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1

事实1

00:00
09:55

事实1:高知人群对世界的认知反而偏差更高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再次来到老齐的读书圈做客,我们总说,人的这一生,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会决定你的方向,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叫做进步,而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则很容易适得其反,南辕北辙,那么今天我们找来了一本有关于决策的畅销书,叫做事实,他的副标题就叫做,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这是一本连比尔盖茨都大加赞赏的书,盖茨甚至说要用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工作,这本书可以矫正我们对于世界的很多误解,让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思考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偏爱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解读,喜欢挖掘数据背后的一些故事,并作出简单的呈现,作者讲了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喜欢看马戏,特别喜欢吞宝剑那个表演,他也试着做了一下,但是他没有宝剑用的是鱼竿,结果怎么都不行。后来他真的请教了一个口吞大宝剑的表演者,这哥们乐了,说你吞鱼竿肯定不行,因为喉咙是扁的,我们只能吞下去扁的东西,作者这才恍然大悟,这种表演其实就是一个激发人的想象力的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其实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错误认识,先入为主,或者想当然,把我们引向了歧途,并不能够反应现实。比如他问,在过去20年,全球的贫困人口是怎么演变趋势,增加了,不变,还是减少了一半,事实上是减少了一半,但是答对这道题的只有9%,还有你认为世界上有多少儿童注射过疫苗,2成,5成还是8成,其实答案是8成,但是只有13%的人回答正确。


 


在他的测试中,一些高知人群,他们的回答正确率反而要低于普通人,所以这让他感到很震惊,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反而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大多都是错误的,甚至低于大猩猩的随机选择。后来他想了好久,终于意识到,这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缺乏知识,因为如果真的缺乏知识,就会像大猩猩一样随机选择答案,我们回答的更差,是因为有明显的错误认知,而错误的认知,竟然比完全无知还可怕。


 


所以,问题的关键来了,要想根除无知,光提高认知是不行的,还要升级知识系统,让大家能够正确的思考,正确的补充知识。形成良性的知识反馈体系。这其实也是像老齐说的,光读书是不行的,关键是读什么书,如何结合书的内容思考自己,这其实就是非常重要的自学习能力,大部分人读书只是看了,却不思考,这也不会有什么用。更有甚者会读一些有害的书,从而形成更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么努力学习,反而有害。


 


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观,当他们一想到是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想到了战争,暴力犯罪,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等负面信息,好像什么事情都在变得更糟,富人在变的更富,穷人变得更穷,我们也在快速的消耗着自然资源。但这种对世界的印象,其实都是过分情绪化得来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误导。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生活在中等收入水平,虽然不是中产阶级,但也算不上极度贫穷,大部分人的状态都是子女可以接受教育,享受医疗,可以出国旅游。世界其实正在逐渐的进步。


 


那么错误的世界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因为我们的心理误区,从而造成的视觉错觉,比如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加上向内和向外的两个标志物,你就会感觉他们不一样长。这其实是本能的反应,是我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固有思维逻辑,我们喜欢听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是因为在原始社会,这是所有的信息来源。我们对糖非常喜爱,吃点东西就长脂肪,更是因为过去食物短缺,所以这是我们身体设计的储备能量的方式。只是最近上百年社会进步的太快了,让我们的进化跟不上世界进步的步伐。这才产生了巨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以数据作为根治无知的良方,以理性作为心灵平静的源泉,简单来说,就是要实事求是,别被感情所误导。


 


下面我们看第一章,一分为二,他之前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给大家展示各个地方的儿童死亡率,比如马来西亚只有千分之14,他说这就代表了,马来西亚家庭,是有充足食物的,他们也有干净的饮用水,儿童是脆弱的,儿童死亡率低,就表明社会整体的进步程度。而巴西则高达千分之55,坦桑尼亚更是千分之171%,那么这些国家的情况恐怕就完全不同了,另外,数字还可以纵向对比,比如同样是沙特,在1960年儿童死亡率是千分之242,而现在已经降到了千分之35,几十年之间,沙特一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者主要想说,一分为二是人类十大情绪本能中的第一个,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世界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一个富有的,一个贫穷的,比如儿童死亡率,在落后地区确实是最高的,人类生存也确实非常困难,有些同学认为,这些穷人,永远不可能像西方国家的人民一样生活。那么作者开始抬杠了,穷人到底指的谁?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还是其他的。所以这种标签贴的并不准确。


 


类似的还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当你发现,要把世界一分为二的时候,似乎怎么定义都不那么贴切。作者就用儿童死亡率这个指标做了一张图,横坐标是每个女性生育儿童数量,纵坐标是存活至5岁的儿童数量。左半边是发展中国家,右上角一块是发达国家。这两个组别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鸿沟。发展中国家,有125个,发达国家有44个,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只有15个国家。这一切看起来很完美,他真的把世界一分为二了,但问题是,这张图其实是1965年的图,已经严重过时了,而到了2017年,这张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大部分国家的儿童死亡率,都已经低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发展中国家的框内,已经基本空了。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即便你能完美的把世界一分为二,那么时间也会来啪啪打脸。现在世界贫富的鸿沟正在消失,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中间状态,只有少部分生活在两个极端。所以我们应该有个基本的认知,绝大多数人,跟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是差不多的。比如问你有多少女孩能接受小学教育,20%40%还是60%呢,答案肯定是最高的那个,60%。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完美。还比如有多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绝大部分人猜是59%,但其实只有9%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既不生活在高收入国家,也不生活在低收入国家,全世界近8成的人口活在中间地带,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加在一起,全球已经有91%的人口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也融入了全球市场。他们也能拥有电视,移动电话,也能消费的起汽车,住房。所以如果你错误的把这些人当成是低收入人群的话,那么你将失去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的社会不是一个哑铃型的社会,而是一个枣核型的。甚至如果要划分的更细致一些的话,中间这个级别可以再划分一刀。


 


最穷的人,是一天收入2美元以下,大概占全世界人口的9-10%,大概7亿左右,而次穷的一波人,每天每人收入在2-8美元之间,这部分大概占30亿人,中高收入人群是每人每天8-32美元之间,这个跨度有点大,但是其实只有20亿的人口,最富的10%,每人每天收入在32美元以上。换算成人民币,按照1:7的汇率计算,每人每天收入224元以上,你就是世界上最富的10%了,如果你们是三口之家,夫妻两个人月入都过万,也就是家庭年收入超过24万,那么你们家已经是全世界最富的10%之一了。幸福是不是来的太过于突然。即便你目前还没有达到,那么大部分,也应该是中高收入那一档次了。家庭月收入还不过3000元,这个指标。跟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农村平均可支配收入,每人每年是15000元人民币左右基本吻合。


 


从最低的级别,进入最高的级别,通常是要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时光,当然有时候你也未必需要多么奋斗,比如我们爷爷那一代人,基本还属于最穷的一波人,那时候有很多都是逃荒来到了大城市,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把生活提升到了次穷级别,接下来我们父辈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进入到了中高收入群体,而我们这辈人再努力,又有很多人都能进入最富有的10%行列了,这其中,也有特别努力的,一代人就晋升两个级别,也有完全不努力,跟不上时代的,人家晋升了他留在原地的。但绝大部分人只要跟着走,都是可以向上晋升的。明天我们继续来讲,一分为二思维误区的危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