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
【释义】怙:依靠、坚持。悛:悔过。坚持作恶,不思悔改。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
春秋时期,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郑国国君郑庄公派使者到陈国去要求和好,并结成结盟。
不料,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不愿与郑国结盟。他的弟弟五父劝谏说:“对邻国亲近、仁爱和友善,是立国的根本。您应该考虑到这些,答应郑国的要求。”
但是,桓公听不进五父的话,反驳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它们才难以对付。郑国有什么作为,能把我们陈国怎么样!”
庄公得知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勃然大怒,亲自率大军攻伐陈国。桓公仓促率军应战,结果大败。
后来,史学家对上面这段历史发表评论说:“友善不可丢失,罪恶不能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最后一定会自食其果。”原文是: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怙恶不悛”的成语,就是从上述评论中演化而来的。
👏👏👏
自“姗姗来迟”后就没有文字注释了,小失望
k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受益匪浅,主播辛苦了
霓为衣兮007 回复 @波仔_ez: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