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失控感”让你活得不开心 | 痛苦的根源(上)

01 “失控感”让你活得不开心 | 痛苦的根源(上)

00:00
11:04

全文文稿 


很多人总是在问,为什么我这么痛苦呢?

有一种答案很学术,却不那么符合我们一贯的认知,这个答案就是:因为痛苦是你熟悉的,而平静是你感到陌生的。


我遇见过很多来访者,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其中也有着相似的部分。


我听到这样的一些描述:“小时候,我本来很开心地在那儿玩着,一切都很好,接着,妈妈(爸爸)突然就会因为一件事情指责我,对我发火。”


有人跟我描述过那样的场景:“我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课外书,爸爸的鞋底就飞过来了。”


“妈妈对我很愤怒,好像我做了很罪恶、很对不起她的事情一样。”


“爸妈突然吵起来,开始砸东西。”


开始,是一个人的宁静、自在和快乐,但是在这个快乐后面,却潜伏着一个我们作为个体根本控制不了的糟糕结果,那些被骂、被指责、被投射愤怒、被歧视的过往,日积月累,在人的内心凝结成一个模式。


这个模式,如果用我们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快乐一定是短暂的、不真实的、不稳定的,快乐背后一定会跟着一个糟糕的结果和体验。


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太多次都是这样。


如果加入“自我感觉”去翻译这个模式的话,这个模式还可以被描述为:这个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感到快乐满足,正在进入当下的时刻,一定是短暂的、不真实的、一定会被结束的。

我很快就会体验到一种不被认同、被攻击、愤怒甚至被毁灭的感觉。所以我的自我最终还是会跌入深渊。

这是对痛苦的一种理解。不知你能否明白?


相比于在快乐中毫不设防跌入黑暗的那种可怕、失控的体验,还是一早就预知结局,甚至一直待在确定的结局之中,更有安全感、确定感和掌控感啊。


我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为了适应不舒适感,我们发展出了防御功能。


防御有很多种,而其中一种防御就是,让自己待在熟悉的感觉里,那样当不可避免的糟糕感觉来临时,你会觉得更容易接受。


这就是我们发展出的面对痛苦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为了帮助当年无力而幼小的自己,去适应外面这个不完美、有冲突,甚至残酷的世界。

这是一种本能的方式。


比痛苦的体验更可怕的是失控的体验。


于是很多人无意识地操控着自己的人生,去迎合不舒服的伏线,这样还能活在一定的掌控感里。

如果自顾自地瞎开心,那么下一刻突然到来的打击会一瞬间让我们体验到失控的感觉。宁可痛苦,也不要失控。在平静里暗藏危机,这种感觉,比把生活弄得很糟糕还要令人难受。


2


A对我说:“我总是觉得内疚,我妈妈一用她那种‘付出者’‘受害者’的方式来绑架要挟我,我就没办法拒绝为她去做那些我根本不想做的事情。现在经过了自我成长,我决定不去做了,我再也不要做了。可是,我极度内疚。我讨厌这样的自己。为什么我无法摆脱妈妈的影响?”


我问她:“你的妈妈是个快乐的人吗?”


她说:“不快乐,没见她怎么快乐过。她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好像全世界最惨的人就是她,她是受害者,对别人总是深怀怨恨。”


她还说,妈妈也见不得她快乐,反正小时候只要她一开心,后面一定会伴随妈妈对她的指责。


我没有去问她的外婆,但我几乎可以确信,她的外婆在她的妈妈面前,应该也是一个“付出者”和“受害者”的形象。这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相关,和过去的年代相关,和男女身份相关。


有些女性比男性活得更压抑和艰难,她们不能为自己而活,不能追求自己的快乐。如果家庭需要“牺牲者”和“祭品”,她们就必须是排在第一个的。


这样的女性做了妈妈,那么她们的子女又能有多快乐呢?


