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吴京平讲通俗医学史!
这一阵子有关零号病人的事儿吵得沸沸扬扬,甚至引起国际大摔锅。社交网络上吵的蛮厉害的。这一阵子,热乎劲倒是慢慢的过去了,大家也冷静一点了,听我吧所谓0号病人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其实这个词是来自于媒体的创造,而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词汇。
医学专业用什么词?
其实医学上并没有“0号病人”这个词。这个词因为是媒体创造的,所以含义并不是特别准确。医学界常用的一个词叫“指示病例”,也就是染性性疾病暴发的时候,被公卫机构所确定发现的第一位病人。关键词,“被发现的”,“第一位’病人。不过,我们话要说清楚。也许是别人传染了他,别人没发病,他发病了。这种事儿是一点也不罕见。
伤寒玛丽
历史上很著名的“伤寒玛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06年,银行家沃伦一家到牡蛎湾的别墅去度假。没到一个月,他家11口人之中的6个人得了伤寒。伤寒当时流行在下层人士之中,美国从来没人得过这种病。所以大家觉得很没面子,有钱人怎么能得伤寒呢?伤寒是通过粪口传播的,也许是水源被污染了?此地经营房地产的商人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要是水源里含有伤寒杆菌,这房子就别卖了,谁敢买啊?于是房地产商聘请了一个贝克医生来调查这件事儿。先查了水源,发现没有问题。就在再一调查,周围还有几家人都出现了伤寒病人。如果不是水源出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查来查去,发现这几家人共用了一个厨子,是个爱尔兰来的女人。名字叫玛丽,她做的布丁特别好吃。但是疫情爆发以后,她就走了,贝克医生找不到她。正巧,公园大街的一栋房子爆发了伤寒疫情,两个仆人的了伤寒,主人家的女儿得了伤寒病死了。贝克医生赶快赶过去,发现厨子正是这个玛丽。贝克医生观察了一下这个玛丽,发现她做饭从来不洗手。于是要求玛丽配合调查,取尿样和粪便来化验。这个厨娘生性彪悍,身体健壮,拎着菜刀在后边追啊,把这位大夫撵出去两条街。
照这样说,这个爱尔兰来的玛丽身体挺好的,如果是她传染给其他人的,她自己怎么没得伤寒呢?这倒是真的很奇怪。走访一下周围的人,了解了一下这个玛丽来到美国以后的工作记录,她一共为8家人家服务过,有7家出现了伤寒。绝对跟她脱不了干系。贝克去找了纽约卫生局,纽约卫生局也认定这个玛丽是个传播者。根据纽约的法律,贝克带着5个警察上门去抓她。费了好大力气把她拿住,塞进了警车。
经过化验,这个玛丽的粪便和尿液都带有大量色伤寒杆菌。这说明她自己带着病菌,但是她没发病。有可能她刚出生就感染了,她母亲生她的时候,刚好得了伤寒。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被称为“伤寒玛丽”。后来她被关在一个医院里边,但是她始终是健康的。
拘禁一个健康人说不过去。于是让她写下保证书,这辈子不当厨师。她答应了,于是就放她走了。他开始给人洗衣服为生,但是工资比当厨师低。憋了5年,她改名换姓,再次当了厨师,结果又引起了伤寒的爆发。好在伤寒这个病是个粪口传播疾病,传播范围有限,才没有酿成大祸。她被再一次抓回隔离医院,大家再也不敢放她出去,就让她在医院的化验室洗瓶子,洗了后半辈子,最后死于中风。
原发病例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第一个被发现的病人叫指示病例,但是这个指示病例未必就是真正的人传人的源头。那么第一个开始人传人的病例,医学界如何称呼呢?医学界叫作“原发病例”。因为很多病毒是动物传给人的,比如SARS,我们也说,SARS的原发病例是被动物传染的。
寻找原发病例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有伤寒玛丽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他们太难被发现。当初纽约发现了伤寒玛丽以后,开始大规模排查,发现类似伤寒玛丽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还有好几个,其实她并不是个案,所以,寻找原发病例就变得极端的困难。
寻找原发病例有什么用处呢?那就是能知道到底这个病是如何从动物传染给人的,究竟是哪一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传播了这种病毒。这当然很有意义,但是在疫情爆发的时候,有太多比这事儿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所以,医学界不能拿寻找原发病例当做核心目标,事后慢慢去找倒是应该做的。
但是,这种事儿往往是媒体的最爱,也是大众关心的事儿,所以一来二去,传媒界就创造出了“0号病人”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纯粹是媒体误打误撞制造出来的,而且跟艾滋病的发现密切相关。
0号病人
让我们回到1980年的美国洛杉矶。在洛杉矶的一所医院里,医生接诊了几个病人。这几个病人看上去年纪不大,身体也不弱,有几个还五大三粗的。如今他们却出现了卡波希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黏膜白色念珠菌病、隐球菌脑膜炎和播散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有些人喉咙里布满了白色凝乳状真菌,几乎阻塞了食管;肺部出现了肿胀,呼吸困难得接近窒息;身上生出了紫黑色的斑斑块块,仿佛周身被毒虫咬过一般。有的则浑身长出红斑,也是一副惨不忍睹的样子。
诊断结果显示,他们的免疫系统几近崩溃。
医生们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医疗手段,希望能挽救这几条濒死的生命。但是,最终还是回天无力,一名33岁的患者在发病4个月之后,就在痛苦死去。这种病似乎不寻常,医生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一个个棒小伙子,免疫系统为什么会崩溃呢?
