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万燕:从婚礼到夫妻到生育的生命(中)

【赏读】万燕:从婚礼到夫妻到生育的生命(中)

00:00
28:52

1

从婚礼到夫妻到生育,三篇小说仿佛把人的一生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串成了三部曲,并且无形中环环相扣,彼此呼应。《鸿鸾禧》中的结婚如此不堪,是因为婚后的人生更不堪,娄太太是最能体会婚后烦恼的人物,《留情》聚焦到婚后的夫妻相处,米先生和敦凤的共同生活如此千疮百孔,像《鸿鸾禧》的延续,继续延续娄太太和娄先生的美满婚姻假象,夫妻之间的气恼却啃啮着彼此的内心。有夫妻则有生育,就像米先生和前妻生的孩子。《等》的那些人议论的打仗和乱世,尤其是太太们的磨难折射的社会百态,在鼓励生育的口号下,在对推拿孩子的哄骗中,使人看到新生育的生命同样逃不过人生的磨难。

张爱玲在这三篇小说中笔法真实,之前她的小说技术成分更多,现在把握住了艺术的成分,小说艺术成就很高,即使她常用的反讽也都显得比较敦厚,电影手法也不再依靠镜头形式,而是和人物的动作融为一体,尤其对细节的切入进入了事物的存在本质。丢掉了那些附加意义的形容词和可阐释性,仅仅让它们存在着,让读者自己思考。

法国小说家罗伯—格里耶曾说:“在我们的周围,事物无视我们那些泛灵的或日常的形容词的围捕,存在于此。它们的表面清晰而又平滑,完整无损,不带骗人的光彩,也不透明。我们整个的文学还没有成功地切入它们最细小的角落,削弱它们最细微的曲线。”
 
张爱玲在这三篇小说尤其是《留情》中,成功地切入了事物(存在)最细小的角落,削弱了事物(存在)最细微的曲线。她的完成依然有电影元素,然而变化自然,浑然一体,“电影作为心理学和自然主义传统的一个继承者”,张爱玲用文字让读者“看见”动作和物体,“形象突然间一下子(无意中)为它们恢复了它们的现实”(罗伯—格里耶)。

例如:

他们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小小的一个火盆,雪白的灰里窝着红炭。炭起初是树木,后来死了,现在,身子里通过红隐隐的火,又活过来,然而,活着,就快成灰了。它第一个生命是青绿色的,第二个是暗红的。火盆有炭气,丢了一只红枣到里面,红枣燃烧起来,发出腊八粥的甜香。炭的轻微的爆炸,淅沥淅沥,如同冰屑。(米先生和前太太,活着快成灰的生命)

立在书桌前面,高高一迭子紫檀面的碑帖,他把它齐了一齐,青玉印色盒子冰纹笔筒、水盂、铜匙子,碰上去都是冷的;阴天,更显得家里的窗明几净。(米先生因要去探望病重的前太太,遭遇敦凤的冷脸)


虽然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讨论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说:“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

但是从张爱玲自己的创作实践而言,《连环套》之前除了《封锁》,她的其他作品还是在手法上呈现出人生飞扬的一面,她想沉下来,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把握不住时代的动荡,个人情感生活发生变化后,她走向成熟,从《年青的时候》到《花凋》到《鸿鸾禧》《等》《留情》,她真正找到了人生安稳的一面在不安全的,破坏的时代的状态和表现方式,因此也就找到了写作和人生的底子,这些人物,即使在今天,也生活在我们身边,发生着相似的故事。

这三篇小说予人以启示,是素朴的。张爱玲喜欢素朴,认为“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注意是素朴,而不是朴素——素朴是纯粹的,朴素只是老实的。

她放弃了文学的掩饰性,保持了人物一个举动,丢掉了那种从举动而来的假设的激情,例如前面讲过的碑帖笔筒那段。但有的时候还会保留人物这个举动下的激情描写,罗伯—格里耶曾说:“我们会记得,一片风景很“肃穆”或很“宁静”,却不能说出它的任何一个线条,任何一个基本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张爱玲能够非常细致地描写这些线条和基本因素,但也会赋予人物情感:

敦凤站在那里,呆住了。回眼看到洋台上,看到米先生的背影,半秃的后脑勺与胖大的颈项连成一片,隔着个米先生,淡蓝的天上出现一段残虹,短而直,红、黄、紫、橙红。太阳照着洋台;水泥阑干上的日色,迟重的金色,又是一剎那,又是迟迟的。
米先生仰脸看着虹,想起他的妻快死了,他一生的大部份也跟着死了。他和她共同生活里的悲伤气恼,都不算了,不算了。米先生看着虹,对于这世界的爱不是爱而是痛惜。(《留情》,米先生从残虹想到将死的妻,和跟着死的自己从前的人生)

