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实派的两极分化:有钱的肥死,没钱的饿死

【文学】写实派的两极分化:有钱的肥死,没钱的饿死

00:00
16:24

前言:

前一讲,我们提到了文坛顶流李白,也曾为就业难烦恼,尽管生活不太顺,但他有酒,有月亮,烦恼是哪位,不太熟?李白都这么不顺了,那他的小迷弟杜甫的一生过得如何呢?

 

这两哥们,一个浪漫奔放,一个内敛含蓄,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被称为行走的活历史,有一说一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最近呢,老杜红出圈了,BBC专门拍了一个纪录片来宣传,被英国人认为堪比但丁、莎士比亚存在的中国最好的诗人,他到底凭啥红出圈?他笔下的堪比“诗史”的文学作品都在记录什么?

 

好的,带着以上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



时刻在线的”时政评论员,被饿死的诗人

在前一讲我们也提到了,杜甫是盛唐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在他笔下盛唐时期百姓的生活是“小邑()犹藏万家室”,一个小城市里就有上万户百姓,整个城市十分的繁荣昌盛,而安史之乱过后则是“四邻和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周围几条街里,只剩几个老寡妇了)。正如大家小书系列丛书作者,王季思教授在《古典文学略述》里说的那样,翻开杜甫的作品集不难看出,杜甫本人对于安史之乱前后的盛唐做了详细的描写,这也正是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的原因之一。

 

少年时期的杜甫不差钱,心中有梦,手里有剑,跟他白哥一样潇洒走四方,连带着笔下的诗,都豪放了起来,登个山都能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到一匹跑的极快的马,想着“骁(xiāo)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满脑子都是日后自己定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你听听这气势,这阵仗,除了不自恋外,跟他白哥的诗风倒还有几分相似。

 

在外观光游了几年后的杜甫,也开始变得务实了,毕竟当初拉着他修仙、炼丹的白哥,后来也一直在投简历、找工作。再加上杜甫家里世代为官,从小就有颗考公梦(杜甫的梦想跟李白一样,想当宰相或是帝王师),开始着手准备报名考公了,这从政之路杜甫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然鹅这条路,可真不好走,先是参加科举遭遇暗箱操作,好不容易谋得一官半职了,还被朝廷按头给了个不喜欢的官职,这老杜内心苦啊,这提笔写的诗都变的“沉郁顿挫”了起来,收起了少年时期的豪放直率,内容开始变得含蓄,写实。为了坚守自己的初心,他选择跟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结果调岗反而遭到降职。但再不济好歹也是个拿着俸禄的公务员,怎么着能填饱肚子吧,结果让开浩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唐朝已不复往昔,杜甫这种芝麻官,工资连全家都养不活,“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惨到小儿子被饿死。

 

在这种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杜甫仍不忘当初为官的初心,心系百姓生活冷暖,然而世态炎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人酒肉不愁,有人饿死街头,“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明明粮食收成不错,但百姓手里却没有存粮,由此可以看出,这盛唐的没落,早就埋下了伏笔。

 

在安史之乱还没有到来之前,杜甫的诗主要以现实的不满和对国事的隐忧,老杜还真不是瞎操心,一场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盛唐的命运,也将杜甫推向了一个更悲惨的境地。因战乱而四处漂泊的杜甫,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都饿死了好几个,但老杜呢,对自己的经历倒挺看的开的,自己过得好不好无所谓,百姓怎么样才最重要。

 

那么百姓过得如何呢?“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傍晚的时候有官吏抓人充兵,连上了岁数的老头都抓,真的是一个活人都不放过),“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战争之下,一户普通人家的男丁全都上了战场,哥哥寄信给家里面说,前不久二弟战死了),“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乱世之下,活着就已经是侥幸了呀)。这诗读完十分的绝望啊,但这就是真实的乱世之中百姓的生存现状。

 

再把小时候背过的考点,”沉郁顿挫“放到这首诗里感受,这内容真实,表达含蓄这便是“沉郁”的体现,顿挫就相对好理解了,读起诗来押韵、情感层层递进。

 

