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74期:控制欲太强的家庭,是一场灾难

2020-874期:控制欲太强的家庭,是一场灾难

00:00
09:43






这两天,有个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23号深夜,青岛知名律所的女律师张某在家中被勒死,而凶手竟是她15岁的女儿。


《凤凰周刊》的记者为我们还原了这惊悚的一夜。


晚上9点钟,女儿以给母亲做按摩名义,在背后将其勒死。


后来律所找张某急事,发现联系不上,于是报案。


待警方进屋后,发现其女儿在家里瞪着双眼干坐着,说把妈妈杀死了,“尸体就在床上”。




据同事透露,遇害的张某是青岛有名的律师,在行业里是女强人,说一不二。


多年前,她与丈夫离婚,独自养育女儿。


她常常对人称赞自己孩子聪明优秀,将来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在张某的强势监督下,女儿拼命学习,终于考上青岛当地的一所以严苛出名的名牌高中。


同事说:


“挺可怜的,拉扯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都矛盾。


(女儿)刚刚上高中住校,如果没疫情,早点住校的话,这个悲剧可能会避免。”


张某平时对女儿管教极严格,女儿曾多次向同学抱怨:


自己的母亲太变态,对自己什么都管,觉得喘不过气来。


去年,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还特意嘱咐过张某,你家女儿最近越来越沉默寡言,你最好多宽慰她,别对成绩要求那么多。


可惜,这些信号都被忽略掉,悲剧还是不期而至。


看完新闻,我心里一阵悲凉。


其实我很同情母亲张某,同情她的不易,也理解对孩子的期许。


但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的结果,令人惋惜。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孩子就像一颗幼苗,健全的心理,完整的人格才是埋在土里的根。


只有根扎得足够牢实,树才会枝繁叶茂。


相反,你眼里只有孩子的所谓“优秀”,用严苛的手段控制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揠苗助长。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


一个人格修养有缺陷的孩子,即使外表再完美,心里也锁着真实扭曲的灵魂。






去年情感剧《小欢喜》大火,引发了许多的讨论。


在多对家庭关系里,陶虹扮演的母亲宋倩与女儿乔英子的关系最让人揪心。


说实话,宋倩对女儿的控制欲,真的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宋倩原本是名校的金牌教师,为了能全方位照顾读高三的女儿,辞职。


女儿英子卧室里的围墙,被她改造成透明玻璃,百叶窗装在客厅。


这样的设置方便了妈妈宋倩随时监看房内女儿动态。


女儿也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隐私空间。


饮食上,宋倩也是严格限制女儿。


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喜欢吃点零食,可是宋倩从不让英子买,只让英子吃自己做的饭菜。


高考的时候,英子决定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圆自己的梦想。


可是宋倩坚决反对,一定要英子报考北大清华。


在她眼里,女儿的梦想不过是幼稚的玩笑,自己的决定才是对孩子一辈子都好。


于是母女的矛盾愈演愈烈,双方都没有了坐下来好好交流的空间。


最后宋倩直接私自修改女儿的高考志愿。得知真相的英子,绝望之下做出了傻事。


其实,我是理解宋倩作为母亲的考虑的,放着清华北大不去,可能在许多人看来是有点可惜。


可是,宋倩扼杀了女儿的生活空间,包办了女儿的前途,却没有合理的沟通与交流。


她总以为女孩长大了就会理解,却忘记了,成长的过程才能决定成长的结果。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这种控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悲剧。


莫言说过,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是点燃,是感化,是激励,是热爱,是对孩子人格修养的塑造,和身心的关怀。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


作为父母,关心爱护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事事包办。


你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就足够了,但是路要由他们自己选,坎要他们自己过。


学会放手,是最高级的智慧,也是最深沉的爱。


相反,控制欲下的关系,久了就是一场漫长的凌迟。






弗洛伊德说:


“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


这里的分离,指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阻隔,而是心理意义上的独立。


好友优妈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五辈人都是庄稼汉的农村家庭,终于有了个孩子考上大学,这是能让十里相亲都眼红的事情。


而当孩子进入大学后,60多岁的老父亲忽然发现,事事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整整一个学期,儿子只给家里打了三个电话,每次的内容都很简单——要钱。


父亲60多岁了,还要在工地上搬砖、浇水泥。母亲帮别人带孩子,一天酬劳是5块钱。


可儿子张口就要五六千。


父母省吃俭用,但是从来不敢不给,生怕孩子在城里吃苦。


时间久了,家里也支撑不下去了,父亲想了很久,终于开口:“这次能不能少要点?”


结果,儿子回家掏出下学期的学费缴费通知单时,竟然篡改了数额,就是要从家里多刮钱。


父亲后来托人打听才知道,儿子平时穿名牌衣服,上网红餐厅消费,饮料要喝星巴克,还经常给女主播打钱,花销大得不得了。


记者来访,老父亲双眼含泪:


“我的儿子,以前那么好的成绩,怎么在大学里连点良心都没学到呢?”


其实老父亲的疑惑并不难回答,他们的孩子虽然人上了大学,可是在心理上就是个没长大的巨婴。


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感恩之心,没有节制欲望的基本觉悟,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面对人生的风浪?


之前,美国加州一位3岁小男孩爆红网络。


因为他独自为妈妈做了一顿晚餐,从买菜到做饭没有任何人帮忙。


即使不小心摔倒了,家长都没有去扶。他自己爬起来后,还顺便打扫了弄脏的地板。


孩子终要学会自己长大,父母也必然会离场。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之于孩子,应如灯盏,而非拐杖。


不要害怕让孩子吃苦,不要担心孩子跌倒,那些都是成长的机会。


学会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真相,才是父母最大的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