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记金华的双龙洞》:造化有神功

第二十二讲 |《记金华的双龙洞》:造化有神功

00:00
12:43

课本内外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载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游览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文中抒发了作者对山河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品赏情趣。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郦师点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第5单元的第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著名教育家和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散文。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自然是应该去了解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这篇课文的细读来提升我们自己的母语感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属于记叙文的题材,而且堪称是大家写作游记时可以模写的范文。对作文教学其实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那么作者究竟是怎样来进行描写的呢?

读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就可以发现,这篇游记其实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作者先写了在去浙江金华北山的两个岩洞途中,所见到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了内洞。不过同学们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看清楚这样的写作顺序,还要去细心发现其中的关窍。

对于作文、写作,叶圣陶先生一直强调,要根据读者的阅读需要来决定写什么、不写什么。因此在这一篇游记的景物描写中,他在看似完全是按空间的变化和游览的顺序去写的过程中,却带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比如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作者专门写道:“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其实就是杜鹃的别名,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色彩艳丽、姿态优美。对于这样一种著名的花卉,作者的描写看似随随便便、普普通通,但一个词“精神”却恰到好处的呈现了野生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所具有的不同的神韵。而植物不同的命名不只是知识的普及,用两个名字来称呼,对吗?更使得阅读显得更为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植物,“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读到这儿,读者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油桐花争相绽放的模样。有了这些不一般的景物的衬托,我们对于作者要着力描写的金华双龙洞的好奇心,其实完全就被调了起来。

写过了花,作者紧接着写的依然还不是双龙洞,而是溪流。要知道叶圣陶先生写文章非常讲究语言洗练、不饰雕琢,要大多如同向别人说话一样,讲究娓娓道来。不仅他的《记金华双龙洞》如此,像他著名的《苏州园林》其实也都如此。所以在叶圣陶先生的文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平白浅易、水静沙明的语言风格,感受到汉语的母语之美,细推敲之后,我们从中还可以体会到那种逻辑的合理和思维的缜密。


思考探究 

小朋友们,请思考一下叶圣陶先生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是怎么描写景物的,请用你从中学到的一个或两个技巧描写一下你曾经去过的风景名胜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25328083

    你好老师 我家孩子每天凌晨打游戏 为什么呢

  • 1388622cvrs

    郦老师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学生,一直听着您讲的古诗词,讲得真好。现在真的很感谢你做的这个语文启蒙的专辑,太实用了。我有个关于江畔独步寻花的问题想请教一下,为什么“黄师塔前江水东”这句要加个黄呢?是指颜色吗?

    冷静静静_ 回复 @1388622cvrs: 如果是名字,那黄师又是谁呢?

  • 雕刻时光_t9

    为什么后面的文稿不全了?

  • 听友225328083

    打吃鸡

  • 1340807poea

    郦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怎么区分,想听听先生的看法。

  • angoracat

    郦波老师好,孩子三年级,从一年级起就一直很喜欢您的课。关于阅读有个困惑,孩子在读书时,常常很痴迷于某一类或者某一本喜欢的书看,这类书或这本书就会要反复读反复看,尝试其他类型书,就会不愿意读。应该顺其自然呢,还是要引导她接受其他类型书,怎么能够让孩子可以广泛接受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书呢?

    13713931zdv 回复 @angoracat: 郦老师好!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请问清平乐这个词牌名 跟《将进酒》里的"陈王昔时宴平乐"有关系吗

  • 小精灵_wa8

    郦老师好,非常喜欢您的启蒙课,诗词音频课和唐诗简史一书,在读唐诗简史中读到王维《终南别业》时,有个疑问,玉真公主推荐王维为解头,这个解头是解元吗?如果是,可开元九年王维不是中的状元吗?请老师解惑。

    琢然九凉 回复 @小精灵_wa8:

  • 浮生如梦好好珍惜

  • 东东咚咚咚咚咚

    先生您好,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我会背两三百首古诗,我经常来来回回的复习我背过的古诗,但是在飞花令的时候我仍然想不到我已经背的很熟的诗句,请问先生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让我在飞花令时快速的想到那些诗句呢?谢谢先生!

  • 1388622cvrs

    郦老师好,请教您一个问题,第十课《绿》中为什么列举的六个不同的绿色,为什么不按照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的顺序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