与李白在诗里直率的表达内心小九九不一样的是,杜甫他喜欢看破不说破,适当的留个白,让读者细品,老杜觉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学创作是千古的事业,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门清儿。能读懂的人自然就懂,不懂的人,多说无益。比如明明担心跟他一样身处窘境的有志之士,坐在有漏风又漏雨的草屋里,还不忘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老杜老杜,这操的心比皇帝还多,忧国忧民的,你说他的心思得多深啊,无能为力改变现状的事实又会让他多苦啊。不管他后来的日子多苦多难,他都一直心系百姓,他一直没有放弃解救苍生的那个梦。这么一个伟大的诗人,这么一个心系黎民的政治家,因为生不逢时,还没有完成梦想,就饿死了。

 

为什么人们那么爱杜甫,甚至数千年以后老杜都红出圈了?开浩曾经看到过一个评论很有意思,有人说,看杜甫就像看自己没车没房,吃完这顿愁下顿,但依然有操不完的心,依然想要为改变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杜甫一直活在人群中,自带“地气儿”,比起那些努力走向人群,搞艺术创作的诗人来说,这“接地气”就是一笔难能可贵的宝藏。也是很多诗人想要追求的,比如说在杜甫去世两年后,诞生的一个自称“诗魔”的诗人白居易。

 

同样都是现实主义诗派的扛把子,这白居易和杜甫两人,不管是在人生经历上还是文学创作上都截然相反。到底是咋回事呢?我们接着来讲。



一字千金的诗魔

白居易和杜甫同为现实主义界的抗把子,天下百姓就是他们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同样都是记录世界,一个饿死,一个却钱多到怀疑人生,写的诗都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天天拿那么高的工资,我都不好意思了,我不配啊。这个爱炫富的人,正是白居易。

 

这白居易所处的时代是中唐,那会安史之乱早就过去了,中唐虽没有盛唐那样国富民强,但也过的去。而白居易呢,这一生顺风顺水,特别是在仕途这条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挫折,就算被贬也饿不死。你翻开他的履历一看,什么翰林学士、秘书监,文学家想当的官,白居易全都当过,而且人家晚年是,功成名就,不想再混官场了,才辞官风风光光的告老还乡。

 

这说杜甫生不逢时,确实没毛病,据说白居易在那会,靠着一首《长恨歌》换了当时京城(长安)市中心的一套房,私下有不少人求着他赐字,或者是花钱请他赐字。就算不当官,白居易也能靠文学赚钱,完全不差钱。同时也能看出,他写的诗是真的好。白居易就是靠写诗通俗易懂脱颖而出,有多通俗易懂呢,就是你随便在马路上拽个要去跳广场舞的老太太,给他读白居易的诗,这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读懂白居易的诗,还能跟你唠会读后感。

 

你说说气不气人,这白居易不仅是个有钱的文学家,还是个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政治家。

在官场上混的简直是之前出场的文学家中,最好的,没有之一。

 

这么一个没怎么吃过苦的文学家,有钱有闲,唯一的爱好,唯一的追求就是想把自己的诗写好。自称“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这疯狂写诗,写到自称是“诗魔”了。

 

刚好呢,他也爱写现实主义的诗。比如我们在中学课本里背过的《卖炭翁》和《琵琶行》,取材自社会上悲剧的小人物和群体,有“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在大雪纷飞天里卖炭只为“身上衣裳口中食”;也有原本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风光歌姬,只可惜岁月无情,随着容貌的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后来嫁作商人妇,可惜“商人重利轻别离”抛下她,只能靠着重操旧业谋生的琵琶女。

 

客观的记录下这些小人物不幸的同时,我们的大官人白居易还不忘加上自己的感受,面对大雪天还要出门讨生活的卖炭翁,他的内心是极其矛盾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方面觉得这么冷的天,卖炭翁穿的单薄会冻着,一边又想着天气要是再不冷一点,这一车的炭怎么卖的完。看到靠弹奏琵琶维持生计的琵琶女,听完她的遭遇,白居易感慨出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两都是不幸的人啊,你的痛苦我懂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琵琶女的琴声和经历听得我哭的两个袖子都湿了。

 

这诗歌写的没毛病,读他的诗特别有画面感(比如写琵琶女出场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抱着琵琶的妙龄女子蒙着面纱的样子被描写的多惟妙惟肖,而这琵琶女一弹起琵琶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音效,你感受一下。

 

但是你仔细读吧,特别是跟杜甫写的诗比起来,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你细品,白居易那会写《琵琶行》的时候,是遭遇了贬职,被贬为江州司马,啥职位呢,差不多是江州军区总司令(副市长差不多),虽说从总理到副市长确实有落差,但你搁这跟琵琶女在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就有点夸张了,你只是遭遇了一次职场小困境,但吃穿不愁,实在不行也能靠写诗养活自己,而人家琵琶女呢?

