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00:00
15:41

在淘宝里搜:“秋语荷塘好听”,抽618大红包。


关注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出自后梁韩偓的《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的公元910年(后梁开平四年)。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凄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路所见。

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国家残破的景象。这首诗的立意与此相类,不过他写的不是“国破”,而是“村破”,写的是泉州军浩劫农村造成人烟绝灭的荒凉萧瑟景象。过去有人评注杜甫上述两句诗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认为诗的可贵之处,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像杜诗这样只说“有”什么,不说“无”什么,确实使诗含蓄蕴藉,艺术手法高明。而韩偓这首诗同时写“有”又写“无”,以“有”衬“无”,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沿路看到的村庄“有鸣鸦”,“无鸡犬”;能“见”到的是“花”,“不见”的是“人烟”。这样,一“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景,描绘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如果说,读者从杜诗可以看出含蓄之美,那么,从韩诗则可以看出衬托之妙。古代不少诗人喜用“自”、“空”二字,常把这两个字用在同一联的上下句形成对仗。例如“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何逊《行经孙氏陵》),“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许浑《旅夜怀远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等等,韩诗也用了这两个字,可是用法独特,另具一种韵味。他似乎觉得用一个“自”字份量还不够,所以在首句一连用了两个“自”字。他又并不把“自”与“空”对仗,他不是在第二句,而是在末句才用了个“空”字。“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两相呼应,呈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废。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怒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称赞杜甫善用“自”字,他在列举了杜诗“村村自花柳”等一连串运用“自”字的诗句之后说:“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韩偓这首诗中的“自”字、“空”字,能令人感受到诗人的“感时伤事之情”并且寓情于景,含蓄不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影子_dqe

    我就是沙县人

    秋语荷塘 回复 @影子_dqe:

  • 1390308dqmg

    国殒人殇余悲切

    秋语荷塘 回复 @1390308dqmg: 好吧

  • 听友77776005

    题目真长,不读还不行,否则不能理解

  • 1390308dqmg

    精采

  • 听友77776005

    河水依然潺湲夕阳渐渐西沉, 不闻鸡鸣犬吠唯有乌鸦凄鸣。 更见千村万落犹如寒食寂寥, 不见人间烟火只见野花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