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莱恩·卡斯凯特
主播:路琨
全文文稿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此次提交审议民法典草案中的继承编里,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将《继承法》中遗产范围,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权等一一列举的方式删除,将遗产范围扩大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将有可能意味着,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都属于遗产,可以被继承。而据新京报此前报道,从《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看,90后三年来立遗嘱人数翻近3倍,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把网络“虚拟财产”写入遗嘱是他们的一个突出特征。
如今,网友们也开始重新讨论,支付宝、游戏币、知识付费账号、微信号、豆瓣号、微博号、购物券等虚拟物品将来是否能继承,以及是否需要继承。它们中有的有人身性质(涉及个人隐私,一般认为不可继承),有的没有(不涉及个人隐私,一般认为可继承)。说起来,这还是一个老话题。你可曾记得,多年前,就有个问法:我去世后,QQ号怎么办?曾经多少有一些调侃意味。而背后自然也有个人主体性意识的崛起。在数字时代,我们的一切都重新被定义,当然也包括遗产。
但是,什么才是网络遗产,或者说“数字遗产”呢?花钱买的皮肤,“辛苦”打下的等级,在网络时代确实可变现,成为可以有偿交换的物品。社交账号、邮箱等个人隐私信息,也可能有部分人(当然不是所有人)希望被继承。事实上,即便我们认同它们的价值,并且也讨论它们是否可以继承,但是也极少有人真会在活着的时候去思考处理这些网上的“身后事”。
这是我们如今讨论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完全进入互联网后几乎全球各地网民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
英国有一位叫伊莱恩·卡斯凯特(Elaine Kasket)的心理学家,从2006年就开始注意互联网时代死亡的法律与伦理。在十余年里,她记录了人们在处理“数字遗产”时遇到的种种困境。在我们离开后,我们在网上的私人信息并不会凭空消失,而会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遗产:“数字遗产”。书评君摘编伊莱恩·卡斯凯特的《网上遗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一书,关注人类在互联网时代的共同问题。“网络遗产”,这听起来似乎还是玩笑话。显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在处理那些明显属于财产范围内的虚拟遗产外,也要将我们所留下的“数字足迹”当作数字遗产的一部分。
1
“数字遗产”是可执行的资产吗?
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数字时代的公民进行分类,但让我们试着按照一个从拒绝者到狂热者的衡量尺度来分类,那么这些公民就可以被分为隐士、实用主义者、管理者、永远在线者和生活记录者。如果你是管理者、永远在线者或生活记录者,请记住这一点:总有一天,你的肉体会消失并陷入沉默,被隔离在墓地的大门后,被封闭在一个装饰性的骨灰瓮中,或者飘向四方,但你或许仍拥有一个相对可见的、有声的、灵活的死后虚拟自我。
你现在越多地参与网络世界,无论是自主选择,还是被强迫,甚至被胁迫参与,在你死后,数字足迹的潜在影响力就会越大。而且,正如你现在所看到的,你的数字足迹很像你实际的脚:结构非常复杂,有许多可以活动的部分。如果把它分解得足够细,研究得足够深入,你就会慢慢地成为一名数字足科医生。在你死后,对你的网络存在很重要的东西有:你的资产、你的自传、未经你授权的传记、你的档案,还有你的卷宗。
数字资产的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它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几乎困扰着世界上所有的房地产规划师、遗嘱认证律师和遗嘱执行人,甚至那些竭尽全力跟上潮流的人。传统的法律与数字平台格格不入,就好像有条铁链连接着一个笨重的铁球,拖在它们身后。
在英国,要检验一件东西是不是可以在遗嘱中执行的资产,通常有双重标准:首先,它是不是有形的?其次,它有价值吗?大多数数字移民能够想到的资产或遗产大抵符合这两项标准。