 

你搁这借着卖炭翁、琵琶女的凄惨经历,抒发感慨,确实不太合适,这苦你可真没办法感同身受啊,你这眼泪掉的确实是尴尬了点。

 

后来开浩仔细一想,这差的不就是经历嘛!杜甫是把自己这坎坷的一生,以及生活在乱世的所见所闻写进了诗里,而白居易写的诗纯粹就是艺术创作,人家是肚子吃饱了,想要感受生活,感受人间百态,写进诗里,还能警醒一下统治者。更何况,白居易秃了头的,一门心思想写好诗,客观的记录下这个时代里的小人物的不幸,出发点总是好的嘛。



总结:

两个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扛把子,客观的记录下自己所看到的时代。

 

杜甫看过盛唐繁荣昌盛的模样,也见证了由盛转衰的经过,他的担忧、无奈全在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还是那个山河,国家却不是曾经的国家了,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变迁,百姓生存现状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一段段“诗史”就这么诞生了。命运多舛的杜甫,放不下百姓,放不下解救苍生的梦想,所以他从未停下手中的笔,乱世造就了一个写出“诗史”的诗圣的同时,也少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而一心想搞好文学的“诗魔”白居易,反而成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身在人群的杜甫不同的是,白居易努力的想要走进人群,所以白居易努力的把自己的诗歌往通俗易懂的写,让不管什么年纪的人都能听得懂,才能引起共鸣。他努力记录下时代下小人物的生存现状,他的笔下,不乏有拿着“吏禄三百石”的官员,也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卖炭翁。这种特有的“讽喻诗”成了白诗的特色,一个细思极恐的社会现象就这么在你眼前浮现。

 

现实主义的诗歌,虽不似李白笔下的月光那么美,那么浪漫,甚至有些窒息和压抑,不难发现,盛唐由盛转衰,以及中唐后来的没落,在诗人的作品里早有征兆。不管是身处百姓中的杜甫还是想要走进百姓的白居易,他们提笔记录下的不仅是小人物的悲哀,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執筆丿灬寫年華

    开心😊

    开浩御书房 回复 @執筆丿灬寫年華: 来啦?坐

  • 自愈少年

    要是开浩是我语文老师就好了

    听友334472954 回复 @自愈少年: 我也这么想

  • 草莓紫酱

    那个,提个卑微的小建议,能不能讲的简单一些,让学生能容易理解一些。xiexiel

    白樨 回复 @草莓紫酱: 已经很通俗易懂了哦,可能对你来说语速有点快所以理解有点障碍

  • xexiyckut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all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了啦啦啦啦啦

  • 北海咕狼

    放荡不羁的李白就像邻家阳光少年,天真青涩,为此浪迹天涯之中也有了苦痛,但他永远记得邀你和明月喝酒;忧国忧民的杜甫就像年轻时顶天立地,中年时为生活奔波的父亲,默默承担着家与国的断肠苦,以自己的成熟身教于你;明亮而不刺眼的苏轼就像浅交但很靠谱实在的朋友,他会在你难过时拉着你去游玩散心,却从不与你诉说他的难处。豪气万丈的辛弃疾就像你能文能武的大将军、兵哥哥,渴望杀敌奈何不再气血方刚,更无奈于腐烂政治,只是与你默默喝着烈酒,把玩着宝剑。 希望我们能一起喝一杯。

    昂头看月亮 回复 @北海咕狼: 喝一杯

  • 白樨

    相比较李白杜甫的宁折不弯,白居易更加圆滑,懂得进退。过得好也不仅仅是因为家里条件好,毕竟能写出“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人绝对不会是个绝对耿直的人,再看看李白杜甫,他俩谁养歌姬舞姬?就是有钱恐怕也不会干那事儿,这就是仨人的区别。

    苏沫寒686 回复 @白樨: 哈哈有趣

  • 听友227745590

    开浩后鼻音读的不是很好哦!!!!

    不是枝裕和 回复 @听友227745590: 这普通话真的太烂了

  • 满意_8o

    开浩老师辛苦了!你的课天天听!👍👍👍

  • 阿曼达Teacher

    后鼻音发不出来,声母f也发不好,个别错字,其余都好

  • 滑不溜手

    再投月票一个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