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教育的变革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假如父母能够负起对孩子们教育的责任,让他们能够适当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那么学校教育就没有必要了。在某些民族的文化里,经常有儿童完全在家中接受训练的情况。工匠会把他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技巧,和自己从实际经验中领悟出来的本领,传授给自己的儿子。
然而,我们现代的文化却对我们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需要我们接受比以往家庭教育更多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学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并接过父母没有完成的教育工作。
美国的学校并没有像欧洲的学校那样经过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还是时常可以看到权威式传统的遗迹。在欧洲教育的历史上,最开始只有王子和贵族的子弟才能受教育,他们是社会中唯一有价值的群体,其他的人注定要安分守己,默默无闻过一辈子。在这之后,社会的限制进一步扩大,教育由宗教机构接管,只有经过特别挑选的少数人,才能学习宗教、艺术、科学,接受专业的训练。
当工业技术开始发展后,教育的形式得到了改善。大家都致力于教育的普及。在乡下和小城镇中,教师经常由皮匠和裁缝来担任。他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手里总是离不开教鞭,导致了教育的结果也并不是很好。但教育的普及对社会而言好处巨大,以前,只有宗教学校和大学才会教授艺术,有时候,甚至连皇帝都是不学无术的,现在却发展到连工人都要会读、会写,并懂得做加减运算。由此,公立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公立学校都是遵照政府的政策设立的,当时政府的目的是培养出顺从的大众,训练他们去维护上层社会的利益,并能够随时当兵作战。学校的课程也都指向这个目标。有一段时间,奥地利仍然部分保留了这种情况,当时,对平民阶级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服从,并强迫他们从事适合其地位的工作。
慢慢地,这类教育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自由的思想开始萌芽,工人阶级逐渐壮大,他们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公立学校采纳了他们的要求,接着流行的教育理想是:我们应该教儿童多为自己着想,应该为他们创造学习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机会,应该让他们共享人类文明,并对文明有所贡献。我们不再希望只训练孩子去赚钱,或只在工业制度中谋得一席之地。我们要的是同胞兄弟,我们要的是平等、独立而且负责的伙伴。
第七章 第二节:教师的角色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所有建议要改革学校的人,他们都是在寻求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增加合作程度的方法。例如,性格教育的目的就是如此。在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这当然是一种很正当的要求。然而,性格教育的宗旨和技术还没有被大家充分了解。我们必须找出一批教师,他们不只是为了金钱而教育孩子,而是为了人类谋福祉而工作。他们必须体会到这种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接受了良好的训练。
性格教育仍然处于试验阶段,我们必须不那么教条,这意味着在性格教育中,我们不要去作严格而僵化的要求。然而,即使在学校里,性格教育的结果也是差强人意。孩子们来学校的时候,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已经灰心丧气了,尽管学校对他们给予训诫和勉励,但仍然无法消除他们犯错的可能。因此,除了训练教师在学校里了解并帮助孩子们的发展外,没有其他办法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阿德勒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和孩子教育相关的工作,在他看来,维也纳的许多学校在这方面也是遥遥领先。在别的地方,虽然也有精神病学家会检查孩子,并提出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的建议,但是,除非老师同意并了解如何去执行这些建议,不然,这些建议又有什么用呢?精神病学家一个星期虽然和孩子见面一到两次,最多也就是每天和孩子见一次,这样并不能真正了解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精神病学家能做的只是写张便条,说这个孩子应该改善营养,或者建议孩子接受甲状腺治疗等等。也许精神病学家还会给老师一些暗示,说这个孩子应接受个别的指导。但是,老师既不知道这种处方的目的,也缺乏避免错误的经验。除非老师自己了解孩子的性格,否则他便会一筹莫展。
精神病学家和教师之间需要最密切的合作,教师必须知道精神病学家所知道的一切事情,这样在讨论完孩子的问题之后,他才能进行自己的工作,不再需要更进一步的帮助。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的问题,教师要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正如精神病学家在场也会这样做一样。最实用的方法可能是像在维也纳设立的顾问会议一样,设立一个合作机构。
当孩子第一次上学的时候,他就面临着一场社会生活的新试验。这场试验会显现出他成长过程中所犯的任何错误。现在,他必须在一个比以前更为广阔的场合里与人合作。如果他在家中受宠惯了,他很可能不愿意离开这种受人保护的生活,也不能和别的孩子打成一片。因此,被宠坏的孩子在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天时,我们便能看出他社会感知的缺失。
被宠坏的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吵着要回家。他对学校的生活和老师都不感兴趣。他根本听不进老师说的话,因为他始终只想着自己。不难预料,假如被宠坏的孩子继续只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中,他在学校便会落后于其他孩子。
