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念》 第十五章:金色种子

《一生一念》 第十五章:金色种子

00:00
23:12

    台湾著名的学者、美学家蒋勋说:“美,不是一种学问,美,是一种痴。”

    楚霸王在垓下围困中慷慨高歌,与一生不舍的女人和马告别,留下了一种历史的绝痴。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唱出了生命的绝痴。痴到极处,便成为“春蚕到死”的境界。到了近代西方,到了罗兰 巴特,到了福柯,便有了一些对痴的领悟,福柯用《疯癫与文明》一书,指证出痴的巨大力量,那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创造力。而这种力量,正是在世人所难以理解的境界里产生的。

    正如,我们很难理解,阮籍为什么走到荒山去,在穷绝的山路上放声大哭,我们也很难理解,陶渊明的琴为什么一根弦也没有,他却在这张素琴上铮铮而弹,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年近60的聂艳华已经活出了她一生中最美的境界,这种境界,用她朋友的话叫“着魔”,用世人的话叫“傻”,用蒋勋的话就叫“痴”。作为女人,她已经几年不置办新衣服了,她最常穿的鞋子是十五年前的一双皮鞋,原来的颜色花了,她又重新漆成了黑色。那些年轻时因为不合身而闲置不穿的衣服,如今又重新找出来,派上了用场。有一次,她和朋友到欧亚卖场看销售情况,路过卖鞋的专柜,朋友便拉着她一起试鞋子,她问了问价钱,销售员说:“700元”。她说,家里还有,先不买,转身便离开了。侄子送给她一个双肩书包,粉红色,十分好看,她听说那是个国际一线大品牌时,马上要和年轻的朋友调换一下,把品牌的包给朋友背,她背朋友200元网购回来的那个,她的理由是她不认识国际大牌,对国际大牌也不追求。年岁大了,货真价实能用就可以了。爱人利用业余时间帮她装修了又宽敞又阔气的董事长办公室,她“验收”时,竟然吓了一跳。“哪里用这么大的办公室呢?这么大的空间,留给员工们办公吧!”大家都劝她,董事长办公室是一个企业的形象,既然已经装修完了,索性就用着吧。她勉强应下了,却从此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办公室套间外的小会议桌。以她的身家,竟然对自己如此“苛刻”,难道拼博了一辈子,不是为了好好的享受余下的生活吗?是的,不是!聂艳华最大的幸福,绝不是坐在功劳簿上享受收获,她立志要做一枚种子,做良知企业的典范,她要把“华兴”打造成北方的一个企业的典范,粮食企业的典范,让“华兴”也能因爱而伟大。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有了这样的决心,她的一些行为就更让常人难以理解了,她这样一个节俭的人,甚至对自己都有些苛刻的人,怎么会出手如此大方呢?她愿意花重金去支持教育。朋友办学,她捐助100万现金。听说一些农村孩子上不起学,她一下子捐助了21名,并在“华兴”建立了专门资助贫困学生的基金,并鼓励员工几个人一组,资助更多的贫困儿童,而他们资助贫困儿童的钱,都由公司出。她带员工学习每年也要几十万上百万。她打造自有品牌那年,公司盈利不多,但她还是坚持给公司员工颁发各种奖项,开销40多万……

    聂艳华的愿望,行为,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华兴”,种在了“华兴”人的心里,那颗种子,是金色的,时常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这个冬天,吉林的天气不太冷,雪也是极少的,像似上天对华兴人的眷顾。好让那些忙碌在长春大街小巷的华兴人的身影不那么孤单和寒冷。

    “三耳马”面粉与“合十贡米”在各个超市的销量越来越好,华兴人又接连着突破了很多不可能。比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群没有销售经验的办公人员开发性地将产品推进了200多家新的地利生鲜超市。再比如,有机种植基地的米,还没收获,就被一个学校,全部包场了。“你们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这是“华兴”创建自有品牌以来接到的最最霸气的订单,全体员工足足谈论了好几天。安明星一直悬着的一颗心,也因此而放下了,平时不苟言笑的他,也整日挂着笑脸上班。

