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柔弱如何胜刚强?

【第七十八章】柔弱如何胜刚强?

00:00
06:32

本集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吴东成,这里是“一听就懂的《道德经》”,今天是第七十八讲。这一讲我们来讲《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这一章,老子再一次讲“柔弱胜刚强”。


老子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就是水了,可是天下也只有水,才能够冲垮最坚固的东西,水的力量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


“无以易之”,意思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


老子在第八章就讲到了水,讲了水的三大美德:一是善利万物;二是不争;三是处众人之所恶;

这一章,老子又讲水,讲水能够“柔弱胜刚强”。

关于“柔弱胜刚强”,老子在第三十六章就提到过了。“柔弱胜刚强”,可以说是老子最重要的认识之一,或者说,是老子思想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柔弱胜刚强”的“柔弱”是怎么回事呢?


在第三十六讲,我讲过,“柔弱”跟我们今天说的“弱者”不一样,“柔弱”指的是一种处世态度,而不是能力。

在第七十六讲,我还讲过,“柔弱”是一种选择,是“道”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柔弱”不是挨打都没有还手之力的那种弱小,而是能够让“强大”都为之折服的那种力量。


现在大家清楚了吧,“柔弱”能够让“强大”都为之折服的那种力量,就是水那样的力量。水不仅有许多的美德,水还非常有力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天下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但是天下人都不肯像水那样,去选择“柔弱”这样一种处世态度。


所以,老子继续写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意思就是“柔弱胜刚强”,天下人都知道,但都不肯实行,都不肯像水那样,去选择“柔弱”这样一种处世态度。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像水那样,就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要不争名、不争权、不争利,就要“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待在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这样的人,他会是谁呢?


老子接着写道:“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受国之垢”?什么叫“受国不祥”?

“受国之垢”,就是受国家所受的屈辱;“受国不祥”,就是受国家所受的苦难;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说的以一人之身受国家所受的屈辱和苦难的人,他才有资格做社稷的主人,做天下的王。


这个“以一人之身受国家所受的屈辱和苦难的人”,他就是那个“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的人,他就是社稷的主人、天下的王。


在老子的眼里,掌握最高权力的人,不是享尽天下所有好处的人,而是“以一人之身受国家所受的屈辱和苦难的人”, 是“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的人。如果真是这样,谁还会想取而代之呢?


当年,秦始皇盛大的巡游车驾经过的时候,混在人群中的项羽就说了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之也。”


老子最后写道:“正言若反。”

老子的意思是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受尽屈辱和苦难才能当社稷的主人、天下的王,这样无比正确的话,在天下人看来,应该反着来理解、反着来做。也就是说,天下人始终还是相信,强能胜弱、刚能胜柔,社稷的主人、天下的王,他就不应该“以一人之身受国家所受的屈辱和苦难”,而应该以一人之身独享天下所有好处。


下面,是我的《老子道》对《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的阐发,这是一段“一读就懂”的文字,我读给大家听: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克强莫胜于水。夫一沙不能浮而能穿石,一石不能举而能崩山者,舍水无它。故,弱能胜强,柔能胜刚。此天下之常理也,天下人皆知,而皆不欲为柔为弱也。

圣人曰:“以一身受一国所受之辱,乃可为一国之主;以一身受天下所受之苦,乃可为天下之主。”故,受辱得荣,受苦得福。此亦天下之常理也,为王侯者皆知,而皆不欲受辱受苦也。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受辱得荣,受苦得福,是至正之言也,而世人不听,所行适为其反。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陈孔

    瞎讲啊,皮毛都没碰到!(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