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例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还不要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俗话说:“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
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但在《老子》这一节的文言里,要注意它“几于道”的几字,并非说若水的德性,便合于道了。他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已。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就是说明水性至洁,从表面看,虽能藏垢纳污,其实它的本质,水净沙明,晶莹透剔,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
孔子观水,却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地过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昼夜”的勇迈古今的精神。我们若从儒、佛、道三家的圣哲来看水的赞语,也正好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但在《老子》本章讲修水观的水道,除了特别提出它与物无争,谦下自处之外,又一再强调地说,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
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
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
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
立身处世作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
担当作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
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动善时”;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老子讲了这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
除了历史上对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不过,能有一项的美德,也就可以树立典范而垂千古了。我们来不及细数历史的古今人物,但从平常熟悉的偶忆中,顺便来说,由周太王的居邠,到周文王的以百里兴;老子自己的一生,始终以周守藏史的卑职自处;吴太伯的让国避地;张子房的自求封于“留”等等,都是效法“居善地”的道理。其余也有不少的圣君名臣,宽厚优容,做到“心善渊”的榜样。诸葛亮的三顾出山,终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与善仁,言善信”的楷模。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政,君臣上下,大体都有“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
只是人类历史的事迹太多,一时也讲说不完,姑且到此为止。此外,在东汉史上,有一段水的有名故事,那便是尚书仆射郑崇对汉哀帝质问“门庭如市”的对话。
郑崇当时理直气壮地对答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因此而成为千古的名言,常被直道以事人主的大臣们所引用。那真是水的妙语。但可惜郑崇的“臣心如水”,结果也难免死在昏君哀帝的手里,水也应为他呜咽兴悲了!
————《老子他说》
***********************
作者:南怀瑾先生
音乐:覃晔《水》
主播:海潮明月
***********************
南怀瑾先生著述的
《金刚经说什么》、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由海潮明月诵读,东方出版社出品,现已上线播出。
请在喜马拉雅首页输入:
“黄帝内经 海潮明月”、“瑜伽师地论 海潮明月”、“金刚经 海潮明月” 字样即可。欢迎订阅收听!
**************************
***********************
感恩南师!
文章好,读🉐️也好。深刻理解文章,才能抒发如此情感!
感恩南师,感恩海潮明月~
顶礼南师!感恩明月老师!
听友473076630 回复 @张之涵_rh: 纯绿色中医国学粉丝交流群 , ran461787036,感兴趣的朋友可加此微信进入。谢谢!
内容美,声音美。
姐姐这句话的断句是这样的: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萬VanbenYan 回复 @听友240084955: 👍🏻
朗诵好,配乐恰当
播读的棒!
喜欢她的声音
论语别裁用海潮明月的方式朗读一下,会是什么味道,期待
感恩南师,感恩海潮明月老师。
听友473076630 回复 @听友304354785: 纯绿色中医国学粉丝交流群 , ran461787036,感兴趣的朋友可加此微信进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