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杨绛:做淡淡的女子,抵达内心的平静从容

2.2 杨绛:做淡淡的女子,抵达内心的平静从容

00:00
16:47

这是一份可能会改变你人生的礼物,让我们在优秀女性的故事中找到勇气和力量。这里是生如夏花当代女性成长必修课。

1935年夏天,杨绛与钱钟书完婚,后来杨绛打趣地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说,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被汗水津的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

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杨绛和钱钟书的婚礼先试析在是传统婚礼,传统婚礼在钱家办,杨绛老老实实的按照全家的规矩行磕头礼,给各家敬茶,连日奔波十分劳累,以至于结婚的第二天就病了一场。

有很多人替杨绛抱不平,新时代了就不该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但杨绛只是一笑而过,这就是个仪式。

婚后的杨绛并没有大小姐名门闺秀的脾气,受父母相濡以沫的婚姻影响,杨绛有着平凡而坚实的家庭观念,在杨绛的记忆中,她的父母虽是夫妻,但更像老友,两人相敬如宾,一辈子不曾吵架。

那个年代夫妻不吵不闹的也不在少数,但女子大多半委曲求全,一味的迷信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不想也不敢与丈夫争执,但是杨绛的父母不同,他们是彼此真正的知己,无话不说,而且不准孩子插嘴,仿佛生怕破坏他们之间的温柔似的。

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杨绛说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下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这样一种相互分享知识的情谊感染了杨绛,也成为了杨绛与钱钟书经营家庭关系最重要的基础。

他们婚后不久,杨绛就被钱钟书带来到了英国牛津,背井离乡的生活让钱钟书不适应,寄宿的伙食不够好,钱锺书总是没有胃口,杨绛就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个一居室,她每天变着花样给钱钟书做饭,钱钟书说想吃红烧肉,从来不会做饭的杨绛就买了各种调料反复实验,直到做出钱钟书心心念念的味道。

从劈材生火到做饭洗衣,她样样都做钱钟书的惊世之作《围城》。在杨绛放下才女身份,甘当灶下婢的期间写就的。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中写道:“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都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的要看中书写围城,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没有海誓山盟,有的这是最朴素的支持。

在这儿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杨绛和钱钟书的相处之道,时常听身边的很多单身的妹子畅想未来,尤其是自己的另一半,问他们想要找怎样的老公,他们几乎众口一词,理想型是欢乐颂里的包亦凡,小包总,能力强,体贴最好,家世不错,长得又帅。他们渴望自己的婚姻,像钱钟书和杨绛一样幸福甜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能理解姑娘们对另一半有所要求,但生活不是电视剧要切合实际,小包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他只是一个电视剧里的人设,在这个世界上既体贴温柔又多金的完美男人几乎没有,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比如钱钟书他是个典型的高富帅,有显赫的家世,优雅的举止,广博的学识,又是民国四大帅哥,应该说是非常完美了。但是你知道吗?

钱钟书在生活技能上非常的低能,能他60岁才会擦火柴,一辈子分不清左右脚,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当年杨绛在英国生下女儿圆圆,在医院坐月子期间,没了杨绛照顾的钱钟书跟丢了魂似的,过得十分辛苦。他一边准备毕业论文,一边要来医院看望妻女,还得独自料理日常生活。

一个人的日子不好过,钱钟书屡屡出错,每每如此,他就像孩童一般跑去跟妻子说,我又做坏事了,他弄翻墨水弄脏桌布,杨绛说不要紧,她洗。他弄坏台灯,黑灯瞎火,杨绛说不要紧,她修。他弄了门轴关不上门,杨绛说不要紧,她装。杨绛的不要紧,三个字,对钱钟书来说成了他最大的安慰与寄托。

还有一次钱钟书额上长了一枚疔疮,很久不见消退,钱钟书隐隐的担心,见到丈夫神色不好,杨绛就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钱钟书一听即刻心安。杨绛只是帮他热敷,疔疮却真的被拔掉了,没有留下半点疤痕。

杨绛与钱钟书究竟有着怎样的相处之道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相互包容、理解和支持。婚姻不是轰轰烈烈的热闹,而是细水长流的依存。杨绛爱钱钟书,所以包容他的缺点,从不试图改变他。

在相伴的63年里,她从未因为家务事劳烦过钱钟书,即便有麻烦自己能解决的就不会告诉对方。因为杨绛心里了解,钱钟书就是一个痴气十足的孩子,跟他说多了,他就会坐立不安,更加焦虑。也正因此,钱钟书的情商尤其在社交的情商非常的低,几乎为0。杨绛没少帮他打圆场。

解放后,杨绛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因为钱钟书曾经写文章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此行是为了消除这件事情带来的隔阂。还有一次杨绛家的猫和林徽因家的猫打架,钱钟书想拿棍子为自己家的猫助阵,杨绛连忙拦住他,劝阻说,邻家的猫是他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

杨绛贤良淑德,沉稳周到,他成了痴气十足的钱钟书在社交上的润滑剂。试想一下,如果换做是其他的大小姐,面对这样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情商几乎为0的少爷,又怎能受得了?

