理之“道”,需要配合特定的场景去思考。因为每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赛道、规模、阶段、商业模式、体制、团队、资金力量都不一样,而且不同企业的领军人风格也有很大差异,脱离场景去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这点,我在这里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农夫觉得地主家有钱是因为他家牛养得好,就跑去问地主怎么养牛。地主被农夫的诚意所打动,就告诉农夫:我是引进什么牛种,怎么给牛吃草,给牛听什么音乐促进消化等等,农夫这一听很受益,如获至宝,回来变卖家产也按这个法子去搞,结果不久他的牛不但没有养得非常好,反而饿死了。


为什么?因为农夫家那块地是薄田,产出的粮都不够耕牛吃,他忘了地主家所有养牛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人家的田很肥沃,肥田才有足够粮食养牛,而且有余粮拿到集市上去换钱。薄田养牛的逻辑与肥田养牛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咱们作为学习者去研究华为的管理,也不能脱离华为实际的经营场景,管理和经营是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而且管理再强永远是第二性,经营才是第一性,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于经营。


因此,在这个系列课程中,如果华为的管理实践能在“道”层面给大家带来一些触动、启发和反思,结合自己企业的“家底”去做一些改进,我就很欣慰了。

 

最后祝愿大家能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736619khjp

    你就吹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