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诗仙李白为人狂傲,平生佩服的人不多。
但有一位初唐时期的皇帝,却备受他的推崇。
在李白心中,这位皇帝地位高、功绩盛,被他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而比起功绩,这位皇帝的身份更容易引起话题。
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武则天。
我们一起来看~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一首《如意娘》,道尽女子相思之苦。
这首诗的情思和意境,被许多诗人借鉴,李白《长相思》也有参考。
但李白的妻子认为,《长相思》比不上《如意娘》,还揶揄李白:“君不闻武后诗乎”?
李白也承认拾人牙慧,顿感“爽然若失”。
这里的“武后”就是《如意娘》的作者,女皇武则天。
很难想象,以铁腕和狠辣著称的武则天,也能如此柔情似水。
而她思念的人,正是她的第二任丈夫,也是她一生最爱的人——唐高宗李治。
初相识时,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嫔,李治是太子。
可是两颗年轻的心,还是相互吸引、靠近了。
彼时,武则天从未受宠,甚至被遗忘在了深宫的角落。
自入宫到太宗去世共计十二年,武则天始终只是个地位低下的“才人”。
在高高宫墙中,虚耗着大好年华。
当时的李治,既是储君,又正青春,建功立业的渴望非常强烈。
所以,寻常只懂迎合的女子,做不了他的心上人。
灵魂伴侣、事业伙伴,才是李治理想中的另一半。
当然,如果还能如花似玉就更好了。
武则天的美貌、性格、才情,无一不让李治心动;
而她也被李治的气度、活力、抱负所深深吸引。
男才女貌、年龄相仿的两个人,就这么相爱了。
等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没有子嗣,按规矩去感业寺出了家。
隔着礼教和寺庙高墙,李治和武则天越发思念彼此。
那首《如意娘》,就是在这样的相思中所作。
好在,李治终于把武则天接回身边,立她为皇后,还准她辅政。
李治在位后期,身体越来越差,于是经常带着武则天上朝理政,史称“二圣临朝”。
武则天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她也日渐渴望权力,但与之相比,她更深爱李治。
因为爱,她在晚年时还常常念诵《如意娘》。
即使成了皇帝,武则天也并未修建自己的皇陵,只为和丈夫同葬乾陵。
为此,武则天专门留下遗诏,要求废除自己的帝号,恢复皇后的身份。
有史料说,武则天曾将儿女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但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的儿女都是自然死亡的。
作为一位母亲,她其实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
太平公主就是个典型。
李治在位时,吐蕃是大唐最难缠的敌对势力之一。
某天,吐蕃主动提出和谈,条件是要太平公主下嫁和亲。
作为辅政的“天后”,武则天当然希望借此平息战火;
但是作为母亲,她却果断拒绝了。
武则天找的理由是,公主已经出家当了道姑,不能再行俗世女子的嫁娶。
可实际上,她只是给女儿挂了个道姑的名头,仍旧留在宫里任她无拘无束地玩耍。
几年后,武则天亲自给女儿挑好夫婿,又给她举办了当时最为奢华的婚礼。
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太平公主的婚礼现场是:
“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
豪华婚车体积太大,武则天就下令拆除城墙,保证通行;
又从兴安门开始设置火炬,一直延续百里,把路边的槐树都烤干枯了。
后来,武则天更是打破了“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规定,直接给了太平公主一千二百户。
可以说,女皇宠女儿,那是宠出了天际。
即使在称帝后,对于随时可能威胁她皇位的儿子,她也放下皇权,以母亲的身份面对。
当时,武家人认为帝位上的人既然姓“武“,那“武”姓的子弟应该继承大统。
但是,武则天毕竟还有两个姓“李”的儿子。
一边是家族,一边是骨肉,的确两难。
武则天曾就此问狄仁杰:
“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
狄仁杰回答:
“陛下,武是您的姓氏,两个翅膀是您的两个儿子。您想帝祚永延,就得倚仗他们。”
武则天明白了,她虽然已经被大臣们认可,但是说到江山绵延,李唐才是正统。
以至晚年,想到被贬出他乡的孩子,武则天向狄仁杰垂泪感叹:“朕老了”。
于是,武则天召回了儿子——庐陵王李显,牵着他的手对狄仁杰说:“朕还卿庐陵王!”
自此,武则天开始还政于李唐。
武则天虽然是个争议很多的帝王,但她“爱才、惜才”的美名,却为后人所称道。
《新唐书·苏良嗣传》中记载:
“苏良嗣“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这说的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薛怀义,仗着女皇撑腰就嚣张跋扈,竟然连时任宰相苏良嗣都不放在眼里。
二人起了争执,苏良嗣恨他目无法纪和尊卑,就让手下人打了他一顿。
事后,薛怀义向武则天告状,非但没有得到袒护,反而被训诫一番。
以此可见,武则天极其看重股肱之臣,不管是谁,必须要尊重这些国之栋梁。
而武则天最看重的人才,非狄仁杰莫属。
其实,狄仁杰是第一个反对武则天称帝的人,还因此被贬入狱。
可是武则天非但没杀他,反而跑去大牢中苦苦相劝。
她跟狄仁杰说:
“你是个好官,就是太倔强,总在狱中待着,还怎么给国家做贡献?
你可以不喜欢我这个皇帝,但是要为百姓着想啊!”
狄仁杰见她明理,就重新出仕,官拜宰相。
武则天始终信任狄仁杰,总是愿意听取他的意见。
她信佛,想造浮屠大像,预算竟然高达数百万。
国库的建设资金不够,她就下令和尚尼姑们“日施一钱以助”。
狄仁杰认为这事不靠谱,就写奏折劝谏:
“佛家以慈悲为怀,怎么会让信徒省俭掏钱,只为造个大像。”
这是在指责武则天劳民伤财,况且信佛信到面子上,甚是不妥。
武则天也不生气,此事就此作罢。
一个敢说,一个肯听,活脱脱像是一对知音好友。
狄仁杰晚年时身体不好,觐见时行礼总是很费力。
武则天便总是阻止他行礼,并说:“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狄仁杰病故,武则天更是悲伤不已,她哭着说:“朝堂空矣!”
寥寥四字,满含着不舍。
十四岁时,武则天被李世民纳入后宫,赐号“武媚”;
三十岁时,武则天成为“天后”,与李治并称“二圣”;
六十七岁,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八十二岁,武则天放弃“皇帝”称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与丈夫同葬乾陵。
纵观武则天精彩的一生,既有铁血帝王的杀伐果决,也不乏寻常女子的柔情蜜意。
仅凭她以女子之身,登顶权力巅峰,就足以当得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赞誉。
至于是非功过,就像她自立“无字碑”的初衷,随后世人自行评说去吧。
听君讲,耳目一新
切,美化呢,分明是大臣死鉴 武媚娘先是想传给自己娘家人的
处在世俗之中,而不做世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