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儒家? 中国文明中仁道,儒家提倡的仁义,是从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他老人家开始的。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一些人物,是神一样的存在的,第一个就是轩辕黄帝他老人家,第二个是伟大的始皇帝他老人家。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称得上开天辟地的,就是伟大的轩辕黄帝和伟大的始皇帝。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带领他的部落,有熊氏部落,从咱们国家的中西部,或者是甘肃天水,或者是陕西,或者是河南,一路东征,打到海边。史记里面讲,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轩辕黄帝是战神,伟大的征服者。坚韧不拔,艰苦卓绝,谁不服,灭谁。我们今天的人,仔细去想想,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征服,我们在今天的物质条件下,去爬个野山还会迷了路死个人,5000多年前,没有道路,每一步的前进,都要披荆斩棘,砍出一条路,问题他们没有金属的刀啊,就是用双手和木棍来开辟道路。别说从甘肃天水一路向东打,就是从河南新郑开始往东打,那也非常非常不容易啊。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这个部落,做出这种伟大的长征?是一定要找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么?我怀疑夸父逐日的传说,就是说的黄帝部落的东征得源动力。古今中外从来不乏伟大的征服者,但是,征服了之后,一般的人都干什么,烧杀奸银,比如成吉思汗,说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比如小日本,夺取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之后,丧心病狂,发动南京大屠杀。这就是野蛮的战胜者,一般的战胜者所做的事情,我们讲过,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这么来的呀,来自北方的战胜者,文化落后,但是武力强大的雅利安人,把被战胜者,当做贱民,到今天1700多年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他老人家,征服了之后,做了什么,是和解。是融合。我们今天,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并称,甚至,炎帝还在前面,但是大家要知道,炎帝是被黄帝打败了的。这就是我们说,我们伟大的祖先,有熊氏,轩辕黄帝他老人家,心中有大爱,具有天地之德,行仁道,为我们5000多年来的文明作出了最好的,最伟大的垂范,我们中华民族,仁德的本性,从此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我们中华民族,从诞生的时候,就是仁德的民族。这个起点,太伟大了,太伟大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件事情,比这个更伟大。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今天慎终追远,追思我们伟大的祖先,是不是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感,一种自豪感,从而产生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我们国家现在讲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我们去体会我们祖先的道路,体会我们祖先开创的文明,这是我们获得文化自信,道路自信重要的手段。传说中,黄帝活了116岁,这个好像不符合实际,不科学。应该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轩辕黄帝,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百多年有熊氏部落东征过程中,所有的历代的首领的统称,不是一个人,至少几代人,他们带着队伍,从甘肃天水老家出发,打败炎帝,打败蚩尤,打到张家口,平定天下,这个过程,是116年。 传说黄帝有很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等。但大家想这可能吗?他老人家,这边打仗,开路,那边搞发明创造?实际上,应该是什么情况?我们猜测,我们伟大的先祖,有熊氏部落的首领,带着他的人民,从甘肃的天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出发,他遇到一个陌生的部落的时候,不是,上去就去抢人家的财产,抢人家的女人,抢人家的食物,而是怀着一颗仁德的心,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看看别的部落有什么先进的东西,去和别人交流,学习。然后向东走到另外的部落,轩辕黄帝的部落,是不是就有一样别人不懂得东西?进过100年的东进,100年的学习,一路走,一路学习,一路融合,这也是一带一路,黄帝部落把路上所有的先进的东西都吸收了,都学习了,而且通过不断融合人口也多了,那么他们来到东部,是不就成了,一个最伟大,最先进的部落了,别的部落看他们,是不是就如同上天派来的使者?这样的正向激励,也促使黄帝部落,更愿意学习,更包容,更仁德。