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内容:《传播学引论》第八章效果分析:劝服艺术(上)
音频:小朱学长
知识点一霍夫兰、耶鲁学派及态度研究
霍夫兰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是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后执教于耶鲁,开创了耶鲁学派。霍夫兰致力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研究,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态度研究成为“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范畴,一般是指个人或团体对某人某物、某一事情或某种观念的心理倾向。霍夫兰认为,态度由三个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认知是对态度对象的认识了解,情感是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映,行为则是由态度对象引发的实际行动。态度的基础是认知,但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情感,行为则是情动于中发于外的自然结果。
以霍夫兰为核心的耶鲁学派研究宗旨在于: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哪些条件可使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其研究有三个特点:1、致力于理论探讨与基础研究;2、从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引申出理论上的创见;3、强调通过控制性实验来测试研究命题。耶鲁研究被公认为“态度改变研究最杰出的创举”。
当然,耶鲁研究也有局限性,首先,耶鲁学派学者过于拘泥实验数据,而实验环境大多是人为的,同实际的、千变万化的传播环境相距甚远,其理论一旦付诸实践便显现出破绽。其次,耶鲁研究总是集中在某个孤立的变量上进行研究,忽视了事物之间普遍且有机的联系。
知识点二从传播来源看劝服
从传播来源的角度看,有三种变量对劝服效果具有制约作用:传播来源的可信度、知名度和动机。
1、信源的可行度
霍夫兰通过实验发现,可信度高的传播者比可信度低的传播者更能使传播奏效。
不过,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实验对象对传播来源的印象逐渐淡漠,保留下的内容就只有传播内容本身,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效应⭐(sleeper effect)”。
所谓休眠效应,是指信源可信度带来的传播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短期来看,传播内容的说服性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低可信度的信源由于信息来源的负面影响,其说服性不能够马上发挥,而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很强。但是长期来看,信源可信度的劝服效果会衰减,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霍夫兰对信源说服效果研究所带来的启示有两点,一是,为了提高传播效果,要重视传播来源的可信度。二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还是在于传播内容本身。
2、信源的知名度
耶鲁研究证实,传播来源的知名度与传播效果成正比,信源知名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大,反之则越低。知名度和可信度统称为“威信”,传播者的威信越高,劝服力度就越大,效果也越佳。广告商选择明星代言,就是源于这个道理。
3、信源的动机
当传播者的传播动机同自身利益相悖时,劝服力量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传播者威信不高,也能促使人们的态度发生转变。比如男性主张妇女解放远比女性鼓吹女权主义更有说服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传播来源的宣传意图如果十分明显,也会阻碍传播奏效。
恭喜小伙伴完成第三十七天学习打卡,记忆效果如何,坚持打卡关键词,回顾今日知识点!
连续转发推文20天即可解锁两本笔记及精美新传考研台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