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和鲁迅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此外,郁达夫与鲁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自1923年开始相知,直至鲁迅去世,二人的友情交往长达13年之久。
郁达夫和鲁迅
鲁迅的脊梁骨是笔直坚硬的,思想是深沉犀利的,作为撕裂中国社会黑暗前夜的一道 “破坏力量”,鲁迅的一生备受误解与围攻之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被文坛的是非所牵制。初接到鲁迅逝世消息的当晚,郁达夫万分震惊,总以为是同盟社造的谣。直到报馆确认,便在翌日一早奔赴上海参与后事。
郁达夫的文字,向来较为柔美。而《怀鲁迅》一文,则是不同以往的强烈与厚重,读来更觉沉郁、悲壮。文中,郁达夫对鲁迅的葬事作了高度而真挚的评赞,对中国的未来作了冷静的思索。郁达夫不仅是个作家,也是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和鲁迅一样也曾留学日本,最终因为在南洋进行抗日活动而遭日本人杀害。可以说,他的《怀鲁迅》,其实也表达了自己的风骨。其间一二,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中郁达夫的扮演者刘建福为你声声道出。
《怀鲁迅》
真是睛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