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芳

昆芳

00:00
10:51

——选自沐沐新书《你必须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第一》

几个朋友小聚,聊到我们都认识的一个同事已经怀孕五个月了。

还是单身的俪姑娘开始给大家“科普”:“孕妇一定要避开麝香,远离红花、桃仁……”

“桃仁也不能吃?”有人打断。

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刘姐笑了:“又是电视剧里看来的吧?”

俪姑娘很自信地搬来她从电视剧里看来的东西:“桃仁对孕妇不好。《后宫甄嬛传》里蔡少芬演的那个皇后,当年就是用桃仁害死已有身孕的纯元的……电视剧里还是有不少知识的,《步步惊心》里的若曦……”

俪姑娘对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很是得意。

刘姐打断小俪:“小俪你也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了,除了电视剧你还能知道点别的吗?还电视剧里的知识,关注点全都在谁爱上了谁、谁又害死了谁。你知道《甄嬛传》里的甄嬛和《还珠格格》里面的老佛爷是一个人吗?还有你之前追的宫锁什么的那个穿越剧里的怜儿跟她们是一个人……”

小俪张大了嘴巴,对不怎么看电视剧的刘姐的“爆料”很惊讶:“她们居然是一个人?你怎么知道?可是不对啊,甄嬛是选秀入宫的,怜儿是在王府就……”

刘姐拍了拍小俪的头:“你呀,动点脑子吧。你以为电视剧是历史教科书啊。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剧,然后张口闭口就是你看的电视里面怎么样怎么样,还知识。你以为看了《甄嬛传》就看懂了整个雍正王朝,看了几部青春偶像剧就理解了青春啊?别怪姐说话直,看再多的古装剧也弥补不了你缺失的历史感;看再多的青春剧,也拯救不了你一团糟的生活……”

刘姐没有再往下说。小俪张口想辩解什么,却没有说出口。

刘姐反感整天沉浸在电视剧里的人,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她对某些穿越剧和偶像剧嗤之以鼻的态度。尤其是古装剧对历史的改编,喜欢历史的刘姐内心是不能接受的。小圈子里流传的刘姐语录有一句是:当你的认知全部来自电视剧时,你的生活就悲剧了。

中学开始,周围有一些人特别是女孩,总是追着一部一部电视剧看。追着看也就算了,用看电视剧来消遣娱乐,那就仅仅把它当作娱乐就好了,不要把自己的知识体系甚至价值观体系建立在所追的剧上。

国产电视剧的主题大部分是宫廷斗争和家庭斗争,再不然就是职场上的钩心斗角,把矛盾和冲突扩大化。有一个同事刚交男朋友,由于钩心斗角的剧看多了,就开始跟结婚的同事请教怎么和以后的婆婆斗。乐于追着这些剧看的年轻人,往往是只看到了热闹,看不到矛盾背后的问题。更可怕的是,这些剧都弱化了剧中人物光环背后的付出。你以为剧中的女主都是只靠颜值或者家庭背景,或者卖萌得到一切的吗?

早些年的时候,韩剧流行,不少少女以为爱情就是你侬我侬,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只管爱得你死我活就够了。然后都相信会有一个韩剧男主角那样的长腿欧巴来跟她一起谱写一曲感天泣地的爱情恋歌,或者是说不完的甜言蜜语、随时随地的温柔浪漫。

之前有一个朋友的女朋友,跟我们一起出去活动,不管有多少人,动不动就是吃饭要喂,没走几步路就要背,不然就要求换下来她的高跟鞋然后男生赤脚。男生要么从命、要么耐心哄。就这样,还跟朋友提分手提了不止五六七八十次,嫌男生不够浪漫不够温柔。真分手了又寻死觅活的:“我那么爱哥哥,哥哥怎么能这么对我……”

记得听谁说过,女孩儿过了二十,就不要再追着韩剧看了,把爱情演绎得太不现实,沉浸其中会让你在现实中失去爱一个人的能力。可以适当看一些美剧。美剧更接近真实,会让你懂得成人世界里的一些法则。

