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很多人在遇到纠纷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想到律师。你去咨询(律师),你问是希望案件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很多人恐怕有一个想法或者价值观,就是希望争议越来越多,因为这个时候可能会给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者机会。比如说夫妻俩想离婚,有些离婚案件找过我,不瞒大家说,我听完之后我经常告诉他说夫妻之间根本没有到离婚那一步。婚姻不容易,两个人的相遇不容易,能够成为家庭不容易,而且尤其是有了孩子,孩子的这一生,如果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更不容易。有的时候他让我找律师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劝和了。但是我也听说过一对夫妻离婚的时候,本来人家他俩还能谈和的希望,结果经过律师谈完以后决定离婚了。
那么对法律或者对诉讼到底有个什么样的态度,孔子有一种非常清楚的说法,就在《大学》的第五章,“子曰:‘听讼,无由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这句话就非常清楚的把我们作为一个法律职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导向,做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说明。孔子说“听讼”,听诉讼就是判案。为什么孔子这么说呢?因为夫子在鲁国做过大司寇,今天来讲就政法委书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边,比如说县官他管什么?他什么都管,民生也管,法律也管,诉讼也管,家长里短都管,治水等等都管。那么夫子怎么判案呢?夫子说,我判案的时候“无由人也”,说我和别人的想法有一样的地方,也就是说,夫子讲的话不是夫子本人的,是代表了当事人的价值观。所以我觉得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人就应该想一想,我们中国人当时想什么,而今天的法律人又变成了什么,在这中间有没有值得我们思考的。
“子曰”,孔子说,判案的时候我和别人差不多,“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说我真的希望天下无贼,没有诉讼。“必也使无讼乎”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就是我希望天下没有诉讼,不要看我是大司寇的位置,其实我希望天下的人根本没有找我判案的,老百姓都很和睦,社会井然有序,人人知书达理,那这个时候没有人起诉,这叫“必也使无讼乎”。还有一种,当诉讼的人来了,比如两个人夫妻吵架,或者说是邻居之间有什么纠纷了,当来到面前的时候,那孔子说,我希望他们带着争议来,不需要法律的判决,让他们没有争议的回去,这也是“无讼乎”。大家发现,无论是第一种解释还是第二种解释,无讼都是让老百姓平息诉讼。我们今天的好多一些法律从业者,恐怕有些人未必这样想,希望法律诉讼多一点,自己可能律师费多一点。那么“听讼,无由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我觉得这个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法律人的一个价值导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北京市的某一个法官去讲课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件事。这个法官是一个厅长,我问他每年接多少案?因为他辖区有几十万人,他每年的案子大概的一般是四千多。这个时候我就问我说你的编制是多少?他说编制有十多个法官,加上合同工,其实总共也只有二十多个人。大家想想这二十多个人,每年有四五千个案子去处理,案子从调查、调解、审理、判决一系列的事,大家想想,这十多个人二十多个人,四五千个案子。后来我就问他,我说你很辛苦,结果说到痛处了,他说我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很晚才回去,而且有些案子特别棘手,很难处理。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案子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的社会治理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这个社会真正的方向应该是无讼或者少讼。于是这个厅长就问郭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您这么说,你接手的这些案子,尤其是民事的案子,如果说从性质上讲,一个教养和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的社会,四千多个案子中间,可能绝大多数根本不必要到你这里来。举例子,案子(里面)有没有孩子不孝敬父母被起诉的?他说有;有没有因为拆迁导致的兄弟姐妹打成一团的?他说有;有没有车发生刮蹭语气不好打产生纠纷的?他说有。就这种现象,其实在一个有很好的文化教养和道德教育的社会里面,恐怕这是不应该存在的,或者说可以不存在的。如果我们国家的文化和道德教育跟上以后,孝敬父母是太正常的事情,如果说人人孝敬父母,你的案子是不是减少很多?兄弟姐妹为了一点拆迁费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是不是减少了?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教育、信仰教育、道德教育跟上了,人人都尊重别人、体谅别人,这个时候因为一点纠纷或者交通事故的纠纷,或者邻里之间的纠纷,是不是就不必要到这里来了。那个厅长听了以后,他说是这样。如果这些真是比较到位的话,案子会减少多少?当时那个厅长说恐怕得减少一多半。所以,夫子说的特别好,真正的法官不是盼着案子越来越多,而是说希望无讼或者希望少讼,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它的诉讼的增加,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病了,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出现疾病以后表现出来。