结婚那天还下雨,娄家先是发愁,怕客人来得太少,但那是过虑,因为现在这年头,送了礼的人决不肯不来吃他们一顿。下午三时行礼,二时半,礼堂里已经有好些人在,自然而然地分做两起,男家的客在一边,女家又在一边,大家微笑,嘁喳,轻手轻脚走动着,也有拉开椅子坐下的。广大的厅堂里立着朱红大柱,盘着青绿的龙;黑玻璃的墙,黑玻璃壁龛里坐着小金佛,外国老太太的东方,全部在这里了。其间更有无边无际的暗花北京地毯,脚踩上去,虚飘飘地踩不到花,像隔了一层什么。整个的花团锦簇的大房间是一个玻璃球,球心有五彩的碎花图案。客人们都是小心翼翼顺着球面爬行的苍蝇,无法爬进去。乐队奏起结婚进行曲,新郎新娘男女傧相的辉煌的行列徐徐进来了。在那一剎那的屏息的期待中有一种善意的、诗意的感觉;粉红的、淡黄的女傧相像破晓的云,黑色礼服的男子们像云霞里慢慢飞着的燕的黑影,半闭着眼睛的白色的新娘像复活的清晨还没有醒过来的尸首,有一种收敛的光。这一切都跟着高升发扬的音乐一齐来了。(《鸿鸾禧》,婚礼厅堂变成一个玻璃球,营造着婚姻幸福的假象,所有人的比喻都在残酷——苍蝇,尸首和诗意——破晓的云,燕的黑影中撞击)


童太太交手坐着,是一大块稳妥的悲哀。她红着眼睛,嘴里只是吸溜溜吸溜溜发出年老寒冷的声音,脚下的地板变了厨房里的黑白方砖地,整个的世界像是潮抹布擦过的。里间壁上的挂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心细如发,将文明人的时间划成小方格;远远却又听到正午的鸡啼,微微的一两声,彷佛有几千里地没有人烟。(《等》,童太太悲哀的大半生有如厨房的黑白方砖地,没有干爽的世界,被切割的文明人的时间,在漫长的等待中耗费)




2
三篇小说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我们再分别补充一下小说各自的内涵。

《鸿鸾禧》这个小说题目用的还是同题戏名, 亦名《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豆汁记》,是京剧旦角荀慧生的名剧,取材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讲述穷秀才莫稽被丐头金松的女儿金玉奴搭救,科举得中后,见利忘义,谋害出身微贱的妻子金玉奴未遂,结果痛遭棒打的故事。该戏原名《鸿鸾禧》,是因为头场有鸿鸾星上场,念“姻缘天定”等台词,剧名带“禧”字,属于吉祥戏,这是张爱玲看过的“旧本”。荀慧生后来说“但旧本有鸿鸾星照命,强调婚姻本天定,含有封建迷信色彩。情节上,我认为莫稽忘恩负义,是十足的反面人物,而旧本为维护‘一女不嫁二夫,必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偏要在棒打之后,使二人言归于好,破镜重圆。我每演至此,总感心情压抑,甚为金玉奴不平。但多少年来,一直如此演出,未加改动。” 20世纪50年代,荀慧生将剧本反复修改,将鸿鸾星一场删掉,改名《金玉奴》, 保留了“棒打”,而删去了“团圆”。

可以想见,旧本《鸿鸾禧》中,妻被夫谋害了,夫被妻棒打了,还硬要让夫妻成双,明摆着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假禧”, 最后的团圆也是虚伪的团圆。张爱玲借用这个题目,安排了新娘玉清和新郎大陆看似华美实则虚幻的结婚排场,以这场婚姻为界线,前有娄先生、娄太太错配的婚姻败局,后有二乔、四美、棠倩、梨倩费力谋想的婚姻幻觉,说到底全不过是一场“假禧”。张爱玲通过娄太太小时候看迎亲的记忆和现实的对比无情地揭示出:形式上再华美繁荣的婚姻,想象的时候、旁观的时候,有着虚幻的很广大的喜悦,走进去都是气恼、为难、麻烦的人生。 

娄先生的好丈夫名声,与娄太太的泼悍名声,是他们夫妻联合演给旁人看的戏。事实上,娄太太从头发到袜子都被丈夫嫌弃,嫌她什么都不够,娄太太在冷暖自知的婚姻生活里只有失败和受气,被三十年无数的失败支撑着,用粗豪支撑着,在一堆忙乱、热闹、心思各异的人当中,她似乎孤独地绣着鞋面,却是婚姻里孤独的清醒者,唯其清醒,就更加痛苦。对儿子的婚姻她更加清醒。

在筹备婚礼的大量生活细节和人情世故中,看不到真正的喜庆,现代社会婚姻的本质从无奈、苦涩、妥协和艰辛而来。乱世中的婚礼更是葬礼,也毋宁说就是娄太太的视角。未婚、将婚、正婚和已婚的人,对人生有着完全不同的体味和感受。是真正的苍凉。
    

各人都觉得后天的婚礼中自己是最吃重的脚色。对于二乔四美,玉清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而她们则是精彩的下期佳片预告。(未婚小姑子对婚姻的翘盼)


大的二的,都是好姑娘,但是岁数大了,自己着急,势不能安分了。(未婚的棠倩、梨倩急着找人出嫁)