一个伟大的起点,仁德的、愿意学习的心态,而不是眼光短浅的掠夺,欺压,造就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讲论语,论语中重要的精神就是学习、仁德。这都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儒家的根本,在我们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起点,我们伟大的祖先就奠定了。人类历史上,野蛮民族战胜文明民族,然后毁灭文明,屡见不鲜,比比皆是,我们是唯一的例外。 可以说,炎黄时代的融合,带着人类初期,好奇的,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有熊氏部落的人,好奇心特别重,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太阳升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必须得找到。他们一路走,一路融合,一路学习,把散落在各个部落的文明,串联起来,并且有所提高,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然后呢,到了700多年以后,大禹治水,我们中华文明又一次发展,葛剑雄教授说,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来源,动力,在哪里?在于治水的需要。我们中华文明依赖于黄河,但是黄河母亲脾气暴,暴脾气的母亲河。治理这么大的一条河,没有统一的组织是不行的,这样呢,就形成了统一,我们中华民族的统一有内在的需求。大家要知道,人类长期是濒危物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灭绝的种族和文明,不胜枚举。有效的组织起来,当然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文明的发展。 那种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的人,真应该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至少滚出中国,爱去哪去哪。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类不依赖社会,不依赖种群,那根本谈不上文化,价值,就是这个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那么从大禹治水开始,我们中华民族对于国家,统一这种组织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开始了夏商周,夏商周1000多年,到了周朝,这种政治和文化达到顶峰,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周的文化达到顶峰的一个代表是什么呢?青铜器。青铜器是礼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高峰,那种复杂精美,我们今天都叹为观止。非常体现那个时代的文化的特点,就是政治也好,文化也好,从简单到复杂,发展到一个极致。到达了顶峰,也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事物摇摆发展,螺旋上升,是个必然的趋势。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好多东西都是如此,比如这个民族,尚武精神发展到极致,大家时间一长也感到厌烦,然后就开始发展文化,八旗子弟进关后,提笼架鸟,唱戏。就是这个过程。所以可以预见,俄罗斯民族,战斗民族,将来肯定会有一天,走向文弱,等着瞧吧。 从社会角度讲,规矩越来越多,规定越来越细,大家也是越来越烦,那么就必须删繁就简,开始粗狂。 审美到一定程度,审丑陋就开始,性禁锢到一定程度,又开始性解放,性解放到一定程度,又开始性约束。 没有诚信,大家感觉社会运行成本很高,尔虞我诈,没有安全感,所以道德也好,法律也好,开始建设诚信,但是天下的人都诚信了,有个别的人通过不诚信,发财致富了,或者掌权了,大家一看,这人聪明,光宗耀祖,坏的榜样树立了,那么又开始社会诚信败坏。整个社会诚信体系败坏,没有实在人了,谁也骗不了谁了,大家一看,活的太累,社会运行成本太高,然后全社会又开始建设诚信,周而复始。现在大家讲,西方社会诚信,中国社会不诚信,说中国人人性有弱点,说中国文化不行,放他妈狗屁。我们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我们之前,全社会那种诚信的程度,远远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今天我们为什么丧失诚信了?因为西方列强的欺骗给我们树立个不诚信的榜样,我们是相信了丛林法则,从温文尔雅、诚信的民族,变得像狼,象蛇,而他们正好处在和我们发展的阶段不同,从蛇和狼,变到羊的一个阶段。 扯得远了,那么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把当时的文化政治,发展到高峰,在周初的一两百年,肯定是到达一直非常和谐的状态,然后就走下坡路了,孔子的说法,礼崩乐坏,为什么呢,诸侯王这个层次,周朝建立一两百年以后,感到死板,约束太多,四平八稳,没有乐趣,然后他们把突破规则,破坏礼法当做乐趣。现在咱们社会上这样人也不少啊,我就超速,我就走应急车道,抓不到我我就占了便宜,获得快感了,抓到我,我找关系铲屎,我牛,我关系硬,要不然我掏钱,我有钱。孔子是非常看不惯这些事情的,对于我们老百姓,这些少数特权阶层肆意乱为,破坏的都是我们普通人的利益,一点都不值得效法,他们的快感,是建立在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痛苦和损失上的。所以,在全社会提倡安分守己,是保护我们普通人。 