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滑铁卢】二:格鲁希的一秒犹豫

【决战滑铁卢】二:格鲁希的一秒犹豫

00:00
13:14

二十年戎马生涯中,拿破仑的检阅从未像这次这般壮观热烈。欢呼声直至十一点才渐渐止息,比预计的总攻时间延迟了两小时。


灾难性的延迟!——炮兵先是接到命令去轰炸山头上的英国红衫军。接着,内伊,这位“英雄中的英雄”率领步兵冲锋。拿破仑的决定性战役就这样打响。


这一战役虽被后人无数次描写,但读者却对阅读这一令人激动的转折时刻从不厌倦。时而读瓦  尔特·斯科特的伟大篇章,时而读司汤达的战争插曲。


无论近看还是远观,无论从统帅的山头上看,还是从盔甲骑兵的马鞍上看,这次伟大的战役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它是一部紧张刺激的具有戏剧性的不断变换于恐惧与希望之间的艺术杰作,并突然以一场巨大的灾难收场。


它是悲剧的典范。欧洲的命运系在拿破仑的命运上。拿破仑的存在犹如精彩的焰火,像一枚华丽的炮弹,在骤然跌落、永恒熄灭前再次冲上云端。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法国军团攻占了高地,占领了村庄和阵地,继而又被击退,又再次发起进攻。上万具尸体覆盖了潮湿泥泞的空旷山坡。


除了两败俱伤之外毫无结果。双方人马筋疲力尽,双方首领心神不宁。他们都清楚,胜利属于最先得到增援的一方。


威灵顿等待布吕歇尔的增援,拿破仑则寄希望于格鲁希。


拿破仑焦虑地不断端起望远镜,不断地向格鲁希一方派去新的传令兵,只要他的元帅及时赶到,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就能再次照耀在法兰西的上空。


格鲁希并未意识到拿破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于6月17日晚间奉命出发,按预定的方向追击普鲁士军队。


雨停了。头一天才初尝火药味的年轻士兵们,就像走在和平的土地上一样大摇大摆:敌人依旧没有出现。他们也始终没有发现受创的普鲁士军队的踪迹。


一早,格鲁希元帅正在一户农家匆忙吃着早餐,脚下的地面却轻微颤动起来,大家赶紧屏住呼吸。低沉而渐次消散的声音一次次传来:这是火炮。


是远处炮手开炮的声音——其实也不算远,顶多三小时路程。几个军官为了更准确地辨别方向,以印第安势趴在地上。


远处沉闷的轰隆声不断袭来。这是圣让山的炮火,滑铁卢战役打响了。格鲁希征求下属的意见。


他的副手热拉尔焦急迫切地要求道:“赶紧向开炮的方向挺进!”


第二个军官表示赞同:“赶紧行动!”所有人都毫不怀疑,皇帝正在攻打英军。一次艰巨战役已经打响!但格鲁希却犹豫不决。


他习惯于服从,此刻依旧哆嗦着抱着一纸公文:皇帝的命令是追击撤退的普鲁士军。热拉尔见他犹豫不决,更加焦急难耐。


“向开炮的方向挺进!”当着二十名军官和平民的面,副官的请求听起来更像命令,这使得格鲁希大为恼火。


他强硬而严肃地说:皇帝不发令,他绝不违背职责!军官们十分失望,而火炮声却在这时不祥地消失了。


热拉尔做出最后的努力:他诚恳地请求,至少允许让他率领一支部队和一些骑兵冲向战场。他保证及时赶到。格鲁希思考片刻,也就思考了一秒。


格鲁希思考了一秒。这一秒造就了他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他在瓦尔海姆的这家农舍里的瞬间决定,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而这一关键决定却出自他这样一个迂腐平庸之人的口中——多么不幸!这一秒钟掌握在一双紧张地攥着皇帝命令的手中。


假如在这一秒中,格鲁希能勇敢、果断,能不愚忠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征兆,法国就能得救。可惜这个屈从之人只会听命于一纸公文,而听不见命运的召唤。


格鲁希用力地摆了摆手。不,这样做不负责任。他说。不能把这支本来就力量薄弱的部队再次分支。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别无其他。


他拒绝任何违背皇命的行动。军官们愠怒地沉默不语,四周一片死寂。这一秒的决定无论在事实上还是言辞上都无法弥补。威灵顿获得了胜利。


格鲁希的部队就这样继续前行。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攥紧拳头。格鲁希则很快就感到不安,越来越忧虑,因为奇怪,普军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看来他们撤离了布鲁塞尔方向。紧接着,信使汇报了种种可疑迹象,普军已兵分几路,在撤退的路上转移到了战场。