朋友们就(像)身体一样,如果你特别健康,气血非常通达、畅达,身体它不会不舒服,哪里不舒服了,表现为病态了,实际是这个身体出问题了。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从孔子的教育里面吸收智慧。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不能说法院托底,而应该前置,前置什么?把文化跟上,把道德教育跟上,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那个道德传统恢复起来。当我们做到这个的时候,大家知道它的结果是什么?可能由四千个案件,最后变成两千个,变成一千个,或者更少,政法系统变得案件少了,这是一个社会健康的表示。当然,我们从最理想的角度说这个社会没有诉讼,大家都像圣贤一样,才是最好的。当然这个有点天真了,但是至少夫子讲的无讼或者少讼,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今天的法律工作者,应该从这里面得到启发,不是从个人的角度,比如说律师费会增加,从当事人的争议中间能够拿到代理佣金,这种想法应该说是非常小我的,某种程度上也是自私的。而且这种人多起来以后,实际上会祸害社会。大家想想,本来人家的纠纷不大,通过谈谈心,两个人冰释前嫌,握手向好的,结果经过自己一谈打起来了,非闹不可。本来夫妻俩还有情分在,谈一次坚决离婚。或者兄弟姐妹本来拆迁的时候有些争议,但是争议不大,经过化解以后可以握手言欢的,结果搞的是剑拔弩张,非得请律师,非得到法院对簿公堂,这实际上是撕裂社会,是带来社会问题和矛盾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觉得孔子讲的“听讼,无由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它在价值观上给我们的法律人或者每一个法律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们更应该从社会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诉讼问题。当然我们在给社会提供服务的时候,有佣金或者赚钱,这都是应该的,但是我们站在社会的角度,让社会尽可能的减少诉讼,或者说老百姓之间不发生诉讼,应该成为一个方向。如果从国家的角度,那更应该从文化下手,整个社会治理前置之后,就使得经过文化和道德教育浸润之后的老百姓,看的很豁达,心胸非常广大,有正确的价值观,很会处理事情,社会矛盾会变得很少。
夫子说完这个以后,下面又讲了,他说“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也就是说在审判的时候,那个巧言令色的人,无理辩三分的人不能给他机会。有的人颠倒是非、颠倒黑白、巧舌如簧,仗着自己表达能力好,甚至能够把案子实现翻转,夫子说这种人绝不给他机会,要识破他,叫“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是什么呢?实际上这里面讲了两层意思。第一个它包含老百姓对国家的公权力是要敬畏的,朋友们,老百姓把政府的话不当回事了,这个社会恐怕已很难维系下去了。另外一个,从政府的角度,就是把民心要看的很重,要敬畏民心。也就是说政府在老百姓面前绝对不能耍威风,应该说非常敬畏人民,把老百姓的声音,把民意置于最高的位置,自己要倾听民意,老百姓有诉求的及时回应。
我觉得这次新冠肺炎老百姓有什么疑惑,政府马上就反映,马上就拿出措施来,这个特别重要,这叫大畏民志,就是你一定要敬畏民心,要敬畏老百姓的民意。
下边讲了,“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是什么?这就是抓到了根本。根本是什么?政治管理的根本其实就是民心,就是民意。一个人只有把民意和民心给重视到了、反映出来了,而且还绝对不是嘴上去说,而且制度设计,政治管理的活动,能够随时随地的倾听民意,重视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声音听进去、反映出来,这个政治才是抓到了根本。那反之,一个罔顾民意,不尊重民意的政治,一定是穷途末路。
购课程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就“讼”字而言,在我理解就是言说公平。但是公平能用言辞解释到位,真正做到很难。有些人明明有理,但是由于证据、人脉、自己的失误等等反而败诉。当今是法制社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所应当,但是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人情观,反而会左右一件案件的结果。比如说父子诉讼,可能法官通过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会将双方的心结打开而握手言欢。所以很多人诉诸法律,初衷不一定是求结果,而是想让自己的心气顺。因此提升自己很重要,境界提升很多事情就会自动消失,因为在你此刻的眼里已经不是事。不争、不纠结就不会死缠烂打,就不会麻烦缠身。福虽未至 祸已远离就是这个意思。感恩老师的精彩讲解
人本质就是动物,出于生存需要,都有趋利的本性。
人本质就是动物,出于生存需要,都有趋利的本性。同时人又有佛陀的慈悲一面。在纷繁的的红尘世界,为了生存压力,渐渐迷失了心眼。 觉悟寻得解除内心的挣扎之法。 是难能可贵!多听人类经典,寻得智慧之心。收获幸福人生! 谢谢郭老师智慧分享🙏
前不久我的两个女学生立志将来做律师,我就说如果你能做郭建梅那样为“正义发声”的好律师我赞成,如果为了金钱我反对!愿天下无讼!
感谢郭老师的讲解!圣人孔夫子讲“听讼,无由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这应该是法律职业人具备的价值观和人生导向。就是让社会减少诉讼,有的孩子不孝顺父母,有家庭材产分争的,有夫妻吵架的,有邻里纠分的等诉讼,如果恢复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诉讼都能平息的。忠心的希望有人心的法律职业人放下小我自私,去对待处理那些诉讼。谢谢郭老师!
我是一名律师,郭老师讲得非常到位。社会病了,诉讼案件就多了。无讼或者少讼,是法律工作者的价值观和核心要求。我也一直努力这样践行和要求自己。经过文化和道德滋养,使案件减少,从源头上消化社会矛盾。
太好了
天下无贼
祝老师健康!快乐!
听到11-6大学,以后还更新啦,老师
弘正学堂 回复 @1518951wnge: 您好,每周二、四、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