几乎在同一时间,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的一个名叫何大一的年轻医生也碰到了奇怪的病人,在他的身上居然发现了“卡氏肺囊虫”,通常只有免疫力非常低下的人,比如化疗的病人,或者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身上才会有。接下来更是刷新了何大一的认知,病人的脑部发现弓形虫,肠道中发现了大量巨细胞病毒。何大一也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么多毛病出在一个棒小伙子身上,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免疫系统崩溃了。对了,病人是男同性恋。
美国的疾控中心不在首都华盛顿,而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疾控中心定期出一份周刊,叫《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1981年6月第一次刊登了5个这种怪病的病例,7月份,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发表了《41名同性恋患上罕见癌症》,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癌症怎么会传染呢?不会吧。疾控中心的达罗想深入研究一下,就来到了加州进行调查。1982年4月,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男性患者都告诉达罗,他们和一个叫杜加的空少发生过关系。
这个杜加是何许人也?他在加拿大的航空公司当空乘人员。小伙子长得非常帅,迷倒了另外一大批小伙子,没错他是个同性恋。因为工作便利,他在全世界飞来飞去。到处都有和他志同道合的爱人同志。就这样过了6年时间,他突然生病了。1980年的6月,他身上长出很多红色和紫色的斑点,到医院一查,发现自己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叫做“卡波西肉瘤”。其实就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啦。
杜加没办法,只能做化疗,你别说,他还是挺乐观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癌症。但是,有一天,医生对他说,你的病可不是癌症这么简单哦。美国疾控中心的达罗正在找你,想做个访问。
杜加这小伙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坦诚,而且对医生非常配合。既然美国疾控中心找他,他还自己飞去了亚特兰大。到了美国疾控中心,他倒是非常坦诚,和自己有性关系的人全都给开列了一遍。他自己估计,每年有250个性伴侣。1979~1981年间总共能有750个。乖乖,数量太大了。能记起名字的只有不到10%,他给列了个72人的大名单。
当时,疾控中心的人告诉杜加,你得的这种病有可能会传染,自己千万注意。这一下,杜加就蒙了,癌症怎么会传染呢?没听说过啊。自己难道成了传染源?他想想就后怕。
其实他的的这种癌症只是并发症而已,他真正得的病叫“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症”,在当时大家对同性恋都没有好印象,有些人看到他们得病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管这种病干脆就叫“同志癌”。
医学界当然不能搞歧视,他们发现,这种病也不仅仅是传染男同性恋人群,其实跟男女性别没有关系。这种病是靠体液传染的,具体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其他的方式不能说绝对染不上,反正概率很小。为什么最早是在男同群体内爆发了,是因为女性担心怀孕,通常使用避孕套,但是男性之间没这个担心,通常不用,结果中刀了。欧洲人从没觉得这个病是同性恋专属疾病,当时的美国人倒是形成了某种偏见。
既然事情搞清楚了,所以,1982年9月,这种疾病有了正式的名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 AIDS,我们一般叫「艾滋病」。
1983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确认了导致艾滋病的元凶,也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因为美国和法国的研究团队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拿出了成果,双方还有深度合作。到底成果是谁的?两边吵起来了,双方还闹得不愉快。一直到1991年才和解。2008年,法国人因此拿到了诺贝尔奖。
杜加是第一个接受访问的艾滋病患者。而且他提供的信息也是最丰富的的。其他人碍于同性恋身份,都不肯接受访谈。更别说开列伴侣名单了,所以达罗的研究就是以杜加为基础的。和他发生性关系的人之中,有不少已经被查出得了艾滋病。加利福尼亚就有4个,纽约有4个。