   聂艳华依旧忙得抓不住影儿,她又开始了新的寻找,就像她给自己的定位一样,她是“华兴”的探路者。这一次,她在为“华兴”的几块基地选种子,要选最好的种子。

   聂艳华的第一站便是吉林省的公主岭市。这里座落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所,这是吉林省水稻育种的核心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的水稻好种子多出自这块土地。

  水稻所就坐落在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它的前身曾是日伪时期的种子实验、研究机构。现在看上去,已经有一些简陋和陈旧。

  聂艳华是随着一名农业记者来到这里的。这里的稻子早已收割完毕,光秃秃的稻田里覆盖着厚厚的雪。在这片稻田的周围,并没有人迹。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此刻最能形容眼前的一句话只能是“满眼的萧条”。

   聂艳华在水稻所房舍前的一棵巨大的柳树下见到了张三元。这是全省甚至全国闻名的水稻专家,更是著名水稻品种吉粳88的选育人。张三元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怎么样?这就是我的世外桃源!”说话时,他的表情快乐而真挚。聂艳华先是一怔,随后便是深受感动,也深有感触。记者是来采访张三元的,而她是搭着记者的车,来寻找好种子的。可就在张三元说出“世外桃源”这四个字的那一瞬间,聂艳华想到了一个普通却又十分深刻的词汇——“理解”。也许,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解,才能毫无障碍地沟通,才有切入本质的抵达。一条鱼,只有把它放在水里去理解,那才是一条真正的鱼。张三元,只有把他放在水稻所和水稻所的实验田里去理解,才是真正的张三元。而对于聂艳华自己来说,只有把她放在“华兴”去理解,她才是真正的聂艳华。这便又应验了蒋勋的那句话,这就是痴,痴就是美,就是创造力产生的源泉。

张三元的办公室很简单,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张沙发,连一把多余的椅子都没有。办公桌上堆满各种材料和一把水稻。当他用粗壮又粗糙的手指,小心、细致地把稻粒摘下,剥开稻壳,逐层逐次地讲解水稻的结构时,或明或暗的往昔时光、或远或近的人生经历,便随着他娓娓的话语流淌而出。他引领着聂艳华进入了对另一类事物的理解,有关土地,有关庄稼,有关季节,有关水稻,有关种子,有关更加精密的微观世界,也有关生命……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吉林的水稻种子多来自于日本,这让吉林省的水稻专家有些抬不起头来。1993年,吉林省终于选育出长白9号,它不仅解决了吉林省水稻品种的产量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适合西部土壤的耐盐碱性难题。从此,吉林省自己的育种渐渐占了优势。新选育的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比日本品种高,碎米率也少了,同时随着日本水稻品种在田间的抗病性越来越差,所以市场自然而然就做出了选择,吉林自己繁育的稻种,得到大面积播种推广。从1996年开始,吉林省农研所又与陈温福院士合作,引进陈院士的材料进行组配,并开始把育种目标设定为优质、高产、抗病。围绕这个目标,张三元每年要做100多个组配,其中一个重点组配就是吉粳88。在确定母本时,张三元曾花费很大的心力寻找、选择出抗病特性特别优秀的品种,而父本,则选择了一个株型最好看的品种。吉粳88初配在海南完成。当第一代品种出来以后,张三元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他育种生涯中见到的最漂亮的水稻,凭直觉,他预感到有一个优良品种即将诞生。接下来,他认真查了这水稻的系谱,确认不是近亲繁殖。为了好好地培育这颗“苗子”,让它成为一个稳定性最好的优秀品种,还没等下一个环节开始,他就已经暗暗地下定决心,不怕费事费时,要把这个品种的优育周期加到七代。回到长春以后,进行第二代优育,出于谨慎,只种了4行。稻子出来后,他左看右看,还是觉得好,不论从叶子开张的角度、叶片的厚度,还是颜色深浅,都招人喜欢。只要没有其它事情,张三元就蹲在地里看他新育出的水稻,有时顶着大日头一看就是一上午,中午叫吃饭才回来,逢人就介绍,特别是在出穗的时候,更喜欢得不错眼珠儿。