说道这里我们讲一个问题,儒家代表了谁?过去课本上讲,儒家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工具,大错特错,儒家的根本,是让知识精英,来代表人群中最普通大多数的人。儒家是非常的排斥少数人的,生物学角度讲,遗传和变异,基因在一代一代传递的过程中,既有遗传,也有变异,儒家代表的是获得稳定遗传的大多数人。产生的变异是少数,变异的少数中,有好有坏,然后通过自然选择,好的保留,稳定,遗传,坏的变异被淘汰。而儒家学说,不论对好的变异,还是坏的变异都是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他代表的是中间获得稳定遗传的大部分人的利益。人群中那些优秀的变异分子,如果你不能代表种群的大多数,儒家也是排除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周朝建立后500多年,孔子他老人家诞生了。从轩辕黄帝他老人算,2200多年后,我们今天算起来,2500多年以前,差不多就是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到目前为止的中间点。我们讲,夏商周1000多年的发展,周朝达到顶峰,孔子非常崇拜那个时候的文化和礼乐制度。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是,当时已经500多年过去了,以我们现在比较,妈呀,那是明朝中期的事情,追溯起来肯定非常困难,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潜心学习,用心体会,通过典籍,通过制度,通过对风俗的观察,掌握了周礼的精神。创立了儒家。 但是大家要知道,孔子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思想爆发的时代。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思想爆发的时代,一个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是刚刚过去一百年的清末民国时代。孔子的时代,一方面是时代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另一方面是中华民族活动的地域的扩大了,原先不在主流文化圈里面的文明,也进入主流文明圈子,比如楚国,吴越地区。所以说,汇入中华民族洪流中的支流是很多的,肯定有各种的文明形式,政治形式,这些文明形式,政治形式之间肯定是要交流,竞争,比较的。好多人认为儒家没有经过充分竞争就胜利了,然后就开始统治中国了,那是没有见识的想法。我们国家这么大,我们今天都融合了很久了,还有56个民族,那么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部落,民族更是多如牛毛,文化形式和政治形式,也是多如牛毛,大家放心吧,就如同古希腊那样的商业文明,航海文明,民主文明,肯定在我们的历史上产生过,但是,为什么没有记录呢?太小了,和发源黄河的农耕文明相比较,他们根本不是个,和商周文明一接触,马上就被征服了,被中原的农耕文明融合掉了。大家如果不能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早期肯定文化很多元,民族竞争很复杂激烈,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的邻居缅甸,缅甸和云南接壤,面积比云南大点,有5500万人口,那么有多少的民族呢?135个民族。缅甸各民族之间的争斗,从摆脱英国殖民和日本统治之后,到现在已经70年了,一直在打。孔子有个重要的方法,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我们看看今天的缅甸,我们就知道,我们自己在漫长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过程中,经历了多么复杂的过程,我们今天的一切来得是多么不容易,我们的文化和政治是多么的伟大,解决了多么复杂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儒家只是百家之一,而且,儒家一开始,并不被大家看好。虽然孔子在活的时候,已经成为圣人,那是因为孔子在做人这个方面,登峰造极,所以接触过他的人都喜欢他,景仰他,但是大家对于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方面的可操作性,对于儒家思想的现实作用,对于孔子的行政能力,始终是怀疑的,不要说别人怀疑孔子,就是孔子的弟子都是怀疑孔子的。论语中就有体现,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从人性的角度,鼓励大家孝悌仁善,我认为是论语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对于政治的指导很少,而且线条很粗。实际上,儒家诞生后的思想地位和社会地位,和我们今天儒学在社会上的地位很相似,大家都觉得儒学很重要,习总书记也在读论语,但是儒学怎么和经济建设结合?和反腐倡廉,法制建设结合?儒学怎么和国际竞争结合?一谈到这些具体问题,都会觉得儒学太虚,没有用处。发展经济,需要经济学家,企业家,反腐倡廉,得纪检监察,国际竞争得谈研究战略,孙子兵法。是不是啊,儒学到底能干啥?怎么和现实社会接轨?大家都心里没谱。孔子的时候也是啊,孔子同时代的大政治家,晏子,就瞧不上孔子,不让齐国的国君使用孔子啊。而且不论是孔子也好,孟子也好,他们的政治理念都过于粗疏,而且他们本人都不是成功的政治家。就好像马云说什么大家都竖着耳朵听,今天董明珠、王健林说什么大家都竖着耳朵听。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很成功的,很强的示范效应呀。春秋战国时候有没有?当然有了,吕不韦,和他的《吕氏春秋》。