工党女贵族、资深播音员兼记者琼·贝克韦尔(JoanBakewell)也不例外,我在主持的一个广播节目中见过她。“我需要说服你们,”她对聚集在英国广播公司大厦的专门小组说道,随即援引了资产有形性测试,“数字资产会是一个多大的问题?我是老一代人,我认为资产是家具、书籍和照片,是所有你能处理的东西。但数字资产储存在网络空间里。”过了一会儿,她又提高了要求,进行了第二次测试。她在Facebook,甚至Twitter上建有账号,但她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两个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本身具有价值。“在我看来,它们会消失,”她说道,“只有我这一代的人会这样想吗?……我只知道‘资产’意味着价值。”
我知道她有多怀疑这个概念,因为节目制作人告诉我,琼女士一开始就不相信数字遗产的话题居然可以持续45分钟。然而,英国数字遗产协会的创始人詹姆斯·诺里斯(James Norris)在短短45分钟里甚至不能说清楚这个话题。
为了做到简洁明了,他把自己所认为的数字资产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具有货币价值的数字产品。对于其中一些产品,我们可能拥有用户许可,而不是直接拥有它——我们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的电子书、音乐和电影的“所有权”可能会过期。而对于另一些产品,即我们的原创著作、音乐作品、艺术图像或摄影作品,我们可以更确定地拥有以数字形式储存或出版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须遵循相关的继承法。
换句话说,除非遗嘱中另有规定,否则这些数字遗产的控制权属于你的近亲。这听起来很简单,是吗?然而,如果你更深入地研究这些宽泛的类别,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迷失在了迷宫中。更复杂的是,詹姆斯提到的第二类数字资产包括“情感的、个人的”资料。你可能会认为它们有价值且有形,但这些资料在法律上不会被认为是资产。而且,分类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在于它的规模。
2
有多少人对数字遗产的处置做好了安排?
为了让你有个概念,你可以上网搜索一串关键词,比如“数字遗产/数字资产”。请注意,当你这样做时,你的搜索可能会被跟踪,你很快就会开始看到房地产广告。让我们来看看搜索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工具之一:“数字资产盘点工作表”。
这张特别的工作表一开始很简单。第一类是“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外置硬盘)。表格中有几行用来列出设备的名称、用户和密码。当我对自己家里的设备以及我如何管理它们进行脑内盘点时,我很快意识到,自己不仅需要将行数翻倍,还需要准备橡皮擦,以修改不断变化的密码。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橡皮擦?因为如果它是一个数字文档,而且以数字形式存储,我的亲人就需要先输入密码才能阅读这个文档。由此,文档的类别迅速增加,不仅指技术资产,也指具有财务价值的东西,有些只是管理这些资产的数字门户。有些属于自传体数据——语音数据、视觉数据,以及他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在线方式获得的音频或视频资料。有些指的是你的数字档案——那些并非有意记录的、你从未打算与他人分享的资料,比如电子邮件和历史消息,或者你储存在设备上的文件和照片。有些东西不需要传承下去,只需要关闭,比如在线订阅的报刊杂志。
我敢打赌,数字资产盘点工作表上的一些数字资产对你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而另一些则是你从未想到的,可能会在你离世后给某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受益账户,如航空公司或其他旅行里程,酒店奖励计划,或不同零售商的忠诚度计划;你所有的电子邮件账户,新的、旧的,工作的、私人的;你的许多金融账户,不仅仅是你的银行账户,还有信用卡、共同基金、退休和社保账户、员工福利账户、PayPal,与亚马逊、沃尔玛、乐购、易趣等各类商家建立的在线账户;慈善机构和组织的成员资格;订阅的报纸、杂志、博客;你所有的社交媒体账户;具有现金价值的虚拟货币账户,比如比特币;“第二人生”(Second Life)和“魔兽世界”这类虚拟世界中的具有价值的资料。那些存储在Dropbox(多宝箱)、谷歌云端硬盘、iCloud(苹果云端)和其他云存储网站上的文档不是也该算上吗?还有,不要忘了你自己的网站和域名。
我发现上面的列表缺少了一些东西——应用程序的密码,包括Whats App这类非常流行的信息应用程序的密码。一想到要输入密码,我就有点畏缩,而且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各种假设。
这张表格假设,你很高兴你的近亲或遗嘱执行人能够访问你所有的电子邮件、所有的聊天记录以及所有的个人文件。它假定你对于别人能够在网上假扮你感到满意(至少暂时满意),即使纯粹出于实际的原因。它假定你可以完全相信,在你去世后,只有适合的人能够在适当的时间获得这些资料。它假定,像Yahoo!(雅虎)、Facebook或iTunes这些网络平台得到用户已经去世的风声之前,受信任的人能够登录逝者的账户,直到这些平台的条款和条件迫使它们开始阻止他人登录,并最终删除账户。它假定你不经常更改密码,或者,如果你经常更改密码,你也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能够持续更新这张表格。