达罗把来自洛杉矶的病人列为LA1、LA2……,把来自纽约的列为NY1、NY2……,其实都是用城市的字母缩写。但是杜加例外,他是外国人啊,加拿大人,属于美国之外,那不就是OUT嘛。写了个字母O,坏事儿就坏在这个字母O上,跟0长得太像了。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一不留神就抄错了,于是这个杜加的编号就变成了“0”。
1984年,这篇报告发表在了《美国医学杂志》上,报告里写的也很明白,杜加是第一例被详细研究的艾滋病病人。这下坏菜了,有些媒体看了个大概,没看仔细,就盯着那种炸裂性的词汇,就把这个“第一”和那个编号“0”给组合在了一起,再看看杜加的职业,大家马上就坚信不疑,这是多好的证据链啊,飞来飞去,第一个带进美国,编号是0,怎么看怎么说得通。于是媒体就开始渲染,杜加是美国艾滋病的“0号病人”,是他利用工作的便利,把HIV病毒带进了美国。
疾控中心的人一再澄清,杜加不是把HIV病毒带进美国的第一人。那是字母O,不是0啊,这是笔误啊。不管医学界如何澄清,公众才不管你那套呢。所以啊,看了这段历史,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0号病人”其实并不是医学界创造的概念,而是媒体创造出来的。
当时大家对同性恋本来就很反感,再加上大家对艾滋病的恐惧。这个杜加可就倒了霉了。小范围内,有些人已经知道,他就是那个所谓的“0号病人”。所以他受尽了歧视和冷眼,别人看见他,马上绕着走,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就在1984年,杜加因为病情过重,离开了人世。
然后,事儿还没完呢。1987年,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兰迪写了一本书,叫做《世纪的哭泣》,讲的就是同性恋者艾滋病人的悲惨境遇。兰迪本人是第一个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媒体人,他是个记者嘛。他在这本书里讲到了杜加的事儿,凭着记者的本事,他挖出来,所谓的零号病人就是杜加。他还提到了一句,是杜加到处传播病毒。但是书里也说了,是不是杜加第一个把病毒带到美国,还值得商榷。毕竟兰迪是记者,他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他只不过通过采访获得了一些资料。所以他不敢把话说的那么坚决。但是毕竟书里是这么写了,后半截,某些人没看见。
兰迪把艾滋病在美国的扩散主要归罪与美国疾控中心的迟缓,指责里根政府不重视,指责公众歧视同性恋。当然啦,兰迪自己也是深受其害。剩下的锅都甩给了杜加。
这本书1987年出版,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被纽约大学新闻系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第44位,也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誉为宏大史诗,又成为爆款畅销书,可谓是赞誉爆棚。1993年,HBO又将这本书拍成电视电影,获得1994年艾美奖20项提名、9个奖项。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杜加就和艾滋病0号病人的身份捆绑在了一起。
就在1987年,纽约邮报的头版头条,大字标题发表了一片文章,叫做《那个把艾滋带到我们身边的男人》把罪名全都扣到了杜加的头上。这下,杜加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
纽约邮报是老牌的报纸了,1801年由美国的国服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创刊的,现在的老板是默多克,是川普的首选报纸。不过当年还不是默多克的,不过,影响力也非常大。
兰迪在写稿子的时候,他已经做了艾滋病检测,但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公正性,没去看结果。等他交了稿子以后,去询问结果,发现自己是阳性。他自己吃了一阵子药,1994年,他还是不治身亡了。
兰迪的这本书去年引进了国内,很多文艺青年,也跟着动感情啊,照例也把美国疾控中心骂了一顿,天下文清都一样嘛。有些人喜欢一个作品完全是依赖于情感,依赖于价值判断。就看对方有没有“良心”。其实科学需要的是精确,需要的是客观,这就是最大的良心,兰迪显然没做到。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扩散。阴谋论也就冒出来了,有很多人相信,艾滋病是美国情报部门的阴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这话是不是听着耳熟啊,但凡有病毒大流行,一定有人造这个谣。
追溯