吕不韦在政治上的成功,他建立的工业,不用说了吧,那么他召集天下英才编撰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那,《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比论语晚了200多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吕氏春秋》是集大成之作,体例严谨,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十二纪、八览、六论。《吕氏春秋》成书之日,可以想见盛况空前啊。 那个时候,谁还读论语啊,肯定是读《吕氏春秋》啊。又是权贵所著,又吸收了200年以来的很多新的思想成果,而且编著集体都是当时最显赫的学问家。不光是论语,其他的思想也肯定受到重大的冲击。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伟大的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伟大的秦朝速兴速亡,到了汉朝,孔子死后344年,汉朝在崇尚了70多年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后,大家在认真梳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后,特别是结合春秋战国到秦汉大一统的历史反复对比思考以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第一次,在漫长的学术竞争,思想竞争中,成为第一名,得到官学这么一个地位。 这个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认真思考,反思,对历史仔细观察的一个结果,不是随随便便做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那么这样开始呢,儒学便开始在官学的地位上,开始发展。但是因为儒学的政治理念表粗疏,也因为儒学很开放,所以儒学的官学地位,没有妨碍别的学派的传承和发扬,所以所儒学的发展,并没有窒息,妨碍别的思想的发展,产生。 那么到什么时候,儒学的地位又一次提高呢?我们今天知道的,后来让人窒息的儒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宋朝。 为什么宋朝之后,儒学,一下子又被抬高,成为笼罩全社会的,压制全社会的一个思想呢?之前的儒学可不是笼罩全社会的,压制全社会,那是什么情况,是带领全社会,引导全社会。到了宋朝,笼罩全社会的,压制全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转变? 因为宋朝之前,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上,最最黑暗的一个时期,叫做五代十国。从我们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杀人魔鬼,黄巢开始,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国,那是黑暗透了。怎么形容那种黑暗都不过分。这黑暗的五十多年,给整个国家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心里阴影,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官僚阶层,包括军人自己。我们现在对于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研究的不够,没有人去仔细研究这段历史。但是这段历史,对于我们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特别的重要,我们中国人后来的价值观越来越世俗,也和这段历史有关系,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和这段历史直接相关的,就是宋朝把儒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而且同时,把军人的社会地位,降到很低,不让军人轻易形成影响社会力量。现在好多知识分子讲,如果回到古代,我愿意回到宋朝。宋朝儒学的地位高,自然知识分子地位就高,社会也世俗,适合知识分子生活。 这就是儒学,从学术小弟,到带头大哥,到思想王者的一个过程。一旦称王称霸,那么僵化,老化,就不可避免。这又是我们说,我们中国历史选择儒学的特别智慧的地方,因为儒学特别开放,线条也比较粗大,又提倡学习,提倡中庸,所以儒学始终有自新的本领,所以儒学在宋朝以后,虽然在不断老化,但是同时又不断在自新。 我自己读论语,读到深处去体味孔子,始终感到一股清新之气,拂面而来,能够洗涤内心的浊气。儒学有非常强大的自新,自省的能力。 所以,孔子之学,在我们中国是不会断绝的,好多人担心儒学的传统从清末到今天中断了100多年,将来无法继承,又受到国外其他文明的冲击,会最终毁在我们手里。不会的。孔子能把500多年前的周礼继承下来,董仲舒能把300多年前的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大家将来肯定能看到一位伟人,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仁德精神光大,把孔子的精神光大,这就是道路的自信,文化的自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是按稿子讲。没有那种口若悬河的水平,读还总会出错。脱稿就更加不流畅了。每回录完,即使是读稿子,也还有错漏之处,也要剪裁编辑一番。口才的确不好。记忆力也逐渐不行了,更不敢脱稿讲了。
冰雪骑马 回复 @壩東老梁讲论语: 对不起我只想听梁宏达的