如果此刻,格鲁希不是焦急地依旧等待命令,而是赶紧率军去增援皇帝,一切都还来得及。可是他没有等来任何消息。


只有愈来愈远的低沉炮声震颤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地:那是滑铁卢战役的铁骰子。


时间已是下午一点。四次进攻虽然均被击退,但拿破仑已在威灵顿的主阵地打下严重缺口。


拿破仑决定发起总攻,对英军阵地加强火力。在连续炮击的硝烟帷幕尚未遮掩山头,拿破仑向战场看了最后一眼。


他注意到东北方向一支黑压压的队伍,一支新队伍!正从林中涌出。所有望远镜都马上向此处望去。


难道是格鲁希果断地违背了命令,惊人地及时赶到?不!——一名俘虏汇报,这是布吕歇尔将军的先遣部队,是普鲁士士兵。


皇帝这时意识到,那支被击溃的普军已经摆脱追击,抢先与英军会合。而他自己的三分之一兵力却在一片空地上毫无意义地尾随。


他立即写信给格鲁希,命令他拼尽全力向自己靠拢并阻止普军向威灵顿的战场集结。


内伊元帅也同时收到了进攻命令。在普鲁士部队抵达前,他必须歼灭威灵顿部队:对于突然骤减的胜算来说,赌注再大也不为过。


接下来的整个下午,不断投入的步兵兵力向威灵顿高地密集发起进攻。


他们一次次冲进炸毁的村庄又一次次被击退,擎着飘扬的旗帜,他们又冲向已经不成型的方阵,但威灵顿依旧坚守不屈,格鲁希依旧没有消息。


“格鲁希在哪里?他究竟待在哪里?”拿破仑看着正在逼近的普军先头部队,烦躁地嘟囔着。就连他手下的指挥官也焦急难耐。


尽管三名骑兵已人仰马翻,但内伊元帅依然决定带上全部法国骑兵殊死搏斗。他的果断勇猛和格鲁希的优柔寡断恰恰相反。


万名骑兵、步兵决一死战。他们踩烂了英军方阵,砍死了炮手并冲破了防线。尽管他们再次被迫撤退,但英军的军力已经溃败,布满山头的严密防线开始松动。


伤亡惨重的法军骑兵被炮火击退时,拿破仑最后的预备队,老近卫军正艰难而缓慢地向山头进军。能否攻占山头将决定欧洲的命运。


双方的四百门火炮从早上就开始不停地向对方轰炸。骑兵的铁蹄踏响整个前线,冲向火力强劲的方阵。震耳欲聋的战鼓响彻整个平原,大地颤抖!


但山头上的两位统帅却并未专注于人声鼎沸的战场,而是倾听低微的隐隐之声。


他们手中的两只表嘀嗒响着,声音像鸟的心跳般微弱,却超越所有震天的吼叫。拿破仑和威灵顿,两人都紧抓着计时器数着时间,一分一秒——时间将带来决定最后胜负的增援部队。


威灵顿知道布吕歇尔已在附近。拿破仑则寄希望于格鲁希。双方已再无后备部队。谁的增援先到,谁就能赢得战争。


两位统帅举着望远镜望向树林边缘,好似一阵青烟,普军的先头部队依稀可见。可这些人是散兵还是格鲁希追击的整个普军?


英军和法军像两个筋疲力尽的摔跤手,一个只能作最后的抵抗,一个已力气全无。他们对峙着,喘息着做最后的较量:决定性的最后一局就在眼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rossMultiverse

    我发现茨威格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啊,喜欢把重大的历史事件转折聚焦在某个人物事件上,我还是觉得马克思的群众史观更令我信服,偶然之中也有必然,许多事并非一种因素造成,始终是某种历史趋势。就像拜占庭没有那扇门也会陷落,拿破仑躲得过英军也可能躲不过其他人联军

    看不懂你的眼 回复 @CrossMultiverse: 读一下书名你就明白了。

  • 晓来谁染枫林醉_

    作者是从结论倒推回去的。如果格鲁希回头原著拿破仑,普鲁士军队也跟着返回战场。和英军内外夹击法军。法军同样是很危险的。如果法军战败。历史是不是又该讽刺歌露西不遵守拿破仑的作战计划沉不住气了呢?这件事儿还真不好说。

    百事还不错 回复 @晓来谁染枫林醉_: 同时回击 如何夹击?要知道拿破仑可是一直压制着对面 再不济也不至于溃败 最少也是平局

  • 朕甚是乏了

    破轮不防滑!

  • 小手乱舞

    在上帝角度俯瞰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将在外有所不受,成则流芳百世,败则遗憾终身

  • 盗听者

    所以格鲁希和空气斗智斗勇了半天

  • 林悦熙

    拿破仑只是法国的拿破它,并非欧洲的拿破仑。以所畏的民主自由挑起战争,改变欧洲的命运,用意识形态撼动民族主义,最终只有失败!

  • 1506407mrgi

    唯一统一欧洲的机会就给这么个人浪费了!

  • 考拉_mvz

    事后诸葛亮。格鲁西做的没错。

  • 1506407mrgi

    这一段听的我心都碎了,可怜的拿破仑一世英名,却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怎么一个人手里。何为追击!你连对方的去向都搞不清楚往哪追。这些事情听起来是冥冥之中已有天数。拿破仑知道自己必败的那一刻,肯定会心生一个念,我一定是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