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八)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気汤主之。
(二四九) 伤寒吐后,腹胀満者,与调胃承気汤。
(二五〇)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気汤,和之愈。
(二五一)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気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気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気汤。
(二五二)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実也。急下之,宜大承気汤。
(二五三)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気汤。
(二五四) 发汗不解,腹満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気汤。
(二五五) 腹満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気汤。
(二五六)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気汤。
(二五七)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仮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二五八)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二五九)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於寒湿中求之。
(二六〇)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満者,茵蔯蒿汤主之。
(二六一)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二六二)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