常常有父母诉说,某个问题儿童在家里一点麻烦都不惹,可是一到学校,问题便来了。我们会因此而猜测,这个孩子可能觉得自己在家里所处的环境特别舒适。因为在家中,他不必接受考验,成长中的错误也不会表现出来。可是,一到了学校之后,他不再受到别人无尽的宠爱,这个情境对他来说是一种打击。
有一个孩子,从他上学第一天起,便什么事也不干,只是嘲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他对学校的任何事情都丝毫不感兴趣,大家都以为他可能是低能儿童。当阿德勒看到他时,对他说:“大家都在奇怪你为什么老是讥笑学校。”他回答道:“学校是父母们搞出来的一场笑话。他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教成傻瓜。”他在家里时常受人嘲弄,因此他相信,每一个新情境都是要捉弄他的诡计。阿德勒向他指出,他过分的强调和维护自己的尊严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愚弄他。在此之后,他对学校生活产生了兴趣,并取得显著的进步。
注意到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这都是学校教师的工作。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童已经准备好要去接受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了,他们在家里已经受过训练——要对其他社会生活也保持兴趣。有些儿童则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当一个人对某一问题没有准备时,他会举棋不定,或者畏惧退缩。落于人后但并非心智低能的儿童,多半是由于在适应社会生活时犹疑不决造成的。教师则是帮助他应付眼前新情境最为合适的人选。
但是,教师该如何帮助他呢?教师要做的事情必须和母亲应该做的事情一样——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对他给以关注。教师绝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训导和惩罚。假如一个孩子到学校后,发现自己很难和老师或同学沟通来往,教师对待他只是批评或责备,这会让他有更充分的借口讨厌学校。
假如我是一个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冷嘲热讽的孩子,对于老师,我也会躲得远远的。我会离开学校,设法寻求新环境,另谋发展。顽劣且难以管教的坏学生,大多数是把学校看作是令人不快的场所。而时时想逃学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真的愚笨。比如,在编造不去上学的理由,或模仿家长的签字时,他们经常表现出很高的天分。
在学校之外,他们会找到志同道合,同样逃学的孩子。从这些同伴那儿,他们取得了在学校里没有的赞赏,这让他们很感兴趣,并让他们觉得找到了展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认同他们价值的地方不是学校,而是问题少年组织。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可以看到不被班上同学接纳的儿童,是如何踏上犯罪之路的。
如果老师想要吸引儿童的注意,他必须先了解这个儿童已有的兴趣是什么,并设法使他相信:他在这种兴趣以及其他兴趣领域都能获得成功。当儿童对某一点有自信时,在其他点上刺激他要容易得多。因此,一开始,我们便应该弄清孩子对世界抱有什么样的看法,最吸引他注意力的,且他训练程度最高的是哪一种感官。
有些孩子对观察事物最感兴趣,有些孩子喜欢聆听,有些则喜好运动。视觉型的儿童对必须运用眼睛的学科,例如地理或绘画等,比较感兴趣。老师讲课时,他们可能不听,因为他们不习惯作听觉的注意。这种孩子如果没有用眼睛学习的机会,他们便会赶不上别人。大家可能认为他们是能力不足或缺乏才智,并归罪于遗传。事实上,老师和家长对此也难辞其咎,因为他们没有找出激发孩子兴趣的正确方法。这不是说要对这些儿童施以特殊教育,而是建议学校和老师应该利用孩子某种高度发展的兴趣,鼓励他在其它方面也发展出兴趣。
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采取视听教学,以各种感官同时在线的方式编写教材。例如,把绘画、塑像和课程合并在一起等。这是一种值得鼓励并应该进一步推广的方式。教授课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生活中其他部分进行紧密连接,使孩子们能够看出这种教导的目的和他们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也许有人会问:直接把教材传授给孩子,和教他们自己思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依照阿德勒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持对立观念就太死板了。这两种方法是可以同时运用的。例如,教孩子把建造房子和数学联系在一起,让他计算出需要多少木材,里面可以住多少人等等,这对他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课程放在一起教很容易,我们也可以请到许多专家来把生活的一部分和其他部分联系起来。例如,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散步,找出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同时,他还可以教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和植物的构造,植物的进化,湿度的影响,国家的地理形状,人类的历史等生活的每一方面。当然,我们必须保证这位老师对他所教的学生是真正的感兴趣,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我们便无法期望他会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
这就是因材施教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有些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怎么办?😂
尚_由 回复 @开心大尾巴: 不是孩子没有兴趣,是父母还没有发现😄
还是理性好
怎么打成一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