乐队又奏起进行曲。新娘出去的时候,白礼服似乎破旧了些,脸色也旧了。(将婚的新娘玉清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进入婚姻的苦涩)


饭后,嚣伯和他自己讨论国际问题,说到风云变色之际,站起来打手势,拍桌子。娄太太和亲家太太和媳妇并坐在沙发上,平静地伸出两腿,看着自己的雪青袜子,卷到膝盖底下。后来她注意到大家都不在那里听,却把结婚照片传观不已,偶尔还偏过头去打个呵欠。娄太太突然感到一阵厌恶,也不知道是对她丈夫的厌恶,还是对于在旁看他们做夫妻的人们的厌恶。(已婚娄太太对婚姻的厌恶)


亲家太太抽香烟,娄太太伸手去拿洋火,正午的太阳照在玻璃桌面上,玻璃底下压着的玫瑰红平金鞋面亮得耀眼。娄太太的心与手在那片光上停留了一下。忽然想起她小时候,站在大门口看人家迎亲、花轿前呜哩呜哩,回环的、蛮性的吹打,把新娘的哭声压了下去,锣敲得震心;烈日下,花轿的彩穗一排湖绿、一排粉红、一排大红、一排排自归自波动着,使人头昏而又有正午的清醒,像端午节的雄黄酒。轿夫在绣花袄底下露出打补钉的蓝布短袴,上面伸出黄而细的脖子,汗水晶莹,如同坛子里探出头来的肉虫。轿夫与吹鼓手成行走过,一路是华美的摇摆。看热闹的人和他们合为一体了,大家都被在他们之外的一种广大的喜悦所震慑,心里摇摇无主起来。(小时候完全不懂婚姻的娄太太和其他旁观者在热闹的婚礼形式下对婚姻的想象)


隔了这些年娄太太还记得,虽然她自己已经结了婚,而且大儿子也结婚了——她很应知道结婚并不是那回事。那天她所看见的结婚有一种一贯的感觉,而她儿子的喜事是小片小片的,不知为什么。(正婚的儿子儿媳和自己的感受不同,娄太太小时候看迎亲一贯的感觉是因为完全不懂婚姻,现在洞悉实质,是破裂的感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缘来是方圆

    张爱玲眼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她笔下的爱情是苍凉的,婚姻是苍凉的,人生也是苍凉的,她的书看多了不由会把读者带入一个阴暗压抑的苍凉世界。所以我都是听完两篇再去听听玛丽苏脑残剧,因为我们既要要认清假丑恶,也要相信真善美。

    leena智慧 回复 @缘来是方圆: 了解一下,张爱玲生活时代;原生家庭 婚姻生活。就可以知道张玲笔下的人物为什么这样了

  • Laforetvintage森林木

    我反而和万燕相反 ,更喜欢前期的张爱玲的作品夸张 戏剧

    1381583acmh 回复 @Laforetvintage森林木: 你应该庆幸,喜欢前期作品的一般都是生活比较顺遂的,喜欢后期作品的一般都是尝过了生活的苦,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生活本身就是千疮百孔…

  • 闲临牗

    是的这些短篇更具艺术性,精致犀利独到的某种程度的唯美

  • 张小赖p

    虽然婚姻很可怕 生活很可怕 但是思想一定不要偏激 对文章欣赏明白就可以了

  • 13814290tuf

    非常谢谢万燕老师的解构,特别感慨张爱玲对文字极具魅力的拿捏手法,甚为感动,让我对观察世界体验人生有了新的视角和深度

    13814290tuf 回复 @13814290tuf: 我想在张爱玲内心,世界应是多么诗意,但真实生活在时间磨痕中一层层地剥去了幻觉

  • 美丽人生_s0e

    这种解读类似于应试教育的模板。枯燥乏味无趣,没有独特的深刻的见解,无法引起兴趣和共鸣。加上口音LRN不分导致听觉不适。不但没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反而令人败兴!

    美丽人生_s0e 回复 @美丽人生_s0e: 你喜欢并不表示别人也要喜欢。层次不同认知不同不必强求。是因为见解不同吗?有见解吗?!小学没毕业也敢留言,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乡巴儿进城头一回吧?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吧

  • 李佩佩罗南南

    每每看到犹如一场华丽戏的婚礼场面,我都感觉这是一场祭奠,一个骗局,一出闹剧,人们前前后后都各自扮上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着演出,周围的灯光和音乐衬托着穿婚纱的新娘,新娘拿着花还在笑着,说着“我愿意”的感动着,以为这就是得到,幸福,开始,其实一切都是结束,慢慢把纯洁和鲜红去改变,变污秽,变白,变灰,变黑,所以人们需要这假假的喜气和热闹,好比长长黑夜前彩色的霞。

  • 13555146pde

    老师讲得真好

  • 18600073bib

    我读到《留情》的结尾,“谁的情感不是千疮百孔”,瞬间震撼了我,读了三遍,

  • 兔猫柔柔

    她经历了多么的不幸才会对婚姻这么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