妈妈如此不幸,而我这么幸福——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潜意识会觉得,这是要被惩罚的,这是一种背叛啊。


没办法,这就是生命。生命的延续,就带有这样的编码了。


妈妈不能让女儿舒服,因为外婆也没有用让妈妈舒服的方式养育过她,所以,妈妈没有习得快乐、舒服这种看似简单的感觉。


妈妈只有一个行为模式,就是在不快乐的状态下,去获得一些控制感,一些价值感。


所以妈妈和外婆一样,只有在“付出者”和“受害者”的位置上,才敢谈“我想要什么”。


她们用这种方式去控制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她们其实没有自己,也没有边界,自然也谈不上对自己负责,更不会为自己争取。


所以A怎么会不内疚呢?她的妈妈是这样活过来的,但是现在她要离开妈妈和外婆的模式了。她要在潜意识里,完成这种分离和背叛了。


“你们都活在那样一个世界里,而我却要走了。”于是,我会有内疚感、罪恶感,我觉得这是一种背叛。


作为生命的延续,我们无法避免在这样做时产生内在情绪。即使不被体察到,也是存在的。


A说,她很痛苦,不断在内疚中挣扎。她也很嫌弃自己,经过这么久的自我成长,还是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同,无法完全离开过去的阴影和模式,活成一个新的自我。


我说:“所以,你也不能真的让自己舒服啊。”


在我看来,A的自我成长之路走了很多步,她也有了更多觉察,她看见了内在模式,明白那些过往意味着什么,她划出了边界,也做出了拒绝,但是,她还是一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责自己做不到的那些部分。


就好像看一杯水,去看未满的那一半,你就是觉得空,觉得不够,看装了水的那一半,你就会舒服满足。


那么你总是去看空着的那一半,自己不难受吗?


“你让自己难受,盯着做不到的事情,盯着不够满的那杯水,从不放松和肯定自己,从来不能快乐满足地待在当下,这不也是对母亲的一种忠诚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信阳张百万

    你的声音跟《自卑与超越》当中不一样了,是不是天天做直播用嗓过度了?

    夏雨嫣 回复 @信阳张百万: 不是的,这个完全是误会因为版权方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甲方爸爸要求不一样,所以声音表达也不一样。

  • 东林夕亭_uj

    以前一直听雨嫣老师的音频,现在听小宽老师的声音,也很喜欢。爱你们噢!

    夏雨嫣 回复 @东林夕亭_uj: 这是我的声音

  • 1707172ynen

    讲得太好了

    夏雨嫣 回复 @1707172ynen: 谢谢认可

  • 这里不值得你充值

    真不希望出生在这样的恶性环境里

    健康快乐自立 回复 @这里不值得你充值: 可是这由不得自己啊,老公可以自己选,可是老妈没办法选。我小时候母亲最爱说的几句话是,你怎么不去死啊,养只狗可以看家,养只猪可以吃肉。外面河上没盖盖子,你怎么不去跳,家里有绳子你怎么不去上吊,家里有敌敌畏,怎么不去喝?其实孩子也没有犯多大错,要么是不小心打破碗,要么是在外面玩的忘记做饭,别人说什么幸福的童年,可我却是痛苦的回忆。自己也变成了妈妈,但是不会乱打骂孩子,只是家庭缺乏快乐。现在才明白自己是缺爱,母亲去世后也理解了她,因为她的童年经历了很大的变故,她心理也受到了创伤。今天生病了,好想好想能让妈妈抱抱我,以后多给我的孩子爱和拥抱。

  • 听友231319113

    认真听着,分析一下,原来我的家婆就是这样的人,那个年代她已经🈶了两个孩子,经常挂嘴边说那时不愿意生下我老公,是拖累!我家公在一旁默不作声!十八年走来他从没得到父母的爱,只有没完没了的骂,永远干不完的活,打是家常便饭!然后扫除家门!但前面的两个从没养过他们,还当他们驴使用,当她没能力再帮他们的时候,一脚踢开!我们接了这个“球”二十多年,好吃好喝伺候着,从没让她做过家务活,也从不会帮助我们,天天在外面说三道四,嘴特贱心特黑!也不见得我老公好!这真的是亲生的吗?算了!我们不记仇!她就是那个柿子软就往死里捏那个!

    1806096halq 回复 @听友231319113: 抱抱,好好爱自己

  • 15828658672

    感觉自己失去了爱的能力,自卑孤独自私,这样的状态真的讨厌极了,可我不应该是这样啊,到底是怎么了,痛苦煎熬,好怕自己会抑郁,人生还能自救吗?😭

    听友120723003 回复 @15828658672: 多听吸引力法则。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 听友253629435

    说的很对,原生家庭是一个怪圈,对你的影响于无形,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往往自己不自知!

  • JenniferGaojie

    就好像看一杯水,去看未满的那一半,你就是觉得空,觉得不够,看装了水的那一半,你就会舒服满足。

  • 1357576bnjd

    这样的人是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快乐

  • 被包装的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