在杨绛先生看来,婚姻就如同她给围城写的旁白,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也正是因为杨绛的默默付出,钱钟书竟然主动做起了家务活。他有时候心疼杨绛的劳累,会起个大早为杨绛做早餐,还特别端到床上给杨绛吃。其实婚姻很简单,找个懂你病的人,互相认可理解和陪伴。

后来杨绛读到一段话念给丈夫听,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听后说:“我和他一样。”杨绛回答:“我也一样。”

他们之间没有惊心动魄的情感纠葛,有的却是无数平凡小事积累出来的情感理解和支持。杨绛认为,她一生最成功的事业就是与钱钟书建立了美满的婚姻,她像守护神一样保住了钱钟书身上最可贵的痴气和呆气,被钱钟书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长期甘愿成为钱钟书的陪伴者和守护者,吃苦也心甘情愿。他们的家里有两张书桌,一大一小,大的钱钟书用。小的杨绛用。杨绛觉得钱钟书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以至于当钱钟书生病入院以后,医院变成了他们的家。

后来钱钟书去世了,家便没了,现实中的家便瞬间定格成了客栈。

1997年杨绛86岁,女儿钱媛因脊椎癌。女儿火化的那一天,杨绛没有去,她照例来到医院跟没事人似的照顾钱钟书,她经不起那样的生离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1998年,丈夫钱钟书去世,临别前,杨江一直守在他的床前,用家乡话在他耳边和他交流,直到他停止了最后的呼吸。

杨绛在他的额头上轻轻地留下了一个吻,这一问问过了他们曾经在一起的万千美好,两年之内接连痛失丈夫和爱女,87岁的杨绛从此孑然一身,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没有让这位先生被命运击垮,她开始了写作,他婉拒了许多想上门拜访他的人,坚持安安静静的在家里看书写作。

她依然保持着钱钟书在世时的习惯,房间里的摆设依然简单,房子也不装修,她的生活一如既往的清简淡然,安之若素,她化悲痛为力量,以92岁的高龄出版了让世人读之怆然的《我们仨》。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撑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的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我陪他走得越远,越怕从此不见。”

而面对人生,她自解道:“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爱事故,却是最爱事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宁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绝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呢?”

所以涵忍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杨绛先生一个人独自生活了18年,她不懈写作,参悟生死,知行合一,这让我想到了同时期的作家张爱玲,她的怅惘。这跟杨绛很不同,杨绛虽然目睹了人性的自私险恶,但从不忧患和恐惧,即使经历了沧桑,她也无忧无惧。在她身上我想到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于女儿钱园,她说这是她人生最成功的作品。杨绛认为,女儿只是读书种子,发了一点芽,从未长成参天大树,但她仍充分理解和尊重女儿所选择的教师职业,断言女儿是一名合格的尖兵,有志竟成不虚此生。真正高级的爱是理解和尊重,有了理解和尊重,爱的灯盏才能长。

2001年杨绛90岁,她捐出自己和钱钟书所有的版税,设立清华大学爱读书基金会,用来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是替我们仨完成的爱的延续。

杨绛晚年最亲近的好友吴学昭曾在追思文章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杨绛先生为了保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曾在2014年亲手销毁了多年的日记,销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只留下了实在舍不得下手的极少一部分。她执意销毁大部分日记书信,执意带走一部分人生秘密,这让著名的学者周国平直喊可惜。

晚年杨绛已把一切身外之物放下,她的境界越发平和。她曾翻译过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诗被杨绛钟爱多年,大概是因为兰德的诗照见了她的内心,杨绛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烤暖了人世间所有的幽暗和不明。

杨绛曾说过,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致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儿。

杨绛从未追逐过富贵与名望,她想做的无非是读点书,做点学问,和家人守望相助。她的愿望平常而且微小,她一辈子也只是尽善尽美的做着每一件能做的想做的事。

她洞察世事,处事机敏,淡泊名利,坚韧从容,她是个爱父母,爱丈夫、爱女儿的贤妻良母,也是一位百折不挠笑对人生的女强人。她用一生的傲骨与柔情展现了先生式的智慧、温情与坚韧。她告诉我们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那就是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和大家分享杨绛先生的故事,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能够被称为先生的女人,他的人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出彩,但就是那份平淡,把它活成了一个传奇。有时候我们总是在追求人生当中的轰轰烈烈,其实守候着平淡和真,迎接生活的种种。不惊不喜,不卑不亢,不荣不辱,淡然的一生,也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希望每一个女子内心都能找到一个杨绛般的温婉。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樱桃没有小丸子_hu

    听哭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