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处在一个极不可能实现的领域。据许多人估计,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人立了遗嘱。在你的想象中,有多少人已经对自己数字遗产的管理和处置做好了安排?但有一件事你可以放心地假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上面列出的一系列可能出现问题的假设,就像之前列出的数字资产一样,并不全面。
3
谁来负责保护一个人的线上遗产?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逝者及其遗产都需要一名管家。
那些关心逝者的人一定会通过许多不同的纽带来完成照看工作。第一个照顾者是那些在逝者的遗体走完地球上的最后一程时照顾他们的人,这些人通常是家庭成员和各种类型的死亡工作者,他们的角色由传统、惯例和法律明确规定。处理好遗体后,人们关心和关注的点转向遗产,此时的照看者——通常是遗嘱执行人、个人代表、直系亲属、管理人——也往往知道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受托责任。人们在公墓里购买墓地或骨灰安置所的龛位,伴随而来的任务是在约定期内保护及维护纪念碑。然而,超越这一点,我们便进入了一个更加模糊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了在线领域。
谁来负责保护一个人在生活中留下的更无形、更感性、更数字化的元素,以及这个人在世界上所表达的东西或记忆?谁拥有、管理或照料数字遗骸?谁守卫大门,允许或拒绝某人进入,防止他人亵渎,保存记忆并向其致敬?这种对数字遗产和纪念物的管理,虽然不太清晰,但潜在的责任却很重。
你的数字自传可能不具有任何金钱价值,但说不定也有例外;或许你的财产代理人会把你博客上的文章整理成一本超级畅销书。不过,一般来说,你可以把你的电子自传想象成任何你有意在网上“发布”给读者的、关于你和你生活的东西。
如今,大多数社交媒体和在线出版论坛都能容纳多种类型的帖子:文字的和视觉的;文本、音频和视频;原始资料或他人资料的链接。无论你在发布内容时是不是空闲的,是不是有选择性的,无论你是像一位管理者,还是像一个生活记录者或特别活跃的永远在线者那样持续更新,你基本上都可以创造性地塑造和编辑你的数字自传,它代表着你希望呈现给世人的样子。通过与他人共同构建的对话和“点赞”互动,它也向你展示了我们所有人在生活中的样子,这种形象根植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中。
传统的讣告和悼词是由别人写的,可以很容易地把你描绘得更好、更糟或不同于你本来的样子,而你却无力改变什么,但一个人去世后在网上留下的自画像,让他人很难掌控你将如何被人们记住。已经去世的人在网络上持续控制着自己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可能确实是生动而丰富的,尽管在金钱价值上微不足道,但对许多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当几乎没有人再打印照片或把文字写在纸上的时候。
Facebook这类社交网站的个人页面依然具有自传功能。早在2007年,它就允许人们以各种方式对个人资料进行纪念,并承诺将保留这些资料,作为悼念和纪念的场所。虽然Facebook曾经只关注近期发生的事情,但在2011年,它拓宽了视野,推出了新的时间轴设计,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自传体工具,一个讲述和存储从出生开始的整个人生故事的地方。
一开始,Facebook并不认为自己是逝者记忆的管家,也不认为自己是丧亲者经历的管家,当一名用户去世时,Facebook所实行的对策完全是由他们的法律义务决定的。问题:一个曾经与我们签订用户协议的人现在是一个已故的实体。解决方案:删除。
几年后,也就是2015年,它推出了一项功能,允许人们指定某人在自己去世后管理自己的个人资料页面,而为该功能所起的名字同样意义重大:遗产联系人(LegacyContact)。对我们中的许多或大多数人来说,使用社交媒体意味着生活,而不是预测死亡和考虑遗产。
然而,对于那些意识到遗产的人来说,除非你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并相应地规划你的数字财产,否则你可能会发现,你对数字自传的寿命和完整性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假设。如果你Facebook上的个人资料包含了你的全部历史,以及你从16岁开始拍摄的每一张重要照片,并且你百分百地确定你的Facebook个人资料将永远完整无缺、无穷无尽,让你的朋友、亲戚和后代记住你,那么一些故事可能会让你觉得需要赶快检查网站的条款和条件,特别是自己的账户设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