第二年,他又在地里种了两行,秋收时,选最好的株,优中选优。收完的种子再拿到海南种,一直加种到第七代,都是优中选优。第七年稻子成熟,张三元把稻穗儿拿在手里掂了又掂,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把新品种拿到省里去审定,一下子就引起了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第一年推广种植后,吉粳88表现出极好的特性。米商和百姓都认可了,收购吉粳88时,宁愿在原价上加3分钱。从2004年起,很多地方都开始种植此稻。2007年当年,只吉林省就种了800万亩。当吉粳88的种子销量猛增时,张三元却坐卧不安了。他马上去各地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农户都种了吉粳88,全省推广面积已经达到80%以上,这时,他已经不是不高兴,而是有点儿害怕了。因为每一个品种的推广范围都是有限的,有的土地并不适合种这样的品种,种植后有减产的可能。作为水稻专家,他是要对老百姓负责的,不能让农民受损失,于是,张三元立即给省里打报告,建议缩减吉粳88的种植面积,总面积一定不要超过500万亩。

 聂艳华听着张三元的讲述,心里不免更加感动,这就是我们吉林大地上的水稻专家啊,一心为百姓利益着想,不为虚名所惑。

  对张三元的访问,让聂艳华对水稻种子有了更准确的理解,也让她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原来,每一个地块都有自己最适合的种子,好种子要在适合的地块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优势。

    聂艳华接着又拜访了很多育种专家,查找了诸多关于种子的资料。原来,在吉粳88之后,吉林有几个水稻品种在全国拿了金奖,有的甚至在国际上都获了大奖。聂艳华继续寻找着,她一定要在开春之前,在这些金奖品种里,找到那个最适合她的,最好的种子。

  聂艳华在见到水稻专家孙强时,已经对他的水稻品种“吉宏6”充满了好感。她不仅咨询了诸多水稻专家,还亲自到农民家中调研,并从农民家中取回了一些水稻,用自家的小型磨米机磨出了白亮亮的米。为了种出最好吃的大米,聂艳华亲自用“吉宏6”做了一锅米饭,在大家都觉得口感很好时,聂艳华才决心找它的育种人孙强专家。

   这一次访问,聂艳华的收获就更大了。她了解到,现在一些农民所种的“吉宏6”并不纯正,多有假冒套包或有以粮代种的情况,纯正的“吉宏6”最大的特点不仅仅是好吃、粘弹性好、不回生、有自然的香味,而是它更容易留住胚芽。

   一粒水稻,主要是由稻壳、种皮、糊粉层、胚芽和胚乳组成。稻米中65%的营养物质和必需成分都积蓄在胚芽和皮层中,稻米中存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几乎全部聚集在米胚和皮层中;而我们通常吃的白米的成份多是淀粉(淀粉量约占90%)。这么说来,稻米中最重要最珍贵的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都被人们丢弃了。稻米中所含的数十种之多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以及丰富的酶,有色糙米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生物碱、强心苷、天然色素、木酚素等统统都被扔掉了。

    孙强用“吉宏6”给聂艳华现场演示了一下磨米过程。他将500克水稻放入一个小型磨米机里,轻轻一按按钮,新磨的大米便哗啦啦地出来了。这米的表面,有一层极薄的膜,右上角一个小小的暗黄色的点,便是胚芽。孙强解释说,用这款磨米机,“吉宏6”的胚芽留粒率可以达到80%,每100克大米的胚芽重量大约在2%左右。别看这些胚芽很小,它们是极具有生命力的,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一粒稻种才能正常发育,长出健壮的植株。1924年起,日本就陆续生产及食用留胚米,明显改善因维生素B2缺乏而引起的脚气病。目前,我国留胚米属于试验阶段,尽管公认大米胚及糊粉层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及油脂蛋白、脂肪等,但因为加工理念、保鲜技术与品种选育等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致使我国留胚米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没有实质性突破。这样看来,“吉宏6”正在填补这项空白。

   看着大米上的小小胚芽,聂艳华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这就是她要找的种子,一个充满了传奇的种子,一款充满着生命力的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