像小俪这样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偏爱宫廷戏、穿越剧,还把看古装剧用来代替看历史书,把自己的认知建立在这些古装戏的基础上,就更经不起生活的推敲了。她只是像看热闹一样看着宫廷人物的斗争,其合理性和真实性无从探究,当然也不会去深究。看了清穿剧、明穿剧、宋穿剧,也不会去纵向联系。看了“甄嬛”的几部剧,不会想到横向关联。更何况,电视剧里面,本来就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有些改编剧甚至会拉低观众的智商。就像刘姐说的:看再多的古装剧也弥补不了缺失的历史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全家人围着茶几看电视是很温馨的场景。后来一个人住了,没有追剧的习惯,但是会经常打开电视制造点动静,觉得有电视的家才像是一个家,回家打开电视,才有家的感觉。

我们离开校园之后,没有了学习任务,于是看书越来越少,不是刷手机获取各种碎片信息,就是看电视,看电视剧和各类综艺节目。

于是,不少姑娘张口闭口都是电视剧,见面就是你最近看那个什么什么没?有一次《武媚娘传奇》霸占电视屏幕的时候,跟一个不太熟的同事坐一桌吃饭,我没有看过这部剧让她很失望,好像没什么聊了,只是反复表达她的惊讶:“这个电视剧很火啊?你怎么能没看过?”这部剧是很火,我就是没看过啊。

“怎么能没看呢,不在电视上看也可以在网上看啊。这么火的剧,你能忍住不看?”奇了怪了,一个电视剧再火,为什么每个人都非得看呢?“那别人聊《武媚娘》的时候你都听不懂……”听不懂怎么了,听不懂武媚娘丢人吗?

长此以往,看电视剧似乎成了每天的必须课。甚至用追剧来代替人际交往、阅读。电视剧迷们,当你的认知全部来自电视剧时,你想过这样真的好吗?

首先,很多电视剧跟生活是严重脱节的。为了迎合市场,从选材到情节,到突出的思想,都被夸大了;甚至宣扬的部分价值观,在现实中也是立不住脚的。它不能代替阅读,更不能代替人际交往所能带来的认知深度。把电视剧当作认知来源,只会让你的认知越来越狭隘。更不要说现在很多历史剧已经把历史改编得面目全非,很多偶像剧用数不清的常识性错误来“取笑”观众的智商。

抛开认知的深浅与对错,从其他方面来看, 刘姐的“反电视剧理论”也不无道理。

过度依赖电视剧,不仅获得“知识”的效率极低,而且不能增加幸福感。表面上看,电视是人们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方式,实际上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心理感受。有时候,紧绷几天完成一件任务时,想让自己放松一下,于是连着看了三四个小时的电视剧,看完之后并不觉得轻松,而是无法言说的空虚。事实上,收看电视节目与内疚感的关联性在电视媒体形成初期就存在了。糟糕的感觉有很多种原因,比如影响了其他事情,垃圾般的趣味等。对这么一种糟糕的体验上瘾,并且成为认知的主要来源,是无奈还是无知?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时间成本。看电视剧的时间,一集四十分钟,被广告拉长到四十五分钟,像小俪那样把七十几集的《后宫甄嬛传》完整看了三遍的,要一百七十多个小时,大概就是在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还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正常一天工作八小时的话,一个月的工作时间也不过是这么多。还不说花这么长的时间窝在床上,盯着电视屏幕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如果让一个人每天扔掉一百块钱,他肯定不愿意。但是每天晚上看两集电视剧,很多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假如一个月收入八千的话,两集电视剧的时间成本就是一百块钱。一年下来扔掉了三万多块钱,用来获得糟糕的体验,以及浅层或者混乱的“认知”……而且电视节目历史学者蒂姆·布鲁克斯通过测试还发现:人们经常会低估他们收看电视的时间。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电视媒体一无是处,不可否认电视媒体是科技迅速发展时代的主流媒体之一,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相关电视研究组织有一种说法:你看什么节目,你就是哪一类人(You are what you watch.)。当你的认知全部来自电视剧的时候,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你想要成为哪一类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