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出自己的书房
——余秋雨《藏书忧》
作者:李艳琴
朗读:时雨
《藏书忧》是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散文。余先生在文中写道:“我所满意的是书房里那种以书为壁的庄严气氛。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痤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
"以书为壁",这是何等的庄严与壮观啊!拥有这样的一间书房应该是每一个爱好读书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吧。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购买、阅读各种书籍,随着我们所购买和阅读的书籍的不断增加,家里那个小小的书架渐渐地被塞满直至装不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那满满的一书架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获得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增长,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富足。余先生说:“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当我们遨游于浩瀚的书海时,可以完全沉浸其中,不为外界环境所影响,真正地享受读书的乐趣。
“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我们虽非文人、作家,但在这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里,读书显得尤为重要,而藏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藏书人特异的精神世界、治学面貌甚至是性情格调。但是那小小的一书架书又怎能满足我们内心的强烈求知欲呢?我们在学校有着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每每走进图书馆,心中都充满了喜悦,但却始终不如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感。
文中余先生还列举了借书三方面的担忧:一是急用时找不着,二是怕书被弄脏,三是怕借去彼此忘了。阅读至此,不知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藏书藏到一定地步,就会对书的整体形式重视起来,不仅封面设计,有时连墨色纸质也会斤斤计较。捧着一本挺展洁净的书,自己的心情也立即变得舒朗。读这样的书,就像与一位头面干净、衣衫整齐的朋友对话,整个气氛回荡着雅洁和高尚。”其实不仅仅是藏书者会爱惜自己的书籍,每一个爱好读书的人都会很爱惜自己的书籍,孩子也不例外。每当拿到新书时,每一个孩子脸上都会流露出喜悦的神情,而后小心翼翼地用包书皮将其包好,生怕将其损坏……
这种对书籍的爱惜,体现出的其实是我们对每一样自己热爱的事物的独特感情,对待每一样自己喜欢的事物,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表现。文中写藏书时所透露出的那种悲凉感实乃人之常情,但正如文中所说:"书房的形成,其实是一种双向占有:让你占领世间已有的精神成果,又让这些精神成果占领你。当你渐渐在书房里感到舒心惬意了,也就意味着你在前人和他人面前开始取得了个体自由。"我们在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与个体自由,感到舒心惬意,这就足够了,因此大可不必如此悲凉。相信在不断的购读过程中,我们终将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书房”。
主办:四川大学人文艺术实践与转化中心
协办:四川大学明远当代文学研究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