到底这个病毒是哪里来的呢?198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猴子艾滋病病毒,起名字叫“SIV”。由此,科学家们推测,HIV就是由SIV演化而来的,具体是哪一种毒株,当时是不知道的。1991年,科学家们在白顶白眉猴体内找到了和HIV病毒极其相似的病毒。但是事情不但没有简化,反而更复杂了。
在80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HIV病毒还分两种型号。1型全世界都有,2型只出现在西非。而且2型非常弱,比1型差远了。现在倒好,白顶白眉猴体内的病毒和2型很相似,可能是2型的祖先,但是和1型不一样。如此说来,HIV病毒的来源还不止一个,问题复杂了。
再细分下去,HIV-2类型病毒还可以再细分。细分类型又是各有各的祖先,汇聚不到一个点上。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从病毒从猴子身上传到人身上,前后起码发生了9次,因此产生了有一丝丝不同的9种细分型号。
在西非,很多人把白顶白眉猴当宠物养,当肉吃,经常发生接触,保不齐谁被猴子给咬了。病毒从猴子的唾液传进了血液,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少的。保不齐就有个把病毒适应了人体,留下来了。
那么,HIV-1病毒是从哪儿来的呢?法国科学家在加蓬圈养的黑猩猩身上发现了类似HIV-1的病毒。下一步就是去非洲采集和黑猩猩身上的病毒标本,鉴于黑猩猩不好惹,你要是明目张胆的拿着针管过去抽血,估计会被人家拍成馅儿饼的。所以对于黑猩猩,只能靠收集粪便的方法。
果然,在黑猩猩的粪便里发现了和HIV-1非常相似的病毒。HIV-1型病毒还可以细分,90%的艾滋病都是M组导致的,其他病毒毒株属于N、O、P组,数量很少。喀麦隆黑猩猩的SIV病毒基因和M组最像,其他黑猩猩身上采集到的的和N组很像,O和P来源不明。
到了2015年,喀麦隆大猩猩在体内找到了O组和P组的祖先,也就是说HIV-1病毒来源基本上搞清楚了。也就是说,灵长类动物身上的SIV病毒往人类身上跳,有13次成功的活下来了,演化成了HIV病毒。9次演化成了HIV-2系列,4次演化成了HIV-1系列。
那么这些病毒是什么时候完成向人类的跳跃的呢?1988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死于1976年的挪威水手感染了HIV-1的O组病毒。
1998年,洛克菲勒大学的何大一和他的同事从1959年比属刚果的金沙萨一名病人的血液样本中分离出了M组病毒。
2008年,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保存的1960年左右的金沙萨的一份血液样本之中含有HIV-1型M组病毒。M组可是感染人数最多的一组,奇怪啊,怎么都来自于金沙萨呢?再往前找,已经很难找到更久远的样本了。毕竟保存时间是有限的。
不过,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分子钟技术来反推。病毒变异其实是有固定频率的,这个频率可以当做时钟来用。现在反推出来,M组和O组都来自于20世纪初。也就是说艾滋病病毒的产生比我们发现的要早。
也许是SIV病毒在黑猩猩之间传来传去,偶然的机会,感染了一只大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之间的血战是经常发生的。也许就是那个时候,通过唾液和伤口,进行了传染。于是,SIV病毒就开始分别在黑猩猩和大猩猩族群之间传播了,分成了两支。喀麦隆那个地方的人会捕杀黑猩猩和大猩猩,是有机会传递到人身上的。
过去的非洲,那是深山老林,人类活动范围有限,也就不会大规模传播。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随着殖民化开发,很多人来到沿海地区或者是大河岸边聚居。城镇开始兴起。人口开始变的密集起来。这就为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创造了条件。
就在这种环境下,来自黑猩猩的HIV-1M组病毒成型,开始在人群里传播。另一支来自大猩猩的HIV-1O组也开始出现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以后,病毒变得越来越厉害。乃至可以克制住人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崩溃。
到了20世纪中期,HIV病毒已经在非洲传播多年了。非洲那地方,传染病多得很,也未见的就引起人的重视。穿来穿去,传到了金沙萨,在贫民窟里开始泛滥。而且沿着河流和铁路开始快速扩散。60年代,HIV病毒已经横贯非洲大陆。
接下来,刚果从比利时手里独立,在刚果工作的海地人返回祖国,就把HIV-1M组病毒带到了海地。70年代,可能是移民或者是旅游者把HIV病毒带到了美国。2016年,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替杜加翻案,洗刷冤屈。他们用基因手段检测了杜加的血样,然后和其他一些病人的血样作对比,他们发现北美最早的患者其实另有其人,应该来自于纽约,而不是加州。
鸡尾酒
HIV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复制速度也很快,所以变异也非常快,因此自从被发现,一直无法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这家伙非常的狡猾。曾经有人研发出了上百种靶向药物,也都因为变异快而失效了。早年诞生的好几种所谓的“特效药”,都只是短时间起作用,时间一长就没用了。
这个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就开始攻击免疫细胞。没办法,人体只好生产更多的免疫细胞来顶替。病毒在不断的繁殖,弄死的免疫细胞越来越多,病毒数量越来越大。人体生产免疫细胞的速度赶不上病毒破坏的速度,免疫系统迟早要崩溃了。这段时间并不算短,因此人会感觉不到。其实体内的HIV病毒浓度已经不低了,这就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这么多年来,艾滋病已经杀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2005年达到了顶峰,仅仅1年就有250万人因为艾滋病而死去。随着大量患者死去,传播范围变小了,到了2013年,死亡下降到150万人。
如今,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用3种以上的药物一起下手,实现了1+1>2的效果。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灭杀HIV病毒的效果。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甚至可以把HIV病毒的水平压制到检测不出的水平。一种凶险的绝症,变成了终身服药的慢性病,也算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吧。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是艾滋病患者,但是靠着药物支持,都活得好好的呢。比如空中英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NBA球星“魔术师”约翰逊等等。
何大一把这个专利卖给了我国,只收了1美元,算是做了一件非常大的好事。
结尾
总之,从对艾滋病源头的追寻过程,我们也能知道,研究疾病传播不是追寻所谓的“0号病人”这么简单。有时候是没办法追踪到真正的“0号病人”的。所以,医学界用的词汇是“原发病例”,“指示病例”,这样听起来模糊,不够清晰的词汇。因为这即便你找到了一个病例,也很难真的就下定论。况且,即便是找不到0号病人,也不耽误我们研究对付病毒的办法。尤其是,科学问题就是科学问题,不要扯别的。
好,就说这么多吧,下回再说。
科学问题就是科学问题不要扯别的
甚么甚么什么什么 回复 @果壳中的王: 问题是有些人还真就净跟你扯别的:“人家这正ai zhe guo呢,你跟我讲什么科学啊”
杜加要是在中国是要判危害公共传染病安全罪、扰乱公共秩序罪、妨碍中国传染病防治罪的。如果没有人感染的话,也要判70年以上,如果有人感染,那就咔嚓了。
甚么甚么什么什么 回复 @尘沙_w0: 没有主观故意恶意传播疾病,凭啥判人家刑?咱们中国也是讲法制的现代国家啊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可惜对于国外一些心怀鬼胎的“甩锅侠”而言,他们本身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需要国人坚决抵制他们的胡言乱语!
12345678910
姓名:吕克-安托万-蒙塔尼那 生卒年:生于1932年8月18日 生卒地:生于法国安德尔省沙布里 职业:医学家 主要成就:因发现艾滋病病毒,而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姓名: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生卒年:生于1947年7月30日 生卒地:生于法国巴黎,居住于法国巴黎 学历:巴黎大学 职业:医学家 主要成就:因发现艾滋病病毒,而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姓名:何大一(David Da-i Ho) 生卒年:生于1952年11月3日 生卒地:生于台湾台中市,居住于美国贝德福德 国籍:华裔美国人,祖籍江西省新余市;zhmg及美国双重国籍 学历: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AIDS鸡尾酒疗法
抢沙发
这个小伙子非常帅,迷倒了另外一帮小伙子
突然发现隔壁汪洁也开始讲医学史了,来抢生意了,真的太过分了,吴老师应该去找汪浩给我们说道说道,支持我的顶我上去。
神受 回复 @Mikec尚: 怎么了这是,他们俩不是好朋友兼同一单位嘛(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